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线圈结构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三线圈结构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等软介质实现非接触电能传输的新型供电技术,其以供电灵活、安全、稳定性高及环境亲和力强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医疗、消费电子产品、水下供电、电动车充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其中,运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电池进行无线充电,避免了传统插拔系统存在的接触火花和插头老化等弊端,发展前途巨大。为了实现电池安全充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充放电次数,通常主要包括恒流和恒压两个充电阶段。即在充电初期采用恒流模式,电池电压迅速增加;当电池电压达到充电设定电压时,采用恒压模式充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充电截止电流,充电完成。也即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应能提供恒定的电流和电压。现有的无线充电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工作过程为:工频交流电经过整流成为直流,经过逆变器后直流电逆变成高频交流电,高频交变电流注入初级线圈,产生高频交变磁场;次级线圈在初级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中感应出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通过高频整流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线圈结构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电路、接收电路和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E)、高频逆变器(H)、初级补偿电容(CP)和初级线圈(LP);所述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次级线圈(LS)、次级补偿电容(CS)、整流滤波电路(D)和电池负载(Z);所述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线圈(L3)、第三线圈补偿电容(C3)和切换开关(S1),且所述切换开关(S1)的控制端与一控制器(K1)相连;所述初级线圈(LP)、次级线圈(LS)和第三线圈(L3)两两之间构成互感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线圈结构的恒流恒压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电路、接收电路和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E)、高频逆变器(H)、初级补偿电容(CP)和初级线圈(LP);所述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次级线圈(LS)、次级补偿电容(CS)、整流滤波电路(D)和电池负载(Z);所述恒流恒压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线圈(L3)、第三线圈补偿电容(C3)和切换开关(S1),且所述切换开关(S1)的控制端与一控制器(K1)相连;所述初级线圈(LP)、次级线圈(LS)和第三线圈(L3)两两之间构成互感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辉,
申请(专利权)人: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