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奇风专利>正文

微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8483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漏装置,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具有控制腔的阀体,控制腔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阀体上开设有过水孔,过水孔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以及出水口,阀体内部设置有单向阀,阀体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蓄水罐,蓄水罐内部设置有用于阻断开口的弹性膜片;阀体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一端联通至开口,通孔的另一端联通至过水孔且位于单向阀朝向进水口一侧;阀体上还设置流道,流道的一端联通至蓄水罐的内腔,流道的另一端联通至过水孔且位于单向阀远离进水口一侧。由于流道的孔径以及过水孔的孔径较大,不易发生堵塞,也就是说,该微漏装置能够持续、准确对微漏情况进行检测。

Micro leakag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leakage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alves. The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as follows: a valve body with a control chamber, an impeller connected by rotation in the control chamber, a water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valve body, two ends of the water hole are respectively an inlet and an outlet, a one-way val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valve body, a water storage tank with an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valve body, and an internal installation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arranged. There are elastic diaphragms for interrupting the opening; one end of the through hole is connected to the open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through hole is connected to the through hole and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one-way valve facing the intake; the valv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runner, one end of the runner is connected to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unner is connected to the through hole and is located at one side of the one-way valve away from the intake. Because of the large aperture of the runner and the water passage, blockage is not easy to occur. That is to say, the micro-leakage device can continuous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the micro-leakage situ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微漏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中常常由于水管老化或者管接头松动而出现水管渗漏现象,由于水管埋在地下、墙壁或者吊顶上,导致上述渗漏不易于被发现,这样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水费增加,而且会危及建筑物导致房屋破坏和财产损失。目前,公告号为CN10866244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管微漏监控装置,包括具有控制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与监控腔联通的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监控腔内部转动设置有叶轮,所述进水孔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座以及阀芯,所述阀座上开设有贯通并朝向叶轮的喷水孔,所述阀芯上开设有若干与喷水孔联通的细孔。在发生微漏时,水从细孔中流入并从喷水孔处喷出,且从喷水孔处喷出的水进入到监控腔内部并推动监控腔中的叶轮转动,使用者可以根据叶轮的转动状态判断是否出现微漏。不过由于细孔的孔径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细孔被水中的杂质堵塞,使得微漏时水无法经由细孔进入到喷水孔内部并用于带动叶轮转动,且该水管微漏监控装置无法较为准确对微漏情况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漏装置,其具有不易堵塞,且能够准确对微漏情况进行检测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漏装置,包括具有控制腔的阀体,所述控制腔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联通于所述控制腔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阻止水由出水口流向至进水口一侧,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蓄水罐,所述蓄水罐内部设置有用于阻断所述开口的弹性膜片;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联通至所述开口,所述通孔的另一端联通至所述过水孔且位于所述单向阀朝向所述进水口一侧;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联通至所述蓄水罐的内腔,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联通至所述过水孔且位于所述单向阀远离所述进水口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将用水开关关闭时,单向阀两侧的压力相等,且此时单向阀出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弹性膜片处于水平状态。在连接于出水口一侧的管路发生微漏时,连接于出水口一侧的管路内部的水压下降且小于连接于进水口一侧的管路内部的水压。此时弹性膜片凹陷向蓄水罐内腔一侧,且蓄水罐内部的水经由流道进入到通孔内部并向着连接于出水口一侧的管路流动。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变形的弹性膜片得知管路发生微漏。在连接于出水口一侧的管路持续漏水时,连接于出水口一侧的管路内部的水压与连接于进水口一侧的管路内部的水压之间的差值较大时,单向阀开启,使得过水孔处于联通状态,此时水由进水口一侧流向出水口一侧。