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002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所述支撑平台与电机通过垫片连接,电机上方及加强杆左侧焊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方设有造雾器,造雾器由造雾器机身、控制板、溢水口、进水口、排污口、输雾管、通风口组成,顶板底部固定连接多个出雾管,出雾管均匀分布,出雾管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并设置内弯道、外弯道,逐渐增加雾气喷出时的压力,避免骨料、水泥等杂物堵塞管道,所述外弯道结构形状为阿基米德螺旋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造雾器,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在夏天高温环境下,造雾器制造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升华成气体,带走空气中的热量,将混凝土的温度保持在施工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A New Concrete Mix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concrete mixer,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and the motor are connected by gaskets,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tor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reinforcing rod are welded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mist maker. The mist maker consists of a mist maker fuselage, a control plate, an overflow port, a water inlet, a sewage outlet, a mist conveying pipe and a ventilation port, and a plurality of mist outlets are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op plate, and a 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the diameter of the outlet pipe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an inner bend and an outer bend are set up to gradually increase the pressure of the spray, so as to avoid the blockage of the pipeline by impurities such as aggregates and cem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outer bend is Archimedes spiral. The utility model can monitor the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in real time by setting a mist maker. Under the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in summer, the mist maker manufactures mist, absorbs heat from air, sublimates it into gas, takes heat from air, and keeps the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within the required range of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
本技术属于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机,是一种建筑工程机械,主是用于搅拌水泥、沙石、各类干粉砂浆等建筑材料。这是一种带有叶片的轴在圆筒或槽中旋转,将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混合物或适宜稠度的机器。现有的技术的混凝土搅拌机主要由拌筒、加料和卸料机构、供水系统、原动机、传动机构、机架和支承装置等组成。搅拌温度对混凝土来说非常重要,但现有技术下的混凝土搅拌机不具有温度控制的功能,无法控制混凝土的出料温度,夏天高温天气下的混凝土出料时往往温度过高,工人施工时只能凭借经验进行施工,具有很大的误差,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不足,所述支撑平台与电机通过垫片连接,所述电机上方及加强杆左侧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设有造雾器,所述造雾器由造雾器机身、控制板、溢水口、进水口、排污口、输雾管、通风口组成,其中,所述造雾器机身上方右侧与控制板过盈配合,所述造雾器机身右侧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下方分别设有进水口、排污口和通风口,所述造雾器机身顶部左侧与输雾管右端过盈配合,所述输雾管的左端与顶板过盈配合,所述顶板底部固定连接多个出雾管,其中,出雾管由喷雾口、内弯道、外弯道、进雾口组成,所述出雾管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并设置内弯道、外弯道,逐渐增加雾气喷出时的压力,避免骨料、水泥等杂物堵塞管道,所述外弯道结构形状为阿基米德螺旋线。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右侧焊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左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支撑座上方居中焊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支撑平台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平台与右侧加强杆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左侧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焊接机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前端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与搅拌辊配合连接,所述搅拌辊中部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搅拌辊贯穿机架的右壁与左壁内侧的轴承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造雾器机身为不锈钢钢琴烤漆材质。进一步地,所述造雾器内部有微电脑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分别与微电脑控制系统通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上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控制按键成一排通过按钮槽镶嵌于控制板右表面。进一步地,所述输雾管为PVC材质。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内部的搅拌仓体积为700-900L。