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ulti-mode valve train and its control method belong to the field of engine valve train, variable stroke drive and auxiliary brake. It includes the first sleeve driven by the first camshaft through the spline, the second sleeve driven by the second camshaft through the spline, the brake cam, the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the brake rocker arm, etc. The first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take two-stroke cam, a first intake four-stroke cam, a second intake two-stroke cam, and a second intake four-stroke cam. The second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xhaust two-stroke cam, a first exhaust four-stroke cam, a second exhaust two-stroke cam, and a second exhaust four-stroke cam. By controlling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brake rocker arm, the invention realizes flexible switching of engine two-stroke drive, four-stroke hierarchical drive, four-stroke hierarchical brake and two-stroke hierarchical brake, and achieves the improvement of vehicle power, economy, safety and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式配气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模式配气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发动机配气机构、停缸、变冲程驱动及辅助制动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能源与环境问题以及行车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因其能够有效提高发动机动力输出、降低油耗和排放,变冲程驱动技术、停缸技术等备受关注。发动机小型化(Down-size)和低速化(Down-speed)已成为公认的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而发动机制动时,缸径越小、转速越低,制动效果越差。在车辆自身制动能力不断减弱、货运要求不断增长、道路环境复杂多变、车辆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辅助制动系统列为车辆必备的附件之一的大背景下,实现高效分级制动模式势在必行。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在驱动-制动全工况范围内分区优化发动机性能的多模式发动机。在低速大扭矩驱动工况下,采用二冲程驱动模式,以满足高动力输出的要求;在其他驱动工况下,采用四冲程分级驱动模式,以满足低油耗和低排放的要求;在车辆小负载制动工况下,采用四冲程分级制动模式,满足车辆轻载、下短坡或缓坡时的要求;在车辆大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式配气机构,它包括排气门组件和进气门组件,其特征是:第一凸轮轴(101)通过花键带动第一轴套(201)旋转,第二凸轮轴(102)通过花键带动第二轴套(202)旋转;第一轴套(201)设置有第一进气二冲程凸轮(612A)、第一进气四冲程凸轮(614A)、第二进气二冲程凸轮(622A)、第二进气四冲程凸轮(624A)、第一切换槽(301)和第二切换槽(302),第二轴套(202)设置有第一排气二冲程凸轮(612B)、第一排气四冲程凸轮(614B)、第二排气二冲程凸轮(622B)、第二排气四冲程凸轮(624B)、第三切换槽(303)和第四切换槽(304);第一进气摇臂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CN 201811508492X1.一种多模式配气机构,它包括排气门组件和进气门组件,其特征是:第一凸轮轴(101)通过花键带动第一轴套(201)旋转,第二凸轮轴(102)通过花键带动第二轴套(202)旋转;第一轴套(201)设置有第一进气二冲程凸轮(612A)、第一进气四冲程凸轮(614A)、第二进气二冲程凸轮(622A)、第二进气四冲程凸轮(624A)、第一切换槽(301)和第二切换槽(302),第二轴套(202)设置有第一排气二冲程凸轮(612B)、第一排气四冲程凸轮(614B)、第二排气二冲程凸轮(622B)、第二排气四冲程凸轮(624B)、第三切换槽(303)和第四切换槽(304);第一进气摇臂(51A)驱动第一进气门组件(71A),第二进气摇臂(52A)驱动第二进气门组件(72A);制动凸轮(61B)设置在第一轴套(201)或第二轴套(202)上,或通过花键设置在第一凸轮轴(101)或第二凸轮轴(102)上;第一复位弹簧(51K)驱使制动摇臂(51C)与制动凸轮(61B)接触;制动传动块(51E)驱动第一排气门组件(71B)或第二排气门组件(72B);第一轴套(201)和第二轴套(202)均具有两个轴向位置;第一轴套(20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进气四冲程凸轮(614A)驱动第一进气摇臂(51A),第二进气四冲程凸轮(624A)驱动第二进气摇臂(52A);第一轴套(20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进气二冲程凸轮(612A)驱动第一进气摇臂(51A),第二进气二冲程凸轮(622A)驱动第二进气摇臂(52A);当制动传动块(51E)驱动第一排气门组件(71B)时:第一排气摇臂(51B)通过制动传动块(51E)驱动第一排气门组件(71B),第二排气摇臂(52B)驱动第二排气门组件(72B);第二轴套(20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排气四冲程凸轮(624B)驱动第二排气摇臂(52B),第二复位弹簧(52K)驱使第一排气摇臂(51B)与第一排气四冲程凸轮(614B)接触;第二轴套(20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排气二冲程凸轮(622B)驱动第二排气摇臂(52B),第二复位弹簧(52K)驱使第一排气摇臂(51B)与第一排气二冲程凸轮(612B)接触;当制动传动块(51E)驱动第二排气门组件(72B)时:第一排气摇臂(51B)驱动第一排气门组件(71B),第二排气摇臂(52B)通过制动传动块(51E)驱动第二排气门组件(72B);第二轴套(20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排气四冲程凸轮(614B)驱动第一排气摇臂(51B),第二复位弹簧(52K)驱使第二排气摇臂(52B)与第二排气四冲程凸轮(624B)接触;第二轴套(20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排气二冲程凸轮(612B)驱动第一排气摇臂(51B),第二复位弹簧(52K)驱使第二排气摇臂(52B)与第二排气二冲程凸轮(622B)接触;制动摇臂(51C)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制动摇臂(51C)处于有效状态时,制动摇臂(51C)驱动制动传动块(51E);制动摇臂(51C)处于失效状态时,制动摇臂(51C)不驱动制动传动块(51E);第一轴套(20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第二切换机构(402)工作;第一轴套(20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切换时,第一切换机构(401)工作;第二轴套(20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第三切换机构(403)工作;第二轴套(20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切换时,第四切换机构(404)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配气机构,其特征是:第一切换机构(401)、第二切换机构(402)、第三切换机构(403)与第四切换机构(404)为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至少包括可伸缩的销;所述销的伸缩状态由电磁、液压或气体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配气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制动摇臂(51C)至少包含锁定式或开关支点式结构;所述锁定式制动摇臂具有第一杆、第二杆以及设置在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的锁定机构,制动凸轮(61B)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靖晨,隆武强,王阳,田华,田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