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红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644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所述双芯线缆包括绝缘外皮以及并行设在绝缘外皮内的两只线芯,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拉开装置、收拢装置、切割装置、压线装置、用以调节切割装置切割速率的调速装置;所述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双芯线缆前端置入;步骤2,双芯线缆前端处理;步骤3,调节双芯线缆姿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所述圆盘锯齿对绝缘外皮以及线芯刚开始分叉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切割,所述线芯套环本身就可以对两只线芯提供向外拉开的作用力,使得切割作业更加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线缆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使用双芯线缆,有时特殊的使用工况或者测试工况下,会需要将双芯线缆的绝缘外皮剥掉进行施工或者测试,现有技术通常是使用小刀将双芯线缆的绝缘外皮的上、下表面进行切割,如果线芯也连接在一起则还需要将线芯切割。但上述操作过于繁琐,需要设计一种可以轻松操作即可完成双芯线缆表面切割处理的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述圆盘锯齿对绝缘外皮以及线芯刚开始分叉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切割,所述线芯套环本身就可以对两只线芯提供向外拉开的作用力,使得切割作业更加高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所述双芯线缆包括绝缘外皮以及并行设在绝缘外皮内的两只线芯,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拉开装置、收拢装置、切割装置、压线装置、用以调节切割装置切割速率的调速装置;所述装置外壳包括:外壳本体,矩形体状;上置中孔,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上端面中部,所述上置中孔下方扩宽成型有扩宽滑道,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扩宽滑道还成型有螺杆通孔;线缆通道,沿前后方向贯通设在所述外壳本体中部,所述线缆通道位于扩宽滑道下方,所述线缆通道用以插设双芯线缆,所述线缆通道右侧连通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压紧通道,所述压紧通道下端设有插手下孔;下置辊轮槽,设在所述线缆通道中部下方,所述下置辊轮槽左端面设有轴承滑道,所述轴承滑道左端面连通设有侧置圆盘腔;输出腔室,设在所述侧置圆盘腔左侧,所述输出腔室前端面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外壳本体设置的输出通孔;所述拉开装置用以拉开两只线芯,所述拉开装置包括:从动装置,包括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扩宽滑道内的第一螺母、设在所述第一螺母上端并穿过上置中孔设置的中置纵杆、设在所述中置纵杆上并卡设在外壳本体上端面的限位圆环、设在所述中置纵杆顶端的顶置圆环;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所述第一螺杆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螺杆通孔内,所述第一螺杆前端、后端分别设有用以扭转的扭转端头;从动摆臂,设有两只,所述从动摆臂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从动摆臂后端面铰接在所述外壳本体上端面后方,所述从动摆臂前端面设有线芯套环;主动摆臂,设有两只,所述主动摆臂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主动摆臂一端铰接在所述中置纵杆位于限位圆环与顶置圆环之间的部分,所述主动摆臂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从动摆臂中部;所述收拢装置用以收拢两只线芯,所述收拢装置包括:侧置滑筒,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前端面右侧下方,所述侧置滑筒为矩形横截面的空心筒体并且左端面开口设置,所述侧置滑筒内腔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只带孔凸耳;第二螺杆,可转动的插设在一对带孔凸耳之间,所述第二螺杆后端成型有限位圆盘,所述限位圆盘卡止在位于后端的带孔凸耳的后方;第二螺母,螺接在第二螺杆上,所述第二螺母位于一对带孔凸耳之间,所述第二螺母外周成型为与侧置滑筒内壁配合的矩形状,所述第二螺母左端面向上设有聚拢套环,所述聚拢套环与线缆通道对齐;所述切割装置用以切割双芯线缆,所述切割装置包括:横轴输出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轴承滑道内的轴承、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轴承内的横置转轴、设在所述横置转轴右端面的摩擦辊轮、设在所述横