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喷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48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喷管结构,包括喷管本体,喷管本体具有喷管出口,且喷管本体在紧靠着喷管出口的位置处具有喷管收敛段,喷管收敛段分体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喷管收敛段前段、喷管收敛段后段;喷管收敛段前段、喷管收敛段后段之间通过滑动连接结构连接。由此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往复滑动,即可实现喷管出口面积的调节;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现,流动损失小,效益明显,实用性强的优点。

Nozzle structure changing nozzle outlet area by sliding mod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zzle structure which changes the nozzle outlet area by sliding mode, including nozzle body, nozzle body with nozzle outlet, and nozzle body has nozzle convergence section near the nozzle outlet. The nozzle convergence sec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amely the front section of nozzle convergence section, the back section of nozzle convergence section, and the front section of nozzle convergence section. The rear segments are connected by a slid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Thus,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nozzle outlet area by simple reciprocating sliding,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easy realization, small flow loss, obvious benefit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喷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管,尤其是一种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结构简单、重量轻,且在落压比小于5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性能,收敛喷管在亚声速飞行或只作短暂超声速飞行的飞机发动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发动机排气流的膨胀需求,有时需要对收敛喷管的出口面积进行调节。目前,常用的调节方式是利用动力驱动装置使喷管收敛段绕其前端支点转动来改变其后端点位置,从而改变喷管的出口面积。一般来说,喷管收敛段前端都会进行圆角处理以减小流动损失。当圆角曲率半径过大时,若继续采用前述转动方式调节喷管出口面积,会造成喷管的内型面过渡不佳,流动损失反而增大。对于可调的双喉道喷管,其喷管出口面积的调节也需要通过凹腔收敛段的运动来实现,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流动损失小,结构简单且能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新结构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结构,仅需通过喷管收敛段(或凹腔收敛段)的简单往复滑动,即可实现喷管出口面积的调节。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喷管结构,包括喷管本体,喷管本体具有喷管出口,且喷管本体在紧靠着喷管出口的位置处具有喷管收敛段,其特征在于,喷管收敛段分体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喷管收敛段前段、喷管收敛段后段;喷管收敛段前段、喷管收敛段后段之间通过滑动连接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喷管结构,包括喷管本体,喷管本体具有喷管出口,且喷管本体在紧靠着喷管出口的位置处具有喷管收敛段,其特征在于,喷管收敛段分体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喷管收敛段前段、喷管收敛段后段;喷管收敛段前段、喷管收敛段后段之间通过滑动连接结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连接结构,包括U形滑槽、滑块、导向限位结构;滑块置于U形滑槽中,且滑块能够与U形滑槽形成移动副;导向限位结构能够导向定位U形滑槽、滑块之间相对滑动,包括配合使用的导向卡槽、定位凸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U形滑槽包括两个侧臂,分别为外侧臂、内侧臂;外侧臂、内侧臂为同心设置的弧形板,且外侧臂的长度长于内侧臂的长度;滑块的外形与U形滑槽适配,且滑块与U形滑槽的外侧臂相邻的表面设置有外嵌台,与U形滑槽的内侧臂相邻的表面设置有内嵌台;导向卡槽设置在U形滑槽的外侧臂上,且导向卡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外侧臂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定位凸耳一端设置有端部凸耳,另一端穿过导向卡槽后,与外嵌台的表面连接;当滑块在U形滑槽中相向移动,通过导向凸耳在导向卡槽中导向至第一极限位置时,喷管收敛段的长度最小,喷管出口的面积最大,此时U形滑槽的内侧臂嵌合在内嵌台中,使得U形滑槽的内侧臂能够与内嵌台的台阶面拼接成一顺滑衔接面;同时U形滑槽的外侧臂嵌合在外嵌台中,使得U形滑槽的外侧臂能够与外嵌台的台阶面拼接成一顺滑衔接面;当滑块在U形滑槽中相背移动,通过导向凸耳在导向卡槽中导向至第二极限位置时,喷管收敛段的长度最大,喷管出口的面积最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滑动方式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U形滑槽包括两个侧臂,分别为外侧臂、内侧臂;外侧臂、内侧臂为同心设置的弧形板,且外侧臂的长度长于内侧臂的长度,同时内侧臂的端部设置成坡面结构,具有端部坡面;滑块的外形与U形滑槽适配,且滑块与U形滑槽的外侧臂相邻的表面设置有外嵌台,与U形滑槽的内侧臂相邻的表面具有内凹的内嵌槽;内嵌槽的前端侧壁设置成前部滑台,后端侧壁设置成后部卡勾;内嵌槽的后部卡勾包括竖直壁面以及倾斜板,竖直壁面一端与内嵌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倾斜板连接形成勾状部件;内嵌槽的槽底通过弹性连接件安装有一个补平弧形连接件;补平弧形连接件在滑动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成坡面结构,分别为前端坡面、后端坡面;补平弧形连接件的后端坡面始终处于内嵌槽的后部卡勾中,且补平弧形连接件的后端坡面与后部卡勾的倾斜板贴合;当滑块在U形滑槽中移动,并相对于U形滑槽的槽底相向运动时,能够通过导向凸耳在导向卡槽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阳生徐惊雷黄帅林泳辰蒋晶晶吕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