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升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56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扬升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减速箱组件及丝杆,电机主体下端安装在减速箱组件上,丝杆穿过减速箱组件,减速箱组件包括上下匹配设置的减速箱上壳及减速箱下壳,减速箱组件内设有从上到下依次接触的上O型圈、上平面轴承、丝杆齿轮、下平面轴承及下O型圈,上O型圈上表面与减速箱上壳内表面接触,下O型圈下表面与减速箱下壳内表面接触,电机主体带动减速箱组件驱动丝杆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设有上O型圈、下O型圈,且分别与减速箱上壳、减速箱下壳内表面接触,当丝杆上下往复运动时,减速箱组件内上平面轴承、下平面轴承不会发生轴向晃动,减少扬升电机振动,降低了扬升电机的噪音,使丝杆上下往复运动更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扬升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扬升电机。
技术介绍
现代的跑步机、磁阻式健身踏板车,机台升降驱动部分,一般采用的扬升电机是交流电机,通过减速箱减速后将交流电机的高转速低转矩,转换成所需的低转速大转矩的动力输出,再由丝杆将动力输出转换成直线运动。但是,目前常用的扬升电机,在使用过程中,扬升电机转动时振动及噪音较大,使客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升电机,以解决扬升电机转动时振动及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一种扬升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减速箱组件及丝杆,所述电机主体下端安装在所述减速箱组件上,所述丝杆穿过所述减速箱组件,所述减速箱组件包括上下匹配设置的减速箱上壳及减速箱下壳,所述减速箱组件内设有从上到下依次接触的上O型圈、上平面轴承、丝杆齿轮、下平面轴承及下O型圈,所述丝杆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上O型圈、所述上平面轴承、所述丝杆齿轮、所述下平面轴承及所述下O型圈,所述上O型圈上表面与所述减速箱上壳内表面接触,所述下O型圈下表面与所述减速箱下壳内表面接触,所述电机主体带动所述减速箱组件驱动所述丝杆上升或下降。由于设有上O型圈、下O型圈,且分别与减速箱上壳、减速箱下壳内表面接触,当丝杆上下往复运动时,减速箱组件内的上平面轴承、下平面轴承不会发生轴向晃动,减少扬升电机的振动,同时降低了扬升电机的噪音,使丝杆上下往复运动更平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主体下端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轴,所述齿轴与所述减速箱组件匹配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速箱组件内还设有一级齿轮、二级齿轮及三级齿轮,所述一级齿轮、所述三级齿轮分别与所述二级齿轮啮合,所述一级齿轮与所述齿轴啮合,所述三级齿轮与所述丝杆齿轮啮合,所述丝杆齿轮中心通孔内设有与所述丝杆匹配的梯形螺纹。由于设有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及丝杆齿轮,可以将高转速低扭矩转换成所需的低转速大扭矩的动力输出,并通过丝杆齿轮和丝杆的配合,将动力输出转换成丝杆组件的直线运动,实现丝杆组件的上升或下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丝杆外筒,所述丝杆外筒安装在所述减速箱组件的上表面上,所述丝杆外筒位于所述丝杆外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主体还包括定子组件、转子风扇组件及支架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安装在所述减速箱组件上,所述支架组件安装在所述定子组件的上表面上,所述转子风扇组件包括转子及风扇,所述转子的上端输出轴上安装有所述风扇,且所述转子的上端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架组件,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支架组件之间。