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轴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407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9:27
通过在第一锥形部(114)形成低表面粗糙度部(114a),够减小形成于在第一锥形部(114)处开口的内花键部(113)的槽部(113a)的开口缘的凹凸,减小该开口缘对外花键部(123)的齿部(123b)的面压。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内花键部(113)的槽部(113a)的开口缘向外花键部(123)的齿部(123b)切入,针对每种产品都能够抑制第二轴部(12)的插入载荷的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驱动轴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驱动轴,已知例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即,该驱动轴将连接于变速器的第一轴部件与连接于工作装置的第二轴部件经由利用花键嵌合构成的所谓的溃缩机构连结。而且,第一轴部件被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经由利用第一轴部的内花键部和第二轴部的外花键部构成的所述溃缩机构连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1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所述现有的驱动轴中,对于第一轴部的内花键部的靠第二轴部侧的端面的表面粗糙度,没有做任何考虑。因此,存在因该表面粗糙度而导致第二轴部的插入载荷产生偏差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现有的驱动轴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外花键部侧(第二轴部)的插入载荷的偏差的驱动轴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如下:第一锥形部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形成为小于第一大径部、第二大径部或第二锥形部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在制造该驱动轴时,优选进行:第一锥形部切削工序,通过机械加工切削第一锥形部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轴,利用具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轴部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花键部,其设置在筒状部的内周侧,所述筒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的一侧;外花键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的一侧的外周侧且与所述内花键部嵌合,所述第二轴部从所述第一轴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筒状部内;第一锥形部,其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并且在所述轴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内花键部的一侧端部,形成为使所述筒状部的内径即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从所述内花键部的一侧端部向所述筒状部的一侧逐渐增大,所述内花键部的槽部在所述第一锥形部处开口;第一大径部,其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比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1 JP 2016-1998101.一种驱动轴,利用具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轴部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花键部,其设置在筒状部的内周侧,所述筒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的一侧;外花键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的一侧的外周侧且与所述内花键部嵌合,所述第二轴部从所述第一轴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筒状部内;第一锥形部,其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并且在所述轴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内花键部的一侧端部,形成为使所述筒状部的内径即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从所述内花键部的一侧端部向所述筒状部的一侧逐渐增大,所述内花键部的槽部在所述第一锥形部处开口;第一大径部,其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比所述第一锥形部更靠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大径部处的内径形成为大于所述内花键部的槽部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二锥形部,其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并且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内花键部的另一侧端部,形成为使所述内径从所述内花键部的另一侧端部向所述筒状部的另一侧逐渐变大,所述内花键部的槽部在所述第二锥形部处开口;第二大径部,其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侧的比所述第二锥形部更靠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大径部处的内径形成为大于所述内花键部的槽部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低表面粗糙度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锥形部的表面,且表面粗糙度的值小于所述第一大径部、所述第二大径部或所述第二锥形部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花键部和所述外花键部形成为,所述内花键部的齿线方向和所述外花键部的齿线方向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彼此具有相对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花键部的齿线方向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所述外花键部的齿线方向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倾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粗糙度部的表面粗糙度的值按算数平均粗糙度Ra计是6以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花键部的齿部在弹性变形区域的范围内插入到所述内花键部的槽部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相对角中的劣角小于所述第二锥形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相对角中的劣角。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部具备第三锥形部,所述第三锥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周侧且设置在所述外花键部的一侧端部,形成为使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径即从所述旋转轴线到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从所述外花键部的一侧端部向所述第二轴部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外花键部的槽部在所述第三锥形部处开口,所述低表面粗糙度部的表面粗糙度的值被设定为小于所述第三锥形部的表面粗糙度的值。8.一种驱动轴,利用具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轴部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花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田康史横山和久石仓健一郎下田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