置转轴左端面的输出圆盘,所述摩擦辊轮上方与双芯线缆传动接触连接;纵轴输出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输出通孔内的纵置芯轴、设在所述纵置芯轴后端面并插入所述输出腔室内的矩形插杆、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上的横截面外圆内方的接触圆环、绕接在所述矩形插杆上并位于接触圆环前方位置处的第一压簧,所述接触圆环右端面与所述输出圆盘传动接触连接,所述纵置芯轴前端面设有主动锥齿轮;前置换向接头,包括设在所述外壳本体前端面的用以容设纵置芯轴转动的纵向外筒、连通设在所述纵向外筒右端面的横向外筒、设在所述横向外筒内壁的限位凸环;线缆切割转轮,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横向外筒内的转轮转轴、设在所述转轮转轴外壁并容设所述限位凸环的环形凹槽、设在所述转轮转轴右端面并位于双芯线缆正下方的圆盘锯齿,所述转轮转轴左端成型有与所述主动锥齿轮传动连接的从动锥齿轮;所述压线装置用以将双芯线缆紧紧压接在摩擦辊轮上,所述压线装置包括:压紧纵杆,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压紧通道内并卡止在插手下孔上;第二压簧,设在所述压紧通道内位于压紧纵杆上方处;下行压板,设在所述压紧纵杆左端面,所述下行压板插入所述线缆通道内;所述调速装置包括:调速纵孔,由所述输出腔室后端面左侧向后延伸成型,所述调速纵孔内壁右侧前方成型有纵孔插头;第三螺杆,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调速纵孔内,所述第三螺母右侧设有与所述纵孔插头插接配合的螺杆纵孔,所述第三螺杆抵靠在所述接触圆环后端左侧;螺母插孔,成型于所述调速纵孔中部,所述螺母插孔左端贯穿所述外壳本体设置,所述螺母插孔内可转动的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杆螺接的第三螺母;所述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双芯线缆前端置入:将手指穿过插手下孔插入压紧通道并上压所述压紧纵杆使其克服第二压簧作用力上行,进而带动所述下行压板、刀头上行;将双芯线缆的前端由后向前穿过所述线缆通道,所述双芯线缆前端穿出所述外壳本体设置;松开所述压紧纵杆,所述第二压簧驱动所述压紧纵杆、下行压板下行,所述下行压板将双芯线缆压紧;步骤2,双芯线缆前端处理:用剪刀将双芯线缆位于外壳本体前端的绝缘外皮上、下端面均沿中线切开,然后将双芯线缆前端的线芯分开;依次将左侧的线芯及绝缘外皮、右侧的线芯及绝缘外皮穿过对应的线芯套环;穿过线芯套环的两股线芯及绝缘外皮前端一起穿过聚拢套环设置;步骤3,调节双芯线缆姿态:步骤3.1,拉开装置的调节:转动所述第一螺杆作用于第一螺母进而驱动所述从动装置沿扩宽滑道移动;所述从动装置通过所述主动摆臂拉动所述从动摆臂摆动,调节一对线芯套环的间距,即调节两只线芯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步骤3.2,收拢装置的调节:转动所述第二螺杆进而驱动所述第二螺母、聚拢套环移动;步骤4,双芯线缆分割处理:一手手持所述双芯线缆位于聚拢套环前端的部分,然后另一只手抓住所述表面处理装置向后拉;所述双芯线缆相对于所述表面处理装置向前移动,所述双芯线缆下端面带动所述摩擦辊轮、横置转轴、输出圆盘转动;所述输出圆盘左端面驱动所述接触圆环、矩形插杆、纵置芯轴转动;所述纵置芯轴驱动所述转轮转轴、圆盘锯齿转动;所述圆盘锯齿将所述绝缘外皮沿中线切开,并同时将一对线芯沿中线切开。进一步的,所述圆盘锯齿两侧还成型有耐磨圆盘,用以向外挤压分开线芯并对线芯内壁进行打磨。进一步的,所述输出圆盘左端面密布有防滑凸点。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辊轮圆周侧壁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与两只线芯72圆周外表充分接触的线芯凹环。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辊轮圆周侧壁密布有防滑凸点。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为双列圆锥棍子轴承或双列角接触轴承。进一步的,所述输出通孔、所述纵向外筒、横向外筒内壁分别设有一圈滚珠凹槽,每只滚珠凹槽内分别周向分布有滚珠。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环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圈润滑层。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层为石墨图层或聚四氟乙烯图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在将双芯线缆前端置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所述双芯线缆(7)包括绝缘外皮(71)以及并行设在绝缘外皮(71)内的两只线芯(72),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拉开装置(2)、收拢装置(3)、切割装置(4)、压线装置(5)、用以调节切割装置(4)切割速率的调速装置(6);所述所述装置外壳(1)包括:外壳本体(11),矩形体状;上置中孔(12),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上端面中部,所述上置中孔(12)下方扩宽成型有扩宽滑道(12a),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