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线路板、点灯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664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及点灯检测方法,柔性线路板包括:柔性衬底,柔性衬底的表面具有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之间具有分界间隙;撕裂结构,位于分界间隙,用以分离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上述柔性线路板在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具有撕裂结构,通过撕裂结构将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部分地分离,以将不需要的第一引线区裁切掉,避免在屏体点灯检测时,在柔性线路板的输出端口与屏体的测试端口对位压接的过程中,对屏体造成划伤,或者带来杂尘颗粒,或者将原有的小颗粒碾压成大颗粒,从而使得屏体减少损伤或污染。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Lighting Dete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线路板、点灯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路板
,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点灯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OLED产品在切割成单个屏体后,需要对屏体进行点灯检测,检测屏体表面是否有异物、暗线、灰点等缺陷,以保证产品的出货品质。在点灯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柔性线路板,来作为屏体外部和内部信号的一个输送桥梁。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屏体点灯检测和模组点灯检测所使用的柔性线路板都是相同的款式和设计模式,可以互相通用。在屏体点灯检测过程中,柔性线路板需要与屏体对位压接,柔性线路板的模组引线会对屏体产生划伤或带来杂尘颗粒导致屏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柔性线路板的模组引线会对屏体产生划伤或带来杂尘颗粒导致屏体的损坏问题,提供一种柔性线路板。一种柔性线路板,包括: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的表面具有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所述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之间具有分界间隙;撕裂结构,位于所述分界间隙,用以分离所述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上述柔性线路板在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之间的分界间隙具有撕裂结构,能够在进行屏体点灯检测时,通过撕裂结构将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部分地分离,方便将不需要的第一引线区裁切掉,避免在屏体点灯检测时,在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屏体的测试端口对位压接的过程中,对屏体造成划伤,或者带来杂尘颗粒,或者将原有的小颗粒碾压成大颗粒,从而使得屏体在屏体点灯检测时减少损伤或污染。另外,该柔性线路板也可以适用于模组点灯检测,只要保留撕裂结构即可,以保证第一引线区的完整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区包括多个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区包括多个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区设有两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引线区的两侧。上述第二引线区设有两处,分设在第一引线区的两侧,避免单侧输送信号时发生延迟现象,两侧输送信号可以减少延迟现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个所述第一引线的宽度小于单个所述第二引线的宽度。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设置撕裂结构时,能够精确地区分开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失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撕裂结构为沿所述分界间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撕裂线。上述撕裂结构设为撕裂线,便于生产设置,也便于精确地撕开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减少对第二引线区的损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撕裂线由所述柔性衬底的一端朝向相对的另一端延伸。上述撕裂线的起始端部从柔性衬底的一端开始延伸,便于后续撕开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时定位更加准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撕裂线为不贯穿所述柔性衬底的多个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撕裂线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开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衬底的一端边沿还具有与所述撕裂线衔接的撕裂缺口。上述撕裂缺口设置在柔性衬底的一端边沿,与撕裂线的起始端部衔接,保证在柔性线路板用于屏体点灯检测时,能够准确地沿着撕裂线将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撕开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撕裂缺口的深度方向,所述撕裂缺口的宽度逐渐减小为零,所述撕裂线的起始端部衔接于所述撕裂口内宽度为零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点灯检测方法。一种点灯检测方法,使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线路板进行检测,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位于柔性线路板的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通过撕裂结构在纵向上部分地分离;将分离开的第一引线区横向裁切;将裁切后的柔性线路板与被测对象的测试端口及点灯检测装置电连接。上述点灯检测方法,使用具有撕裂结构的柔性线路板,通过撕裂结构将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部分地分离,方便将不需要的第一引线区裁切掉,避免在点灯检测时,在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被测对象的测试端口对位压接的过程中,对被测对象造成划伤,或者带来杂尘颗粒,或者将原有的小颗粒碾压成大颗粒,从而使得被测对象在点灯检测时减少损伤或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结构的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A结构的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A结构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点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其中:100、柔性线路板110、柔性衬底120、第一引线区122、第一引线130、第二引线区132、第二引线140、撕裂结构150、输入端口160、输出端口170、撕裂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线路板100,包括:柔性衬底110,柔性衬底110的表面具有第一引线区120和第二引线区130,第一引线区120和第二引线区130之间具有分界间隙L。撕裂结构140,位于分界间隙L,用以分离第一引线区120和第二引线区130。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屏体点灯检测,是指在OLED产品领域,将封装后的大尺寸母版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切割尺寸进行切割,得到多个小尺寸的屏体,然后对屏体逐一进行点灯检测,检测屏体表面是否有异物、暗线、灰点等缺陷,以保证产品的出货品质。另外,在完成屏体点灯检测后,还需要对屏体组装后的模组进行点灯检测,可称为模组点灯检测,具体屏体组装过程涉及到的结构包括触控层、偏光层和盖板,相邻层之间通常采用光学胶粘接固定。在进行屏体点灯检测时,仅使用柔性线路板中的第二引线区。在进行模组点灯检测时,一般需要使用第一引线区以及至少部分的第二引线区。传统的做法是,屏体点灯检测和模组点灯检测使用的柔性线路板是相同的款式,也就是可以互相通用。申请人发现,在屏体点灯检测过程中,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屏体的测试端口进行对位压接时,第一引线区会对屏体产生划伤,或者带来杂尘颗粒,或者将原有的小颗粒碾压成大颗粒,造成屏体在屏体点灯检测中就产生不必要的损伤或污染。当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线路板100还可以用于液晶产品领域中。具体地,液晶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液晶盒点灯检测,液晶盒点灯检测是指对由薄膜晶体管和滤光片组成的液晶基本组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切割尺寸进行切割,得到多个液晶基板,然后对液晶基板逐一进行点灯检测,检测液晶基板表面是否有异物、暗线、灰点等缺陷,以保证产品的出货品质。在液晶盒点灯检测时,驱动芯片通过柔性线路板100与液晶基板进行电连接,为了减少柔性线路板100在对位的过程中划伤液晶基板,将第一引线区120部分地撕除。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线路板100还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的制造过程中。为了描述更加简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主要以OLED产品的屏体点灯检测和模组点灯检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沿第一引线区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的表面具有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所述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之间具有分界间隙;撕裂结构,位于所述分界间隙,用以分离所述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的表面具有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所述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之间具有分界间隙;撕裂结构,位于所述分界间隙,用以分离所述第一引线区和第二引线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区包括多个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区包括多个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区设有两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引线区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第一引线的宽度小于单个所述第二引线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结构为沿所述分界间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撕裂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由所述柔性衬底的一端朝向相对的另一端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琛魏朝刚李勃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