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82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包括: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包括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一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一散热部和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二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二散热部,第一和第二散热部沿着相对于车辆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排列,并且构成沿着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延伸的单一结构体;和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包括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三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三散热部,第三散热部沿着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延伸,并且当沿前后方向观察时该第三散热部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的前方,以与第一热交换器的一部分重叠。

Coo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ol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The cool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a first heat sink constructed to cool the coolant for the first device and a second heat sink constructed to cool the coolant for the second device. The first and second heat sinks are arranged along a plane facing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and constitute a single extension along a plane facing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A structure body; and a second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a third heat sink part constructed to cool the coolant for the third device, which extends along a plane facing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and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when viewed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to overlap with a part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安装在车辆上的装置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上安装有各种发热装置,并且为了冷却发热装置,汽车设置有多个热交换器,该多个热交换器还可以被称为散热器、冷却器或冷凝器。在安装有内燃机和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HEV)中,除了用于冷却内燃机的热交换器(散热器)之外,用于冷却电驱动系统的热交换器和用于冷却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器(空气调节冷凝器)也是必要的。进一步地,在装配有增压器的涡轮增压车辆中,用于冷却压缩空气的热交换器(中冷器)也是必要的。JP3862547B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冷却DC/DC转换器和电驱动系统的第一散热器、用于冷却内燃机的第二冷却器、以及空气调节(A/C)冷凝器,其中,空气调节冷凝器、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以及风扇按该顺序排列成一行。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以及A/C冷凝器(可以被总称为热交换器)各具有形成为板状的散热部,并且被布置为使得散热部面向前方,以允许由于车辆的行进而引起的空气流容易地流过散热部。因此,这些热交换器沿前后方向排列成一行。然而,在JP3862547B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中,因为热交换器(空气调节冷凝器、第一散热器以及第二散热器)排列成一行,所以系统在热交换器的排列方向上(通常,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大尺寸,因此,需要增大发动机舱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部件的数量多,这可能导致高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这种背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小发送机舱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1的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1,该第一热交换器包括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一装置4、5的冷却剂的第一散热部41A和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二装置7的冷却剂的第二散热部41B,第一和第二散热部沿相对于车辆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排列,并且构成沿着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延伸的单一结构体41;和第二热交换器12,该第二热交换器包括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三装置8的冷却剂的第三散热部61,第三散热部沿着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延伸,并且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的前方,以与第一热交换器的一部分重叠。根据该结构,因为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单一地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中,减少了部件的数量,因此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地,因为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和第二散热部沿着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排列并且当沿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三散热部布置在第一热交换器的前方,以与第一热交换器的一部分重叠,所以与三个散热部分别设置在沿前后方向排列成一行的单独热交换器中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冷却结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第二散热部41B的目标温度(例如,60℃)低于第一散热部41A的目标温度(例如,90℃),并且第三散热部61布置在当沿前后方向观察时第三散热部与第一散热部大致重叠并且基本不与第二散热部重叠的位置处。根据该结构,因为基本没有第三散热部的部分与第二散热部重叠,所以第二散热部可以容易地达到低于第一散热部的目标温度的目标温度。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第一散热部41A构成被构造为冷却用于内燃机4的冷却液的散热部,第二散热部41B构成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电源控制单元7的冷却液的散热部,并且第三散热部61构成被构造为使空气调节冷却剂冷凝的空气调节冷凝器12的核心。根据该结构,流过第一散热部的冷却剂和流过第二散热部的冷却剂都是冷却液。