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91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该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1),转子铁芯(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2),永磁体槽(2)内设置有永磁体(3),永磁体槽(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4),隔磁槽(4)的周向两侧设置有弧形壁,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孔(5),第一隔磁孔(5)与弧形壁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隔磁桥(6)。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转子,能够有效提高隔磁效果,降低电机转子内侧漏磁,提升电机转子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性能。

Motor Rotor an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本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技术介绍
永磁体切向磁化结构的电机由于具有“聚磁”效果,较永磁体径向磁化电机能够产生更高的气隙磁密,使得电机具有较大的转矩/电流比和转矩/体积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伺服系统、电力牵引、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场合。现有技术的切向永磁电机由于转子永磁体为径向排布,永磁体一部分深埋在转子内侧,将外部磁场施加在转子上,对转子永磁体进行充磁时,永磁体内侧导磁通路使得充磁磁场很难进入转子靠近转轴的部分,永磁体靠近转轴的部分无法充磁达到饱和状态,容易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甚至永磁体失磁,电机无法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能够有效提高隔磁效果,降低电机转子内侧漏磁,提升电机转子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永磁体槽内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槽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隔磁槽的周向两侧设置有弧形壁,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孔,第一隔磁孔与弧形壁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隔磁桥。优选地,第一隔磁孔为长条形的弧形孔,弧形孔与弧形壁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弧形孔与相应的弧形壁之间形成第一隔磁桥。优选地,第一隔磁桥的宽度为K,电机气隙的宽度为δ,K/δ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1.4≥K/δ≥0.8。优选地,位于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的第一隔磁孔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位于磁极中心线两侧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隔磁孔之间形成中间窄两端宽的第二隔磁桥。优选地,第二隔磁桥的最大宽度为B,第一隔磁桥的宽度均匀且为K,B/K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1.2≥B/K≥0.85。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隔磁孔之间设置有条形的第二隔磁孔,第二隔磁孔位于磁极中心线上,第二隔磁孔与第一隔磁孔之间形成第二隔磁桥。优选地,第二隔磁孔的宽度均匀且为C,第二隔磁孔和第一隔磁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C≥D/2。优选地,位于同一隔磁槽两侧的两个第一隔磁孔之间间隔设置有条形的第三隔磁孔,第三隔磁孔位于隔磁槽的径向内侧,第三隔磁孔与隔磁槽之间形成第四隔磁桥。优选地,位于同一隔磁槽两侧的两个第一隔磁孔之间设置有条形的第三隔磁孔,第三隔磁孔与两侧的第一隔磁孔连通。优选地,第一隔磁孔包括弧形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第一侧壁与隔磁槽之间以及第二侧壁与隔磁槽之间均形成第一隔磁桥。优选地,隔磁槽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开孔,开孔位于同一隔磁槽两侧的两个第一隔磁孔之间,并与第一隔磁槽之间形成第三隔磁桥。优选地,第一隔磁桥的径向外侧宽度为U,径向内侧宽度为V,其中U和V的关系满足,0.8≤U/V≤1.3。优选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套设有不导磁的紧固护套。优选地,隔磁槽和/或第一隔磁孔内设置有不导磁的加强杆。优选地,加强杆的外表面与隔磁槽的内表面相接触,或加强杆的形状与隔磁槽的形状相匹配;和/或,加强杆的外表面与第一隔磁孔的内表面相接触,或加强杆的形状与第一隔磁孔的形状相匹配。优选地,隔磁槽和/或第一隔磁孔内充注有不导磁材料。优选地,每个永磁体槽内均设有永磁体,永磁体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极性相斥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本技术提供的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沿周向设置有永磁体槽,永磁体槽内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永磁体槽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隔磁槽的周向两侧设置有弧形壁,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孔,第一隔磁孔与弧形壁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隔磁桥。