当水从控制腔中流过的过程中,水流能够带动叶轮转动。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叶轮的转动得知管路发生微漏。由于流道的孔径以及过水孔的孔径较大,不易发生堵塞,也就是说,该微漏装置能够持续、准确对微漏情况进行检测。优选的,所述蓄水罐的内壁上开设有联通所述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弹性膜片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槽内部连接有抵接座,所述抵接座将所述弹性膜片压紧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弹性膜片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旋出抵接座即可将弹性膜片取下并进行更换。优选的,安装槽靠近所述控制腔的内壁上凸设有挡环一,且所述挡环一包围所述开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抵接座将弹性膜片压紧于安装槽内壁上时,安装槽内壁上的挡环一嵌入至弹性膜片内部,且弹性膜片将挡环一紧密包裹,使得过水孔内部的水不易从安装槽与弹性膜片之间的间隙流出。优选的,所述抵接座朝向所述控制腔的端面上入设有挡环二,且所述挡环二与所述挡环一相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抵接座将弹性膜片压紧于安装槽内壁上时,抵接座上的挡环二嵌入至弹性膜片内部,且弹性膜片将挡环二紧密包裹,使得水不易从抵接座与弹性膜片之间的间隙流出。优选的,所述弹性膜片包括连接部以及阻隔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部,且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开口中心的端面同时抵触于挡环一的侧壁以及挡环二的侧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被挡环一以及挡环二阻隔,以此保证在过水孔内部水压较高时,弹性膜片不易与从安装槽与抵接座之间脱离并进入到过水孔内部。优选的,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弹性膜片上方,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水通过的滤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开口处的带有滤孔的底座能够对杂质进行阻隔,使得杂质不易落至弹性膜片上并造成弹性膜片变形。优选的,所述蓄水罐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螺纹连接有堵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蓄水罐进行清洗时,可以将堵头从排水口处取下,之后只需要将清洗用的工件伸入至蓄水罐内部即可对蓄水罐的内壁进行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组成;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控制腔;2、阀体;3、叶轮;4、过水孔;41、进水口;42、出水口;5、单向阀;6、开口;7、蓄水罐;8、弹性膜片;81、连接部;82、阻隔部;9、通孔;10、流道;11、安装槽;12、抵接座;13、挡环一;14、挡环二;15、底座;16、排水口;17、堵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微漏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阀体2,阀体2内部设置有供水流过的过水孔4,且过水孔4的两端分别为供水流进过水孔4的进水口41以及供水流出过水孔4的出水口42。阀体2内部还设置有控制腔1,控制腔1与过水孔4联通,控制腔1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3。阀体2内部还设置有单向阀5,单向阀5位于控制腔1与出水口42之间,单向阀5用于阻止水由出水口42流入至进水口41一侧。阀体2上设置有蓄水罐7,蓄水罐7背离阀体2的端部上设置有排水口16,排水口16处螺纹连接有堵头17。在需要对蓄水罐7进行清洗时,只需要将堵头17取下即可将清洗用工件伸入至蓄水罐7内部并对蓄水罐7的内壁进行清洗。阀体2上设置有流道10,流道10的一端联通至蓄水罐7的内腔,流道10的另一端联通至过水孔4且位于单向阀5远离进水口41一侧。蓄水罐7朝向阀体2的端部上设置有开口6,开口6处设置有底座15,底座15上开设有供水通过的滤孔。蓄水罐7的内壁上开设有联通开口6的安装槽11,安装槽11位于底座15下方,安装槽11靠近控制腔1的内壁上凸设有挡环一13,且挡环一13将开口6包围。安装槽11内部螺纹连接有抵接座12,抵接座12朝向控制腔1的端面上入设有挡环二14,且挡环二14与挡环一13相对。安装槽11内部设置有弹性膜片8,弹性膜片8用于将开口6阻断,且弹性膜片8被抵接座12压紧于安装槽11的内壁处。弹性膜片8包括连接部81以及阻隔部82,连接部81的厚度大于阻隔部82的厚度,连接部81设置于安装槽11内部,且连接部81朝向开口6中心的端面同时抵触于挡环一13的侧壁以及挡环二14的侧壁。阀体2上设置有通孔9,通孔9的一端联通至蓄水罐7的开口6,通孔9的另一端联通至控制腔1。在连接于出水口42一侧的管路发生微漏时,连接于出水口42一侧的管路内部的水压下降且小于连接于进水口41一侧的管路内部的水压。此时弹性膜片8凹陷向蓄水罐7内腔一侧,且蓄水罐7内部的水经由流道10进入到通孔9内部并向着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漏装置,包括具有控制腔(1)的阀体(2),所述控制腔(1)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3),所述阀体(2)上开设有联通于所述控制腔(1)的过水孔(4),所述过水孔(4)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41)以及出水口(42),所述阀体(2)内部设置有单向阀(5),所述单向阀(5)用于阻止水由出水口(42)流向至进水口(41)一侧,其特征是:所述阀体(2)上设置有具有开口(6)的蓄水罐(7),所述蓄水罐(7)内部设置有用于阻断所述开口(6)的弹性膜片(8);所述阀体(2)上设置有通孔(9),所述通孔(9)的一端联通至所述开口(6),所述通孔(9)的另一端联通至所述过水孔(4)且位于所述单向阀(5)朝向所述进水口(41)一侧;所述阀体(2)上还设置流道(10),所述流道(10)的一端联通至所述蓄水罐(7)的内腔,所述流道(10)的另一端联通至所述过水孔(4)且位于所述单向阀(5)远离所述进水口(41)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漏装置,包括具有控制腔(1)的阀体(2),所述控制腔(1)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3),所述阀体(2)上开设有联通于所述控制腔(1)的过水孔(4),所述过水孔(4)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41)以及出水口(42),所述阀体(2)内部设置有单向阀(5),所述单向阀(5)用于阻止水由出水口(42)流向至进水口(41)一侧,其特征是:所述阀体(2)上设置有具有开口(6)的蓄水罐(7),所述蓄水罐(7)内部设置有用于阻断所述开口(6)的弹性膜片(8);所述阀体(2)上设置有通孔(9),所述通孔(9)的一端联通至所述开口(6),所述通孔(9)的另一端联通至所述过水孔(4)且位于所述单向阀(5)朝向所述进水口(41)一侧;所述阀体(2)上还设置流道(10),所述流道(10)的一端联通至所述蓄水罐(7)的内腔,所述流道(10)的另一端联通至所述过水孔(4)且位于所述单向阀(5)远离所述进水口(41)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蓄水罐(7)的内壁上开设有联通所述开口(6)的安装槽(11),所述弹性膜片(8)放置于所述安装槽(11)内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奇风
申请(专利权)人:曾奇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