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奇风专利>正文

微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036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漏装置,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具有控制腔的阀体,阀体上开设有与控制腔联通的进水孔以及出水孔,控制腔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进水孔处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用于阻止水由控制腔流出进水孔,阀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两端分别为与进水孔联通的进水口、与控制腔联通的出水口,进水口位于单向阀背离控制腔一侧,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出水口向控制腔一侧缩口。设置于进水口处的过滤网能够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出水口不易被水中的杂质堵塞,且保证了该微漏装置能够持续对微漏情况进行准确的检测。同时,将通孔设置于阀体上,使得通孔能够具有较大的孔径,且通孔不易被水中的杂质堵塞。

Micro leak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微漏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中常常由于水管老化或者管接头松动而出现水管渗漏现象,由于水管埋在地下、墙壁或者吊顶上,导致上述渗漏不易于被发现,这样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水费增加,而且会危及建筑物导致房屋破坏和财产损失。目前,公告号为CN10866244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管微漏监控装置,包括具有控制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与监控腔联通的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监控腔内部转动设置有叶轮,所述进水孔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座以及阀芯,所述阀座上开设有贯通并朝向叶轮的喷水孔,所述阀芯上开设有若干与喷水孔联通的细孔。在发生微漏时,水从细孔中流入并从喷水孔处喷出,且从喷水孔处喷出的水进入到监控腔内部并推动监控腔中的叶轮转动,使用者可以根据叶轮的转动状态判断是否出现微漏。不过由于细孔的孔径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细孔被水中的杂质堵塞,使得微漏时水无法经由细孔进入到喷水孔内部,且该水管微漏监控装置无法较为准确对微漏情况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漏装置,其具有不易堵塞,且能够准确对微漏情况进行检测的优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漏装置,包括具有控制腔的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与控制腔联通的进水孔以及出水孔,所述控制腔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进水孔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阻止水由所述控制腔流出所述进水孔,所述阀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为与进水孔联通的进水口、与所述控制腔联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单向阀背离所述控制腔一侧,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出水口向所述控制腔一侧缩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该微漏装置出水孔一侧发生微漏时,单向阀关闭,进水孔处的压力略大于出水孔一侧的压力,水从进水口处进入到通孔内部,之后通孔内部的水经由出水口喷出并作用于控制腔中的叶轮上,使得叶轮缓慢转动。设置于进水口处的过滤网能够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出水口不易被水中的杂质堵塞,且保证了该微漏装置能够持续对微漏情况进行准确的检测。同时,将通孔设置于阀体上,使得通孔能够具有较大的孔径,且通孔不易被水中的杂质堵塞。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朝向所述出水孔一侧,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控制腔的中心错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口与控制腔的中心错开,这样从出水口处排出的水能够冲击在叶轮上并带动叶轮转动。优选的,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联通所述出水口的排污口,且所述排污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出水口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排污口处螺纹连接有堵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孔内部积聚有较多杂质时,只需要将堵头从排污口中旋出即可控制通孔内部的杂质排出。优选的,所述阀体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凸柱,所述排污口背离所述出水口的端部贯穿所述凸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阀体侧壁的凸柱能够对阀体的结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使得阀体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变形损坏,同时,将排污口设置于凸柱上,以此减少排位口对阀体结构强度的破坏。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呈环形,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控制腔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单向阀并包围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孔处螺纹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抵紧所述过滤网背离所述控制腔的端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通过锁紧块抵紧于阀体内部,在过滤网上附着有较多杂质且过滤效果出现极大程度上的减弱时,可以将过滤网取下进行清洗或者更换。优选的,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连接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腔联通于所述通孔,所述检测箱内腔中转动连接有辅助轮,且所述辅助轮的外边沿伸入至所述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水从通过中流过时,水能够带动检测箱中的辅助轮转动。只要辅助轮转动即可确定该微漏装置的出水孔一侧发生了微漏,不需要使用者通过对叶轮的转速快慢来判定出水孔一侧是否产生微漏,使得该微漏装置的使用变得更为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一的外形结构;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一的组成;图3为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二的组成。附图标记:1、阀体;2、进水孔;3、出水孔;4、叶轮;5、单向阀;6、通孔;61、进水口;62、出水口;7、过滤网;8、排污口;9、堵头;10、凸柱;11、锁紧块;12、控制腔;13、检测箱;14、辅助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微漏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阀体1,阀体1上设置有依次联通的进水孔2、控制腔12以及出水孔3。进水孔2处设置有单向阀5,且单向阀5保证水仅能够从进水口61流向控制腔12一侧。控制腔12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4,且叶轮4的转动轴线与控制腔12的中心轴线重合。阀体1的内壁还开设有通孔6,通孔6的两端分别为供水流入的进水口61以及供水流出的出水口62。进水口61位于单向阀5背离控制腔12一侧且贯穿于阀体1的内壁。进水口61处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网7,过滤网7的中心轴线与进水口61的中心轴线重合,过滤网7将进水口61包围,过滤网7通过螺纹连接于进水孔2内部的锁紧块11压紧连接于阀体1的内壁上。出水口62背离进水口61的端部朝向出水孔3一侧,且出水口62的中心轴线与控制腔12的中心错开,出水口62向控制腔12一侧缩口。阀体1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凸柱10,且凸柱10的中心轴线与出水口62的中心轴线重合。凸柱10的内部同轴开设有排污口8,且排污口8与出水口62联通,排污口8处螺纹连接有堵头9,堵头9用于将排污口8封闭。在发生微漏时,单向阀5处于关闭状态,水经由过滤网7过滤之后从进水口61处进入到通孔6内部并沿着通孔6流动,最终通孔6内部的水经出水口62加压之后至控制腔12内部,进入到控制腔12内部的水与叶轮4接触并驱动叶轮4转动。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阀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具有内腔的检测箱13,且检测箱13的内腔联通于通孔6。检测箱13内腔中转动连接有辅助轮14,且辅助轮14的外边沿伸入至通孔6。当该微漏装置的出水孔3一侧发生微漏时,进水孔2一侧的压力大于出水孔3一侧的压力,进水孔2一侧的水由进水口61进入到通孔6内部并向着出水口62一侧流动。当水在通孔6中流动的过程中,水流能够带动辅助轮14转动。也就是说,当使用者观察到辅助轮14转动时即可判定该微漏装置出水孔3一侧已经发生了微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漏装置,包括具有控制腔(12)的阀体(1),所述阀体(1)上开设有与控制腔(12)联通的进水孔(2)以及出水孔(3),所述控制腔(12)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4),所述进水孔(2)处设置有单向阀(5),所述单向阀(5)用于阻止水由所述控制腔(12)流出所述进水孔(2),其特征是:所述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两端分别为与进水孔(2)联通的进水口(61)、与所述控制腔(12)联通的出水口(62),所述进水口(61)位于所述单向阀(5)背离所述控制腔(12)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漏装置,包括具有控制腔(12)的阀体(1),所述阀体(1)上开设有与控制腔(12)联通的进水孔(2)以及出水孔(3),所述控制腔(12)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4),所述进水孔(2)处设置有单向阀(5),所述单向阀(5)用于阻止水由所述控制腔(12)流出所述进水孔(2),其特征是:所述阀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两端分别为与进水孔(2)联通的进水口(61)、与所述控制腔(12)联通的出水口(62),所述进水口(61)位于所述单向阀(5)背离所述控制腔(12)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61)处设置有过滤网(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口(62)向所述控制腔(12)一侧缩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口(62)的朝向所述出水孔(3)一侧,且所述出水口(62)与所述控制腔(12)的中心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奇风
申请(专利权)人:曾奇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