扩宽滑道(12a)还成型有螺杆通孔(12b);线缆通道(13),沿前后方向贯通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中部,所述线缆通道(13)位于扩宽滑道(12a)下方,所述线缆通道(13)用以插设双芯线缆(7),所述线缆通道(13)右侧连通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压紧通道(13a),所述压紧通道(13a)下端设有插手下孔(13b);下置辊轮槽(14),设在所述线缆通道(13)中部下方,所述下置辊轮槽(14)左端面设有轴承滑道(14a),所述轴承滑道(14a)左端面连通设有侧置圆盘腔(14b);输出腔室(15),设在所述侧置圆盘腔(14b)左侧,所述输出腔室(15)前端面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设置的输出通孔(15a);所述拉开装置(2)用以拉开两只线芯(72),所述拉开装置(2)包括:从动装置(21),包括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扩宽滑道(12a)内的第一螺母(21a)、设在所述第一螺母(21a)上端并穿过上置中孔(12)设置的中置纵杆(21b)、设在所述中置纵杆(21b)上并卡设在外壳本体(11)上端面的限位圆环(21c)、设在所述中置纵杆(21b)顶端的顶置圆环(21d);第一螺杆(22),与所述第一螺母(21a)螺接,所述第一螺杆(22)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螺杆通孔(12b)内,所述第一螺杆(22)前端、后端分别设有用以扭转的扭转端头;从动摆臂(23),设有两只,所述从动摆臂(23)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从动摆臂(23)后端面铰接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上端面后方,所述从动摆臂(23)前端面设有线芯套环(23a);主动摆臂(24),设有两只,所述主动摆臂(24)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主动摆臂(24)一端铰接在所述中置纵杆(21b)位于限位圆环(21c)与顶置圆环(21d)之间的部分,所述主动摆臂(24)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从动摆臂(23)中部;所述收拢装置(3)用以收拢两只线芯(72),所述收拢装置(3)包括:侧置滑筒(31),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前端面右侧下方,所述侧置滑筒为矩形横截面的空心筒体并且左端面开口设置,所述侧置滑筒(31)内腔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只带孔凸耳(31a);第二螺杆(32),可转动的插设在一对带孔凸耳(31a)之间,所述第二螺杆(32)后端成型有限位圆盘(32a),所述限位圆盘(32a)卡止在位于后端的带孔凸耳(31a)的后方;第二螺母(33),螺接在第二螺杆(32)上,所述第二螺母(33)位于一对带孔凸耳(31a)之间,所述第二螺母(33)外周成型为与侧置滑筒(31)内壁配合的矩形状,所述第二螺母(33)左端面向上设有聚拢套环(33a),所述聚拢套环(33a)与线缆通道(13)对齐;所述切割装置(4)用以切割双芯线缆(7),所述切割装置(4)包括:横轴输出装置(41),包括设在所述轴承滑道(14a)内的轴承(41a)、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轴承(41a)内的横置转轴(41b)、设在所述横置转轴(41b)右端面的摩擦辊轮(41c)、设在所述横置转轴(41b)左端面的输出圆盘(41d),所述摩擦辊轮(41c)上方与双芯线缆(7)传动接触连接;纵轴输出装置(42),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输出通孔(15a)内的纵置芯轴(42a)、设在所述纵置芯轴(42a)后端面并插入所述输出腔室(15)内的矩形插杆(42b)、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42b)上的横截面外圆内方的接触圆环(42c)、绕接在所述矩形插杆(42b)上并位于接触圆环(42c)前方位置处的第一压簧(42d),所述接触圆环(42c)右端面与所述输出圆盘(41d)传动接触连接,所述纵置芯轴(42a)前端面设有主动锥齿轮;前置换向接头(43),包括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前端面的用以容设纵置芯轴(42a)转动的纵向外筒(43a)、连通设在所述纵向外筒(43a)右端面的横向外筒(43b)、设在所述横向外筒(43b)内壁的限位凸环(43c);;线缆切割转轮(44),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横向外筒(43b)内的转轮转轴(44a)、设在所述转轮转轴(44a)外壁并容设所述限位凸环(43c)的环形凹槽(44b)、设在所述转轮转轴(44a)右端面并位于双芯线缆(7)正下方的圆盘锯齿(44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所述双芯线缆(7)包括绝缘外皮(71)以及并行设在绝缘外皮(71)内的两只线芯(72),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拉开装置(2)、收拢装置(3)、切割装置(4)、压线装置(5)、用以调节切割装置(4)切割速率的调速装置(6);所述所述装置外壳(1)包括:外壳本体(11