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毛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519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冶金复合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表面毛化装置,包括:本体机架、至少一对工作辊、至少一对第一工作缸和至少一对第一升降机;一对工作辊包括上下布置的上辊和下辊;上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工作缸的动作端相连;下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机的动作端相连;以使第一工作缸和第一升降机带动上辊和下辊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第一工作缸的连接端及第一升降机的连接端分别与本体机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表面毛化装置,通过将第一工作缸的连接端和第一升降机的连接端分别固定在本体机架上,以及通过第一工作缸的动作端带动上辊运动,通过第一升降机的动作端带动下辊运动,使得上辊和下辊共同作用完成对钢带的表面毛化处理。

Surface textu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tallurgical composite rolling, and provides a surface roughe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frame, at least one pair of working rolls, at least one pair of first working cylinders and at least one pair of first lifts; a pair of working rolls includes upper and lower rolls arranged up and down; two ends of the upper roll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action end of the first working cylinder; and two ends of the lower roll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ifting end. The action end of the machine is connected, so that the first working cylinder and the first elevator drive the upper and lower rolls to move in opposite direction or backward direction; the connection end of the first working cylinder and the connection end of the first elevato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rface texturing device. By fixing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first working cylinder and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first elevator on the main frame respectively, and driving the upper roller movement through the action end of the first working cylinder, and driving the lower roller movement through the action end of the first elevator, the upper roller and the lower roller work together to finish the surface texturing treatment of the steel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毛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冶金复合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毛化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冶金复合板生产线上,以钢板为基板通过上下表面复合不同材质金属(铜箔、不锈钢、铝合金等),材质和厚度可以自由组合,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多种工况的使用要求。复合板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的产品,减少贵重金属的消耗,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实现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完美结合。但是,现有的复合钢带在进行轧制之前,未对复合基板及面板的表面进行清洁及毛化处理,使得不同金属材质之间的附着力较小,进而使得复合板复合强度较低,基板与面板容易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毛化装置,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表面毛化装置,包括:本体机架、至少一对工作辊、至少一对第一工作缸和至少一对第一升降机;一对所述工作辊包括上下布置的上辊和下辊,所述上辊的工作面与所述下辊的工作面相对;所述上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缸的动作端相连;所述下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动作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工作缸和所述第一升降机带动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所述第一工作缸的连接端及所述第一升降机的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本体机架相连。其中,所述的表面毛化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辊的刷毛与辊轴相连的一端及刷毛的自由端之间,用于限定所述上辊向下移动的距离。其中,所述的表面毛化装置,还包括:除尘罩壳和除尘机构;所述除尘罩壳的连接端与所述本体机架连接,且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均设置在所述除尘罩壳内;所述除尘罩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除尘机构相连;所述进风口用于补偿空气。其中,所述的表面毛化装置,还包括:两对稳定辊和两对第二工作缸;两对所述稳定辊沿工作辊的轴线方向分别成对设置在所述工作辊的两侧;一对所述稳定辊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稳定辊和下稳定辊,且所述上稳定辊的工作面与所述下稳定辊的工作面相对;所述上稳定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工作缸的动作端相连;所述下稳定辊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本体机架相连。其中,所述本体机架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位于所述下辊的端部侧边,以使所述第一升降机根据所述刻度调整所述下辊的高度。其中,所述的表面毛化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上辊的辊轴相连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上辊旋转;以及与所述下辊的辊轴相连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下辊旋转。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摆动轴、至少一对限位杆和至少一对第二升降机;一对所述摆动轴沿平行于所述上辊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辊的两端;所述摆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本体机架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一对所述限位杆沿所述上辊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辊的两端;所述限位杆平行于钢带的前进方向布置;且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上辊的刷毛与辊轴相连的一端及刷毛的自由端之间;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摆动轴可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机相连。其中,所述除尘罩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所述工作辊的一端部相对,且所述密封门可上下移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表面毛化装置,通过将第一工作缸的连接端和第一升降机的连接端分别固定在本体机架上,以及通过第一工作缸的动作端带动上辊运动,通过第一升降机的动作端带动下辊运动,使得上辊和下辊共同作用完成对钢带的表面毛化处理,从而增加基板与面板间的附着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表面毛化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表面毛化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除尘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表面毛化装置的工作辊中上辊与下辊及稳定辊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5为图1所示的表面毛化装置的工作辊中上辊与下辊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图6为图1所示的表面毛化装置的工作辊中上辊与下辊的又一种优选实施例;图7为图1所示的表面毛化装置的工作辊中上辊与下辊及稳定辊的位置关系的再一个优选实施例;图中,1-限位机构;11-第二升降机;12-限位杆;13-摆动轴;2-稳定辊系;21-第二工作缸;22-上稳定辊;23-下稳定辊;31-第一工作缸;32-第一升降机;33-下辊;34-本体机架;35-刻度;36-上辊;4-除尘系统;41-吸风口;42-密封门;43-除尘罩壳;44-进风口;51-第一驱动部件;52-第二驱动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示出了本技术表面毛化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表面毛化装置包括:本体机架34、至少一对工作辊、至少一对第一工作缸31和至少一对第一升降机32;一对工作辊包括上下布置的上辊36和下辊33,上辊36的工作面与下辊33的工作面相对;上辊3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工作缸31的动作端相连;下辊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机32的动作端相连;以使第一工作缸31和第一升降机32带动上辊36和下辊33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第一工作缸31的连接端及第一升降机32的连接端分别与本体机架34相连。例如,第一工作缸31为气缸或油缸等。例如,上辊36为刷辊,下辊33为支撑辊。图1中右侧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为钢带的前进方向,即上辊36的轴线方向和下辊33的轴线方向均垂直于钢带的前进方向。例如,第一工作缸31设置在上辊36的端部的正上方,且第一工作缸31的动作端朝下,则可较方便的将第一工作缸31的动作端与上辊36的端部相连;例如,第一工作缸31的动作端与上辊36的端部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工作缸31的动作端与上辊36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以及,将第一工作缸31的连接端连接在本体机架34上,例如,第一工作缸31的连接端通过螺栓固接在本体机架34上。例如,第一升降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毛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机架、至少一对工作辊、至少一对第一工作缸和至少一对第一升降机;一对所述工作辊包括上下布置的上辊和下辊,所述上辊的工作面与所述下辊的工作面相对;所述上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缸的动作端相连;所述下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动作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工作缸和所述第一升降机带动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所述第一工作缸的连接端及所述第一升降机的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本体机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毛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机架、至少一对工作辊、至少一对第一工作缸和至少一对第一升降机;一对所述工作辊包括上下布置的上辊和下辊,所述上辊的工作面与所述下辊的工作面相对;所述上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缸的动作端相连;所述下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机的动作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工作缸和所述第一升降机带动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所述第一工作缸的连接端及所述第一升降机的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本体机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毛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辊的刷毛与辊轴相连的一端及刷毛的自由端之间,用于限定所述上辊向下移动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毛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罩壳和除尘机构;所述除尘罩壳的连接端与所述本体机架连接,且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均设置在所述除尘罩壳内;所述除尘罩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除尘机构相连;所述进风口用于补偿空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毛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对稳定辊和两对第二工作缸;两对所述稳定辊沿工作辊的轴线方向分别成对设置在所述工作辊的两侧;一对所述稳定辊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稳定辊和下稳定辊,且所述上稳定辊的工作面与所述下稳定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颖辉周立汪森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舜惟杰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