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志成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91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其特点在于包括上凸轮、下凸轮,其中上凸轮包括第一圆环体、第一上筒体、第二上筒体,所述第一圆环体上形成有第一内孔,所述第一上筒体上端设置于第一圆环体的第一内孔中,所述第二上筒体上端设置在第一圆环体底面上,所述下凸轮包括第二圆环体、第一下筒体、第二下筒体,所述第一下筒体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顶面上,所述第二下筒体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顶面上,所述第一上筒体下端与第一下筒体上端相对接连通,还使第二上筒体与第二下筒体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筒体与第二下筒体之间开设有周期性的波浪形环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高、组装简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A Ring Groove Cam Applied to Polishing and Grinding Hea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ing groove cam applied on a polishing grinding hea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an upper cam and a lower cam, in which the upper cam comprises a first ring, a first upper cylinder and a second upper cylinder. A first inner hole is formed on the first r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upper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inner hole of the first rin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upper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inner hole of the first ring.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a ring body, the lower cam comprises a second ring body, a first lower cylinder body and a second lower cylinder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lower cylinder body is set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econd ring body,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lower cylinder body is set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econd ring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upper cylind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body, and the second upper cylinder body and the second lower cylinder body are set relatively. A periodic wave ring groo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upper cylinder body and the second lower cylinde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structural stability, simple assembly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
本技术涉及抛光
,特别是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
技术介绍
凸轮式抛光磨头在瓷砖加工领域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凸轮摆动式抛光磨头主要由主轴、磨头壳体、凸轮、回转支撑组件、滚轮、主动摆杆、从动摆杆、磨块座和磨块等部件组成,凸轮与各部件组装一起做回转运动,但现有的凸轮中普遍存在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凸轮结构复杂,组装难度大,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该环槽凸轮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高、组装简便、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其特点在于包括上凸轮、下凸轮,其中上凸轮包括第一圆环体、第一上筒体、第二上筒体,所述第二上筒体的直径大于第一上筒体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体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一圆环体上形成有第一内孔,所述第一上筒体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上筒体上端端部上开设有若干销孔,并使各销孔均布在第一上筒体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上端端部上还开设有若干螺纹孔,并使各螺纹孔均布在第一上筒体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上端设置于第一圆环体的第一内孔中,并使第一上筒体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上筒体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上筒体上端设置在第一圆环体底面上,并使第二上筒体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的中心线同轴;所述下凸轮包括第二圆环体、第一下筒体、第二下筒体,所述第二下筒体的直径大于第一下筒体的直径,所述第二圆环体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二圆环体上形成有第二内孔,所述第二内孔中设有凸形部,所述第一下筒体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下筒体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顶面上,并使第一下筒体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下筒体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下筒体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顶面上,并使第二下筒体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一上筒体下端与第一下筒体上端相对接连通,并使第一下筒体的中心线与第一上筒体的中心线同轴,还使第二上筒体与第二下筒体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筒体与第二下筒体之间开设有周期性的波浪形环槽。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波浪形滑槽的结构,所述第二上筒体下端设有一圈呈周期性齿形波浪的上弧形引导面,所述第二下筒体上端设有一圈呈周期性齿形波浪的下弧形引导面,所述上弧形引导面与下弧形引导面之间形成波浪形环槽。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上弧形引导面与下弧形引导面的结构,所述上弧形引导面包括三个上弧形凸面、三个下弧形凹面,三个上弧形凸面呈环形布置,三个上弧形凹面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上弧形凸面之间,并使各上弧形凸面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上弧形凹面端部呈平滑过渡连接;所述下弧形引导面包括三个下弧形凸面、三个下弧形凹面,三个下弧形凸面呈环形布置,三个下弧形凹面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下弧形凸面之间,并使各下弧形凸面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下弧形凹面端部呈平滑过渡连接;三个下弧形凸面分别位于三个上弧形凹面正下方,并使下弧形凸面与上弧形凹面之间各处的竖向距离相等,三个下弧形凹面分别位于三个上弧形凸面正下方,并使下弧形凹面与上弧形凸面之间各处的竖向距离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第一圆环体的设计,其能在该环槽凸轮的结构上起到加强的作用,提高了该环槽凸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由于销孔的设计,加强了环槽凸轮的牢固性,使环槽凸轮便于组装,且使环槽凸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可靠性高;由于螺纹孔的设计,能进一步加强环槽凸轮的牢固性;由于,第二圆环体上形成有第二内孔,第二内孔中设有凸形部,通过这样的设计,能更好的固定该环槽凸轮的安装位置,使环槽凸轮与抛光磨头的组装更加方便,其能进一步提高该环槽凸轮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由于,第二上筒体与第二下筒体之间开设有周期性的波浪形环槽,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使环槽凸轮与抛光磨头部件的组装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固,其能进一步提高该环槽凸轮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该环槽凸轮的结构十分简单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上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下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包括上凸轮1、下凸轮2,其中上凸轮1包括第一圆环体11、第一上筒体12、第二上筒体13