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835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包括: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为一体结构,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设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孔;与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相匹配的下盖;所述下盖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二连接平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的螺栓安装孔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螺栓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平面和第二连接平面之间的密封圈结构;设置在各个所述螺栓安装孔上的固定结构。该电池壳体采用一体化结构的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并采用特定连接方式固定在下盖上,使电池壳体在满足高强度要求基础上,实现了轻量化,能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
本技术涉及电池壳体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节能减排的意识增强,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节能的重要考察因素。在传统汽车基础上设计的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车整备质量增加15%以上;重量的增加,显著影响其电耗、动力性、制动性能、被动安全性、一次充电续航里程等,因此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显得更为重要。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能显著提高电动车的续航能力,而大幅减轻整车其他零件的重量以抵消电池增加的重量,是突破瓶颈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大多选用钢板、铝合金、塑料等材料铸造,然后对表面进行喷涂处理。其中,钢制壳体一般采用铸造钢板焊接而成,虽然强度高、刚性高,但质量重,并且表面还需要进行防腐处理;铝合金壳体虽然易于加工成型、重量也比钢轻,但强度也比较低,安全性能差;而塑料壳体虽然能够解决电池壳体轻量化的问题,但是为了加强强度会在产品表面增加加强筋,不仅增加了原材料的使用,而且强度的加强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同时具有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点,并且耐高温、耐摩擦、抗震、热膨胀系数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包括: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为一体结构,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设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孔;与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相匹配的下盖;所述下盖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二连接平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的螺栓安装孔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螺栓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平面和第二连接平面之间的密封圈结构;设置在各个所述螺栓安装孔上的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厚度为1mm~2mm,高度为100mm~110mm。优选的,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侧面还设有出线孔。优选的,所述螺栓安装孔的个数为25个~35个。优选的,若干个所述螺栓安装孔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一连接平面上。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结构为环状橡胶圈。优选的,所述环状橡胶圈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和第二连接平面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由螺栓和螺母组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包括: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为一体结构,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设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孔;与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相匹配的下盖;所述下盖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二连接平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的螺栓安装孔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螺栓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平面和第二连接平面之间的密封圈结构;设置在各个所述螺栓安装孔上的固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采用一体化结构的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并采用特定连接方式固定在下盖上,使电池壳体在满足高强度要求基础上,实现了轻量化;并且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耐高温、耐摩擦、抗震、热膨胀系数低,能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应用。另外,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的上盖为一体结构,不使用加强筋,不需要在表面做任何涂层,减少装配及再加工,性能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下盖和密封圈结构的连接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包括: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为一体结构,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设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孔;与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相匹配的下盖;所述下盖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二连接平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的螺栓安装孔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螺栓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平面和第二连接平面之间的密封圈结构;设置在各个所述螺栓安装孔上的固定结构。请参阅图1~3,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的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下盖和密封圈结构的连接关系图。图中,1为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2为下盖,3为密封圈结构,4为固定结构,5为螺栓安装孔,6为出线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包括: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下盖、密封圈结构和固定结构。在本技术中,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为一体结构,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设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孔。在本技术中,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优选采用玄武岩纤维预浸料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而成;所述玄武岩纤维预浸料优选由具有阻燃性能的改性环氧树脂和面密度为300g/m2的玄武岩纤维平纹布加工而成。玄武岩纤维(BasaltFiber简称BF)是以纯天然火山岩为原料,高温熔融后,通过铂铑合金漏板高速拉制而成,是一种具有耐高温、耐酸碱、抗氧化、抗压缩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由于原料取自天然矿石,熔化过程中没有有害物质排出,整个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玄武岩纤维拉伸强度为3800-4800MPa,弹性模量为91-110GPa,并且具有耐高温优异性能,在受力情况下,可稳定工作在不大于650℃的高温环境,且在500℃纤维强度保留率在30%,若不受力情况,最高可耐980℃的高温,均不会出现氧化现象。玄武岩纤维是我国继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后的又一新型高技术纤维;其与其他纤维的热性能比较数据参见表1所示。表1玄武岩纤维与其他纤维的热性能比较数据纤维类型使用温度(℃)软化温度(℃)导热系数[W/(m·K)]玄武岩纤维-269~72010500.031-0.038E玻璃纤维-60–4608500.034-0.04碳纤维500——5-185芳纶纤维2502700.04-0.13同时玄武岩纤维在耐温、隔热、阻燃、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等突出的特点,都有利于优化电池上盖的性能。此外,由于玄武岩纤维的价格约为碳纤维价格的1/6,所以在原材料成本上有很大的优势。在本技术中,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制备方法优选具体为:铺放5层玄武岩纤维预浸料,铺层操作简单方便,合模后放入固化炉进行中温固化,得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在本技术中,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厚度优选为1mm~2mm,更优选为1.5mm;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高度优选为100mm~110mm,更优选为106mm~107mm。在本技术中,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侧面优选还设有出线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时,电池壳体中的电线由此出电池壳体。在本技术中,所述螺栓安装孔的个数优选为25个~35个,更优选为30个;若干个所述螺栓安装孔优选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一连接平面上;从而使后续固定好的整体结构更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包括: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为一体结构,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设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孔;与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相匹配的下盖;所述下盖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二连接平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的螺栓安装孔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螺栓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平面和第二连接平面之间的密封圈结构;设置在各个所述螺栓安装孔上的固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包括: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为一体结构,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一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设有若干个螺栓安装孔;与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相匹配的下盖;所述下盖边缘向外侧伸出形成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二连接平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的螺栓安装孔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螺栓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平面和第二连接平面之间的密封圈结构;设置在各个所述螺栓安装孔上的固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复合材料上盖的厚度为1mm~2mm,高度为100mm~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元艾宏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华阳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