因此,即使对第一热交换器造成损坏(这导致冷却液的混合),从而引起的不利影响与用于第一和第二散热部的冷却剂中的一种是气体的情况相比也可以小。此外,电源控制单元可以被维持在低于内燃机的温度的温度。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第一热交换器11包括设置在第一散热部41A和第二散热部41B上方的上箱42和设置在第一散热部41A和第二散热部41B下方的下箱43,上箱和下箱中的每一个具有分隔壁45、50,该分隔壁设置在与第一散热部41A与第二散热部41B之间的边界对应的位置处,以将箱的内部分成与第一散热部连通的第一室46、51和与第二散热部连通的第二室47、52。根据该结构,均具有由对应的分隔壁分成第一室和第二室的内部的一对箱可以共同用于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因此,减少了部件的数量,这降低了成本。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上箱和下箱中的一个箱42与用于将冷却液供给到其第一室46的第一冷却液供给管21和用于将冷却液供给到其第二室47的第二冷却液供给管26连接,上箱和下箱中的另一个箱43与用于从其第一室51排放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排放管22和用于从其第二室52排放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排放管27连接,并且第一冷却液供给管的下游端部48连接到第一室46的朝向第二室47偏移的第一室46的部分,并且以如下方式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下游端部朝向前方远离第二室47倾斜地延伸。根据该结构,第一冷却液供给管可以被放置为靠近第二冷却液供给管,因此,可以使得冷却结构紧凑。进一步地,因为第一冷却液供给管的下游端部以该下游端部朝向前方远离第二室倾斜地延伸的这种方式倾斜,所以冷却液可以容易地流到第一散热部的被定位为与下游端部偏移的方向相反的部分。从而,冷却液可以均匀地流过第一散热部,并且这抑制可能由于第一冷却液供给管的下游端部的偏移引起的散热效率的降低。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第二热交换器12安装到第一热交换器11,并且第一热交换器安装到车体2。根据该结构,第二热交换器安装到第一热交换器,以形成模块,并且该模块可以安装到车体。由此,可以促进部件到车体的安装。优选地,冷却结构还包括保护构件70,该保护构件安装到第一热交换器11,以位于第二散热部41B的前方。根据该结构,不仅第一散热部受第三散热部保护,而且第二散热部可以受保护构件保护。从而,可以保护用于冷却第一和第二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散热部这两者。优选地,冷却结构还包括一对风扇13L、13R,该对风扇沿横向方向并排排列在第一热交换器11后方,其中,当沿前后方向观察时一对风扇中位于第二散热部侧的一个风扇13L与第二散热部41B和第一散热部41A重叠。根据该结构,不必分别设置专用于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风扇,并且风扇可以由通用产品来具体实施。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小发送机舱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的回路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冷却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冷却结构的前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冷却结构的后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冷却结构的平面图;图6是图2所示的冷却结构的左侧视图;以及图7是图3所示的散热器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前、后、左以及右相对于汽车1的行进方向来定义。上和下相对于竖直方向来定义。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的回路框图。如图1所示,汽车1具有限定在车体2的前部中的发动机舱3,并且被具体实施为混合动力车辆,该混合动力车辆装配有由内燃机和电动马达5构成的发动机4,该内燃机和电动马达安装在发动机舱3中,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包括: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包括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一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一散热部和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二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散热部沿着相对于所述车辆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排列,并且构成沿着面向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平面延伸的单一结构体;和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包括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三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三散热部沿着面向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平面延伸,并且当沿所述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三散热部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前方,以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一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31 JP 2017-2109061.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结构,该冷却结构包括: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包括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一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一散热部和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二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散热部沿着相对于所述车辆面向前后方向的平面排列,并且构成沿着面向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平面延伸的单一结构体;和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包括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第三装置的冷却剂的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三散热部沿着面向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平面延伸,并且当沿所述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三散热部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前方,以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一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目标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目标温度,并且所述第三散热部布置在当沿所述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三散热部与所述第一散热部大致重叠并且基本不与所述第二散热部重叠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部构成被构造为冷却用于内燃机的冷却液的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构成被构造为冷却用于电源控制单元的冷却液的散热部,并且所述第三散热部构成被构造为使空气调节冷却剂冷凝的空气调节冷凝器的核心。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上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本达也奈良由介齐藤贤史井上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