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微电网和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384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多微电网和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上层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S2:建立下层多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S3:根据S1步骤和S2步骤建立的上下两层调度模型之间的交互变量进行解耦,将上下两层调度模型整合起来,建立双层优化调度模型;S4:根据S3步骤得到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再根据目标分流法设置双层循环确定最优策略。该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配电网和微电网各自不同的优化决策目标以及微电网内部的可中断负荷和电动汽车的影响。通过双层规划和负荷、发电预测,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了微电网与配电网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解决了传统微电网系统优化调度中忽略微电网利益只考虑配电网自身的收益问题。

A Coordination and Optimal Dispatching Method for Multi-microgrid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微电网和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微电网和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的方法,可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等开始接入配电网,配电网从传统的单向潮流变成双向的复杂系统。分布式能源的大量使用虽然有助与提高系统环境效益,但其出力的波动性和依赖运行环境的随机性对配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微电网技术的发展让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和可控负荷等组成一个可以实现自我管理和控制的小型系统,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负面效果。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单微电网自身的能量管理和优化,对多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系统这方面的关注较少。多个微电网组成多微电网系统后参与到配电网系统的优化调度必定会成为以后的发展趋势,本专利技术将配电网和多微电网系统分成两层,通过科学处理配电网系统和多微电网系统间的交互关系,实现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微电网之间的资源互补以及双层系统的整体效益最大化。配电网系统和多微电网系统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自治系统,有着不同的优化调度目标,拟用双层规划的方法将整个主动配电网系统分成配电网层和微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微电网和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上层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S2:建立下层多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S3:根据S1步骤和S2步骤建立的上下两层调度模型之间的交互变量进行解耦,将上下两层调度模型整合起来,建立双层优化调度模型;S4:根据S3步骤得到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再根据目标分流法设置双层循环确定最优策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微电网和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上层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S2:建立下层多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S3:根据S1步骤和S2步骤建立的上下两层调度模型之间的交互变量进行解耦,将上下两层调度模型整合起来,建立双层优化调度模型;S4:根据S3步骤得到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再根据目标分流法设置双层循环确定最优策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微电网和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步骤中,上层配电网层的优化目标设置如下:配网层优化目标:minFup=λ1PS+λ2U+λ3PMG(1)配电网网损:节点电压波动:交换功率波动:式中λ1、λ2、λ3为相对应的权值系数;PS为配电网线路损耗;U为系统内各个节点电压的标准差,反映了节点电压的变化程度;PMG为每个调度时间微电网向配电网输出的功率大小;Rl为相应线路的电阻值;Pl,t、Ql,t、Vl,t相应线路中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线路上的电压值;L为线路总数;T为总的调度时间段。Uj,t为相应时间点的节点电压值;为配电网内节点电压变化的均值,将电压波动限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J为节点总数;N为接入配电网的微电网总数;PMG-i,t为微电网i在时间段t向配电网输出的功率;约束条件:(1)配电网潮流约束:式中分别为分布式电源出力、负荷大小和微电网交换功率;z为配电网节点;x为与其相连接的节点;Gz,x、Bz,x为相应节点间的导纳值;Ux,t为相应节点潮流计算得到的电压;θ为相角差;(2)连接点传输功率和电压约束:式中maxPMG-i,t、maxUj,t为公共连接点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和电压值;minPMG-i,t、minUj,t为对应的最小值;(3)配电网节点电压和支路传输功率约束:式中Vz,t为节点z在相应时刻的电压;S为在t时刻流过的视在功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微电网和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步骤中,微电网层优化目标:minFMG-i=FG,i+Fmg,i+Fess,i+FIL,i(9)式中FMG-i为微电网i的总成本,FG,i为发电成本,Fmg,i为微电网与配电网交互成本正值为购电成本,负值为卖电收益;Fess,i为微电网内储能装置的损耗成本;FIL,i为微电网切除的可中断负荷成本;发电成本:式中PG,i,k为微电网i中分布式电源k的出力;a、b、c为对应电源的发电成本系数;微电网与配电网交互成本:式中PMG-i,t为微电网与配电网的交互功率;δ为当前时间段的电价;PWT-i,t为微电网内风机发电量;PMT-i,t为微电网微型燃气轮机发电量;PPV-i,t为微电网光伏发电量;PEV-i,t为微电网内可调度的新能源汽车电量;PESS-i,t为微电网内储能可用电量;Pload-i,t为微电网当前时间负荷预测值;储能损耗成本:式中Pch、Pdis为储能装置在时间段充电功率和放电功率;λdis、λch为相应的成本系数;可中断负荷切除成本:式中λIL为可中断负荷切除价格;PIL为微电网i内切除的可中断负荷数量;约束条件:(1)功率平衡约束:∑PMT-i(t)+PPV-i(t)+PEV-i(t)+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春霞汤雯博岳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