第一隔磁孔与隔磁槽相配合,在隔磁槽的底部两侧形成弧形的第一隔磁桥,切向电机在充磁时,永磁体槽底部两侧的转子铁芯构成导磁通路,磁力线从此导磁通路闭合,使得磁力线较难进入永磁体内侧底部位置,形成漏磁通Φσ,在永磁体内侧底部设置圆弧形隔磁桥,可以增大永磁体槽底部通路的磁阻,减少充磁磁场在此处闭合的的磁力线,促使磁力线进入磁钢内侧位置,从而提高转子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同时可以减少靠近转子底部的永磁体端部漏磁,进而提高电机的磁链,提升电机的性能,永磁体充磁越饱和,电机的退磁能力越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磁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磁路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转子铁芯;2、永磁体槽;3、永磁体;4、隔磁槽;5、第一隔磁孔;6、第一隔磁桥;7、转轴孔;8、紧固护套;9、加强杆;10、开口;11、第二隔磁桥;12、第二隔磁孔;13、第三隔磁孔;14、第三隔磁桥;15、第四隔磁桥;16、开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1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1,转子铁芯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2,永磁体槽2内设置有永磁体3,永磁体槽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4,隔磁槽4的周向两侧设置有弧形壁,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孔5,第一隔磁孔5与弧形壁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隔磁桥6。上述的永磁体3例如为铁氧体永磁体、稀土永磁体或其他永磁体。优选地,每个永磁体槽2内均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极性相斥设置。在永磁体内侧底部设置此种弧形的隔磁结构,可以增大永磁体槽2底部通路的磁阻,减少充磁磁场在此处闭合的磁力线,促使磁力线进入永磁体底部,从而提高转子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同时可以减少靠近转子底部的永磁体端部漏磁,进而提高电机的空载磁链,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提升电机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3均沿周向方向匀分布在转子铁芯1上,永磁体3的数量为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每个永磁体3均是沿转子铁芯的径向放置,且永磁体3是沿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具有相同的极性相对设置。转子铁芯1内侧有转轴孔7,永磁体槽2靠近转轴孔7的径向内侧称为永磁体槽2的内侧,靠近转子外圆的径向外侧称为永磁体槽2的外侧,转子铁芯1为一体式结构,永磁体槽内侧与转轴孔7之间有一连接筋。隔磁槽4沿径向靠近转轴孔7的一侧为顶部,沿径向远离转轴孔7的一侧为底部,第一隔磁孔5沿径向靠近转轴孔7的一侧为底部,沿径向远离转轴孔7的一侧为顶部。也即,隔磁槽4的径向内侧边为隔磁槽4的顶边,隔磁槽4的径向外侧边为底边,第一隔磁孔5的径向内侧边为底边,第一隔磁孔5的径向外侧边为顶边。在永磁体槽2远离转轴孔7的径向外侧开设有开口10,该开口10从永磁体槽2沿径向向外贯穿转子铁芯1,能够进一步降低永磁体3径向外侧的漏磁,提高气隙磁密,提高电机效率。第一隔磁孔5与隔磁槽4相配合,在隔磁槽4的底部两侧形成弧形的第一隔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铁芯(1),所述转子铁芯(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2),所述永磁体槽(2)内设置有永磁体(3),所述永磁体槽(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4),所述隔磁槽(4)的周向两侧设置有弧形壁,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磁槽(4)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孔(5),所述第一隔磁孔(5)与所述弧形壁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隔磁桥(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铁芯(1),所述转子铁芯(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2),所述永磁体槽(2)内设置有永磁体(3),所述永磁体槽(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4),所述隔磁槽(4)的周向两侧设置有弧形壁,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磁槽(4)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磁孔(5),所述第一隔磁孔(5)与所述弧形壁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隔磁桥(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磁孔(5)为长条形的弧形孔,所述弧形孔与所述弧形壁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弧形孔与相应的所述弧形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隔磁桥(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第一隔磁桥(6)的宽度为K,电机气隙的宽度为δ,K/δ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1.4≥K/δ≥0.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磁槽(4)之间的所述第一隔磁孔(5)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位于磁极中心线两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隔磁孔(5)之间形成中间窄两端宽的第二隔磁桥(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磁桥(11)的最小宽度为B,所述第一隔磁桥(6)的宽度均匀且为K,B/K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1.2≥B/K≥0.8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隔磁孔(5)之间设置有条形的第二隔磁孔(12),所述第二隔磁孔(12)位于磁极中心线上,所述第二隔磁孔(12)与所述第一隔磁孔(5)之间形成第二隔磁桥(1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磁孔(12)的宽度均匀且为C,所述第二隔磁孔(12)和所述第一隔磁孔(5)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C≥D/2。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隔磁槽(4)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隔磁孔(5)之间间隔设置有条形的第三隔磁孔(13),所述第三隔磁孔(13)位于所述隔磁槽(4)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三隔磁孔(13)与所述隔磁槽(4)之间形成第四隔磁桥(15)。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生王晶肖勇陈彬陈华杰孙文娇周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