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一个造雾器,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得知混凝土搅拌情况,在夏天高温环境下,造雾器制造雾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升华成气体,带走空气中的热量,将混凝土的温度保持在施工所要求的范围之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顶板底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出雾管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支撑座-2、加强杆-3、支撑架-4、支撑平台-5、电机-6、支撑板-7、造雾器-8、造雾器机身-801、控制屏-802、按键-803、进水口-804、排污口-805、输雾管-806、通风口-807、出雾板-9、机架-10、轴承-11、搅拌辊-12、叶片-13、输出轴-14、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6、联轴器-17、出雾管-18、喷雾口-1801、内弯道-1802、外弯道-1803、进雾口-180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所述支撑平台5与电机6通过垫片连接,所述电机6上方及加强杆3左侧焊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方设有造雾器8,所述造雾器8由造雾器机身801、控制板802、溢水口803、进水口804、排污口805、输雾管806、通风口807组成,其中,所述造雾器机身801上方右侧与控制板802过盈配合,所述造雾器机身801右侧设有通风口807,所述通风口807下方分别设有进水口804、排污口805和通风口807,所述造雾器机身801顶部左侧与输雾管806右端过盈配合,所述输雾管806的左端与顶板9过盈配合,所述顶板9底部固定连接多个出雾管18,所述出雾管18均匀分布,其中,出雾管18由喷雾口1801、内弯道1802、外弯道1803、进雾口1804组成,所述出雾管18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并设置内弯道1802、外弯道1803,逐渐增加雾气喷出时的压力,避免骨料、水泥等杂物堵塞管道,所述外弯道1803结构形状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具体地,所述底座1右侧焊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左侧焊接有第二支撑杆16,所述支撑座2上方居中焊接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与支撑平台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平台5与右侧加强杆3焊接。具体地,所述底座1左侧对称焊接有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所述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之间焊接机架10,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14前端有联轴器17,所述联轴器17与搅拌辊12配合连接,所述搅拌辊12中部固定连接有叶片13,所述搅拌辊12贯穿机架10的右壁与左壁内侧的轴承11配合连接。具体地,所述造雾器机身801为不锈钢钢琴烤漆材质。具体地,所述造雾器8内部有微电脑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分别与微电脑控制系统通过电连接。具体地,所述控制板802上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控制按键成一排通过按钮槽镶嵌于控制板802右表面。具体地,所述输雾管806为PVC材质。具体地,所述机架10内部的搅拌仓体积为700-900L。当用户使用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时,第一步:将搅拌机设置在平坦的位置,以免在开动时发生移动,并实施二级漏电保护;第二步:检查输雾管806与顶板9的配合紧密程度,检查出雾口1801是否有杂物堵塞,将排污口805与排污管紧密连接,将进水口804与排水口紧密连接;第三步:接通电源,进行空车试转,试运转时检验搅拌辊12转速是否合适,根据具体施工要求通过造雾器8的控制板802对搅拌机工作时的所需温度、湿度进行设定。第四步:使用搅拌机进行施工。例如张师傅使用该新型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底座(1)、支撑座(2)、加强杆(3)、支撑平台(5)、电机(6)、支撑板(7)、造雾器(8)、顶板(9)、出雾管(18),所述底座(1)上端焊接固定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通过支撑架(4)固定连接支撑平台(5),所述支撑平台(5)与电机(6)通过垫片连接,所述电机(6)上方及加强杆(3)左侧焊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方设有造雾器(8),所述造雾器(8)由造雾器机身(801)、控制板(802)、溢水口(803)、进水口(804)、排污口(805)、输雾管(806)、通风口(807)组成,其中,所述造雾器机身(801)上方右侧与控制板(802)过盈配合,所述造雾器机身(801)右侧设有通风口(807),所述通风口(807)下方分别设有进水口(804)、排污口(805)和通风口(807),所述造雾器机身(801)顶部左侧与输雾管(806)右端过盈配合,所述输雾管(806)的左端与顶板(9)过盈配合,所述顶板(9)底部固定连接多个出雾管(18),其中,出雾管(18)由喷雾口(1801)、内弯道(1802)、外弯道(1803)、进雾口(1804)组成,所述出雾管(18)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并设置内弯道(1802)、外弯道(1803),逐渐增加雾气喷出时的压力,避免骨料、水泥等杂物堵塞管道,所述外弯道(1803)结构形状为阿基米德螺旋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底座(1)、支撑座(2)、加强杆(3)、支撑平台(5)、电机(6)、支撑板(7)、造雾器(8)、顶板(9)、出雾管(18),所述底座(1)上端焊接固定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通过支撑架(4)固定连接支撑平台(5),所述支撑平台(5)与电机(6)通过垫片连接,所述电机(6)上方及加强杆(3)左侧焊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上方设有造雾器(8),所述造雾器(8)由造雾器机身(801)、控制板(802)、溢水口(803)、进水口(804)、排污口(805)、输雾管(806)、通风口(807)组成,其中,所述造雾器机身(801)上方右侧与控制板(802)过盈配合,所述造雾器机身(801)右侧设有通风口(807),所述通风口(807)下方分别设有进水口(804)、排污口(805)和通风口(807),所述造雾器机身(801)顶部左侧与输雾管(806)右端过盈配合,所述输雾管(806)的左端与顶板(9)过盈配合,所述顶板(9)底部固定连接多个出雾管(18),其中,出雾管(18)由喷雾口(1801)、内弯道(1802)、外弯道(1803)、进雾口(1804)组成,所述出雾管(18)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并设置内弯道(1802)、外弯道(1803),逐渐增加雾气喷出时的压力,避免骨料、水泥等杂物堵塞管道,所述外弯道(1803)结构形状为阿基米德螺旋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慧菁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越众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