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8140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棉花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棉秆的上中下各部位进行45度斜剖,然后按照全国统一病情分级标准进行观察,最后统计结果。该方法简便易行,效率较高,调查全面,特别适用于材料较多,剖秆量较大的黄萎病调查工作。

Method of investigating Verticillium Wilt of cotton by cutting stalk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lan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Verticillium Wilt of cotton through stalk dissection. The method mainly carries out 45 degree oblique dissection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cotton stalk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n observes them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unified diseas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and finally statistical results. This method is simple, efficient and comprehensive.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Verticillium Wilt with more materials and more stalks c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很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易导致棉花叶片出现黄斑、蕾铃稀少,棉株萎焉,给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对棉花黄萎病的调查仍主要集中在其外部症状的调查,即在发病期根据棉叶的危害程度将黄萎病分为0-Ⅳ级。但在棉花收花后对棉株进行剖秆调查也很有必要。棉花黄萎病的病原主要是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dahliaeKleb.),该菌在浸染棉花后会造成棉株维管束颜色加深甚至变黑。并且棉花在感染黄萎病后,其各部位的组织都可以带菌,病叶带病率较高且作为病残体易落于土壤中成为该病传播的重要菌源,棉籽带菌率较低,却是黄萎病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经。在棉花收获后,对棉秆进行剖秆调查并根据维管束的颜色变化程度也是鉴别棉花黄萎病及病害调查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大量品种资源观察发现,抗黄萎病性与丰产性往往很难结合在一起,有抗性很好的品种,其丰产性往往很差,但丰产性好的品种,抗性一般。如何有机协调丰产和抗性的关系?需要系统研究抗病机制,尤其是大田生产中的品种抗性问题。实际上,如果植株黄萎病早期不发病,后期有轻度或中度发病,也并不一定影响产量。过去黄萎病鉴定只是以苗期或室内鉴定为主,很难掌握和了解不同时期黄萎病发病情况。我们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植株不同时期田间黄萎病发生严重程度,对大量资源黄萎病抗性进行系统鉴定和评价,以便于筛选出早期不发病或轻度发病,后期发病轻或中度发病,但并不影响棉花产量的种质资源。黄萎病是从根部通过主茎,从下往上传播到整个植株的,为此,通过对植株上、中、下剖干,观测和调查主茎截面的发病情况,就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发病时期品种黄萎病发病的情况。本研究对大批种质资源材料在不同生态地点下,植株上、中、下剖干调查黄萎病发病情况,筛选出把抗病性和丰产性有机结合的种质资源,不但为生产和育种提供优异的抗性材料,或为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抗病相关的标记或基因奠定基础。本研究将对大量资源黄萎病抗性进行系统鉴定和评价,鉴定和筛选出早期不发病或轻度发病,后期发病轻或中度发病,但并不影响棉花产量的种质资源或新材料,为后续育种和棉花生产提供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适用于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尤其是多种材料,大批量的黄萎病剖秆调查工作。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需要准备钢刃修枝剪刀4至5把,需要人员5-6人。(1)取材首先沿棉株主茎的底部离土约5厘米处45度斜剖,去除侧枝,并45度斜剖去除顶部。将裁剪好的10根样品放在一起,注意各个样品的上部或下部需要朝向一致。(2)上中下查看病情按照全国统一病情分级标准调查黄萎病病情;具体分级标准如下:首先查看样品上部和下部的黄萎病病情,并做好记录;然后将棉秆的中部进行45度斜剖,并进行黄萎病病情调查。观察黄萎病病情时可以将3-4个样品一块儿看,先看上部,再看下部。另外,观察时要注意区分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区别。黄萎病的木质部导管呈现淡褐色,变色较浅,且在潮湿时会有白色霉层;而枯萎病则变色较深,呈墨绿色,且在潮湿时病株茎秆表面有大量粉红色霉层。(3)记录:黄萎病的调查表格设计如下表所示:将表格的最左边的空栏中填上样品材料的名称或行号,可以按照画正字法记录剖秆调查黄萎病的病情情况。人员工作安排:为了更有效率的工作,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人员安排。1人查看黄萎病病情并记录,1人剖棉秆中部,3-4人进行取材并去除棉秆侧枝。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采用45度斜剖,上中下三段观察及画正字记录法可迅速大批量地筛选黄萎病的抗病品种。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用工相对较少,准确度较高,调查的比较全面,比较适用于种质资源,抗逆育种及病害综合防治等领域。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2018年11月初在安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老所部基地进行剖秆调查384份不同棉花品种的黄萎病为例。实验材料种植情况:每种材料连续种植两行,每行行长7米,不同材料之间随机种植,共384份棉花品种。实验要求:每种材料随机抽取10个样品进行剖秆调查黄萎病的病情。实验方法与步骤:准备钢刃修枝剪4把,黄萎病调查表格1份,铅笔1只,工作人员5人。实验任务分配如下:1人(需要熟悉黄萎病的分级标准)观察并记录黄萎病的病情等级情况,3人负责取材,1人专门负责棉秆中部的剖秆工作。首先由取材工作人员先进行取材。每行随机选取5棵棉花,沿棉株主茎的底部离土约5厘米处45度斜剖,去除侧枝,并45度斜剖去除顶部。每个材料的10个样品取完后,仍然按照顶部朝向一致的原则放在走道旁。注意放的时候,棉秆的剖面不要沾上泥土,以免影响观察。由黄萎病观察员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三至四样品拿在一起,一块儿观察,先查看棉秆上部病情情况(按照全国统一病情分级标准进行辨别),可用画正字法进行记录,最后统计。然后查看下部,最后45度斜剖开中部后观察棉秆中部的黄萎病病情。上表为材料1564-1570的黄萎病病情统计记录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材首先沿棉株主茎的底部离土5厘米处45度斜剖,去除侧枝,并45度斜剖去除顶部;将裁剪好的10根样品放在一起,各个样品的上部或下部朝向一致;(2)上中下查看病情按照全国统一病情分级标准调查黄萎病病情,并记录。

【技术特征摘要】
1.剖秆调查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材首先沿棉株主茎的底部离土5厘米处45度斜剖,去除侧枝,并45度斜剖去除顶部;将裁剪好的10根样品放在一起,各个样品的上部或下部朝向一致;(2)上中下查看病情按照全国统一病情分级标准调查黄萎病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道武杜雄明潘兆娥何守朴贾银华王丽如耿晓丽庞保印王朋朋彭振李洪戈陈保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