),矩形体状;上置中孔(12),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上端面中部,所述上置中孔(12)下方扩宽成型有扩宽滑道(12a),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扩宽滑道(12a)还成型有螺杆通孔(12b);线缆通道(13),沿前后方向贯通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中部,所述线缆通道(13)位于扩宽滑道(12a)下方,所述线缆通道(13)用以插设双芯线缆(7),所述线缆通道(13)右侧连通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压紧通道(13a),所述压紧通道(13a)下端设有插手下孔(13b);下置辊轮槽(14),设在所述线缆通道(13)中部下方,所述下置辊轮槽(14)左端面设有轴承滑道(14a),所述轴承滑道(14a)左端面连通设有侧置圆盘腔(14b);输出腔室(15),设在所述侧置圆盘腔(14b)左侧,所述输出腔室(15)前端面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设置的输出通孔(15a);所述拉开装置(2)用以拉开两只线芯(72),所述拉开装置(2)包括:从动装置(21),包括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扩宽滑道(12a)内的第一螺母(21a)、设在所述第一螺母(21a)上端并穿过上置中孔(12)设置的中置纵杆(21b)、设在所述中置纵杆(21b)上并卡设在外壳本体(11)上端面的限位圆环(21c)、设在所述中置纵杆(21b)顶端的顶置圆环(21d);第一螺杆(22),与所述第一螺母(21a)螺接,所述第一螺杆(22)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螺杆通孔(12b)内,所述第一螺杆(22)前端、后端分别设有用以扭转的扭转端头;从动摆臂(23),设有两只,所述从动摆臂(23)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从动摆臂(23)后端面铰接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上端面后方,所述从动摆臂(23)前端面设有线芯套环(23a);主动摆臂(24),设有两只,所述主动摆臂(24)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主动摆臂(24)一端铰接在所述中置纵杆(21b)位于限位圆环(21c)与顶置圆环(21d)之间的部分,所述主动摆臂(24)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从动摆臂(23)中部;所述收拢装置(3)用以收拢两只线芯(72),所述收拢装置(3)包括:侧置滑筒(31),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前端面右侧下方,所述侧置滑筒为矩形横截面的空心筒体并且左端面开口设置,所述侧置滑筒(31)内腔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只带孔凸耳(31a);第二螺杆(32),可转动的插设在一对带孔凸耳(31a)之间,所述第二螺杆(32)后端成型有限位圆盘(32a),所述限位圆盘(32a)卡止在位于后端的带孔凸耳(31a)的后方;第二螺母(33),螺接在第二螺杆(32)上,所述第二螺母(33)位于一对带孔凸耳(31a)之间,所述第二螺母(33)外周成型为与侧置滑筒(31)内壁配合的矩形状,所述第二螺母(33)左端面向上设有聚拢套环(33a),所述聚拢套环(33a)与线缆通道(13)对齐;所述切割装置(4)用以切割双芯线缆(7),所述切割装置(4)包括:横轴输出装置(41),包括设在所述轴承滑道(14a)内的轴承(41a)、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轴承(41a)内的横置转轴(41b)、设在所述横置转轴(41b)右端面的摩擦辊轮(41c)、设在所述横置转轴(41b)左端面的输出圆盘(41d),所述摩擦辊轮(41c)上方与双芯线缆(7)传动接触连接;纵轴输出装置(42),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输出通孔(15a)内的纵置芯轴(42a)、设在所述纵置芯轴(42a)后端面并插入所述输出腔室(15)内的矩形插杆(42b)、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42b)上的横截面外圆内方的接触圆环(42c)、绕接在所述矩形插杆(42b)上并位于接触圆环(42c)前方位置处的第一压簧(42d),所述接触圆环(42c)右端面与所述输出圆盘(41d)传动接触连接,所述纵置芯轴(42a)前端面设有主动锥齿轮;前置换向接头(43),包括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前端面的用以容设纵置芯轴(42a)转动的纵向外筒(43a)、连通设在所述纵向外筒(43a)右端面的横向外筒(43b)、设在所述横向外筒(43b)内壁的限位凸环(43c);;线缆切割转轮(44),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横向外筒(43b)内的转轮转轴(44a)、设在所述转轮转轴(44a)外壁并容设所述限位凸环(43c)的环形凹槽(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
申请(专利权)人:周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