,所述第二上筒体13的直径大于第一上筒体1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体11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一圆环体11上形成有第一内孔14,所述第一上筒体12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端部上开设有若干销孔15,并使各销孔15均布在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端部上还开设有若干螺纹孔16,并使各螺纹孔16均布在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设置于第一圆环体11的第一内孔14中,并使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1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上筒体13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上端设置在第一圆环体11底面上,并使第二上筒体13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1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下凸轮2包括第二圆环体21、第一下筒体22、第二下筒体23,所述第二下筒体23的直径大于第一下筒体22的直径,所述第二圆环体21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二圆环体21上形成有第二内孔24,所述第二内孔24中设有凸形部25,所述第一下筒体22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下筒体22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21顶面上,并使第一下筒体22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2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下筒体23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下筒体23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21顶面上,并使第二下筒体23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2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下端与第一下筒体22上端相对接连通,并使第一下筒体22的中心线与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同轴,还使第二上筒体13与第二下筒体23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与第二下筒体23之间开设有周期性的波浪形环槽3。由于,第一圆环体11的设计,其能在该环槽凸轮的结构上起到加强的作用,提高了该环槽凸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由于销孔15的设计,加强了环槽凸轮的牢固性,使环槽凸轮便于组装,且使环槽凸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可靠性高;由于螺纹孔16的设计,能进一步加强环槽凸轮的牢固性;由于,第二圆环体21上形成有第二内孔24,第二内孔24中设有凸形部25,通过这样的设计,能更好的固定该环槽凸轮的安装位置,使环槽凸轮与抛光磨头的组装更加方便,其能进一步提高该环槽凸轮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由于,第二上筒体13与第二下筒体23之间开设有周期性的波浪形环槽3,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使环槽凸轮与抛光磨头部件的组装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固,其能进一步提高该环槽凸轮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该环槽凸轮的结构十分简单可靠。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波浪形滑槽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下端设有一圈呈周期性齿形波浪的上弧形引导面130,所述第二下筒体23上端设有一圈呈周期性齿形波浪的下弧形引导面230,所述上弧形引导面130与下弧形引导面230之间形成波浪形环槽3。这有助于提高环槽凸轮的性能。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上弧形引导面与下弧形引导面的结构,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上弧形引导面130包括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凸轮(1)、下凸轮(2),其中上凸轮(1)包括第一圆环体(11)、第一上筒体(12)、第二上筒体(13),所述第二上筒体(13)的直径大于第一上筒体(1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体(11)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一圆环体(11)上形成有第一内孔(14),所述第一上筒体(12)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端部上开设有若干销孔(15),并使各销孔(15)均布在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端部上还开设有若干螺纹孔(16),并使各螺纹孔(16)均布在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设置于第一圆环体(11)的第一内孔(14)中,并使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1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上筒体(13)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上端设置在第一圆环体(11)底面上,并使第二上筒体(13)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1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下凸轮(2)包括第二圆环体(21)、第一下筒体(22)、第二下筒体(23),所述第二下筒体(23)的直径大于第一下筒体(22)的直径,所述第二圆环体(21)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二圆环体(21)上形成有第二内孔(24),所述第二内孔(24)中设有凸形部(25),所述第一下筒体(22)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下筒体(22)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21)顶面上,并使第一下筒体(22)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2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下筒体(23)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下筒体(23)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21)顶面上,并使第二下筒体(23)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2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下端与第一下筒体(22)上端相对接连通,并使第一下筒体(22)的中心线与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同轴,还使第二上筒体(13)与第二下筒体(23)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与第二下筒体(23)之间开设有周期性的波浪形环槽(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抛光磨头上的环槽凸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凸轮(1)、下凸轮(2),其中上凸轮(1)包括第一圆环体(11)、第一上筒体(12)、第二上筒体(13),所述第二上筒体(13)的直径大于第一上筒体(1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体(11)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一圆环体(11)上形成有第一内孔(14),所述第一上筒体(12)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端部上开设有若干销孔(15),并使各销孔(15)均布在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端部上还开设有若干螺纹孔(16),并使各螺纹孔(16)均布在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四周,所述第一上筒体(12)上端设置于第一圆环体(11)的第一内孔(14)中,并使第一上筒体(12)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1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上筒体(13)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上筒体(13)上端设置在第一圆环体(11)底面上,并使第二上筒体(13)的中心线与第一圆环体(1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下凸轮(2)包括第二圆环体(21)、第一下筒体(22)、第二下筒体(23),所述第二下筒体(23)的直径大于第一下筒体(22)的直径,所述第二圆环体(21)呈水平布置,所述第二圆环体(21)上形成有第二内孔(24),所述第二内孔(24)中设有凸形部(25),所述第一下筒体(22)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一下筒体(22)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21)顶面上,并使第一下筒体(22)的中心线与第二圆环体(21)的中心线同轴,所述第二下筒体(23)呈竖向布置,所述第二下筒体(23)下端设置在第二圆环体(21)顶面上,并使第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尹志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