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设有上O型圈、下O型圈,且分别与减速箱上壳、减速箱下壳内表面接触,当丝杆上下往复运动时,减速箱组件内的上平面轴承、下平面轴承不会发生轴向晃动,减少扬升电机的振动,同时降低了扬升电机的噪音,使丝杆上下往复运动更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减速箱组件齿系布置图;图2为本技术的减速箱组件齿系传动平面展开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速箱组件及丝杆外筒的爆炸图;图中,1-电机主体、11-齿轴、12-定子组件、13-转子风扇组件、131-转子、132-风扇、14-支架组件、2-减速箱组件、201-减速箱上壳、202-减速箱下壳、202a-凹槽二、203-上O型圈、204-上平面轴承、205-丝杆齿轮、206-下平面轴承、207-下O型圈、208-一级齿轮、209-二级齿轮、210-三级齿轮、3-丝杆、4-丝杆外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一种扬升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减速箱组件2、丝杆3及丝杆外筒4,电机主体1下端、丝杆外筒4下端都安装在减速箱组件2上,丝杆外筒4位于丝杆3的外部。减速箱组件2包括上下匹配设置的减速箱上壳201及减速箱下壳202,减速箱上壳201和减速箱下壳202匹配位置连接固定,减速箱组件2内设有一级齿轮208、二级齿轮209、三级齿轮210及上O型圈203、上平面轴承204、丝杆齿轮205、下平面轴承206及下O型圈207,上O型圈203、上平面轴承204、丝杆齿轮205、下平面轴承206及下O型圈207从上到下依次接触设置,丝杆3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O型圈203、上平面轴承204、丝杆齿轮205、下平面轴承206及下O型圈207,电机主体1下端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轴11,一级齿轮208、三级齿轮210分别与二级齿轮209啮合,一级齿轮208与齿轴11啮合,三级齿轮210与丝杆齿轮205啮合,丝杆齿轮205中心通孔内设有与丝杆3匹配的梯形螺纹。上平面轴承204、下平面轴承206分别与丝杆齿轮205轴向接触,以起到支撑丝杆齿轮205的作用。具体的,上O型圈203、下O型圈207的材质相同,材质可以为邵氏硬度为90的丁腈橡胶。请参阅图3,减速箱上壳201内设有凹槽一,减速箱下壳202内设有凹槽二202a,凹槽一与凹槽二202a对应设置,凹槽一内从上到下依次放置有上O型圈203及上平面轴承204,凹槽二202a内从上到下依次放置有下平面轴承206及下O型圈207。其中,电机主体1包括定子组件12、转子风扇组件13及支架组件14,定子组件12安装在减速箱组件2的上表面上,支架组件14安装在定子组件12的上表面上,转子风扇组件13包括转子131及风扇132,转子131的上端输出轴上安装有风扇132,且转子131的上端输出轴穿过支架组件14,风扇132位于定子组件12和支架组件14之间,转子131的下端输出轴上设有齿轴11。上述扬升电机的工作过程为:当电机主体1工作时,转子131下端的齿轴11转动,带动一级齿轮208转动,通过二级齿轮209、三级齿轮210的传递,带动丝杆齿轮205转动,由于丝杆齿轮205的中心通孔上设有与丝杆3匹配的梯形螺纹,通过丝杆齿轮205的转动从而实现丝杆3的上升或下降,由于设有上O型圈203及下O型圈207,当丝杆3上下往复运动时,不会由于丝杆3的上下运动带来上平面轴承204和下平面轴承206的轴向晃动,减少了扬升电机的振动及噪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升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1)、减速箱组件(2)及丝杆(3),所述电机主体(1)下端安装在所述减速箱组件(2)上,所述丝杆(3)穿过所述减速箱组件(2),所述减速箱组件(2)包括上下匹配设置的减速箱上壳(201)及减速箱下壳(202),所述减速箱组件(2)内设有从上到下依次接触的上O型圈(203)、上平面轴承(204)、丝杆齿轮(205)、下平面轴承(206)及下O型圈(207),所述丝杆(3)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上O型圈(203)、所述上平面轴承(204)、所述丝杆齿轮(205)、所述下平面轴承(206)及所述下O型圈(207),所述上O型圈(203)上表面与所述减速箱上壳(201)内表面接触,所述下O型圈(207)下表面与所述减速箱下壳(202)内表面接触,所述电机主体(1)带动所述减速箱组件(2)驱动所述丝杆(3)上升或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升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1)、减速箱组件(2)及丝杆(3),所述电机主体(1)下端安装在所述减速箱组件(2)上,所述丝杆(3)穿过所述减速箱组件(2),所述减速箱组件(2)包括上下匹配设置的减速箱上壳(201)及减速箱下壳(202),所述减速箱组件(2)内设有从上到下依次接触的上O型圈(203)、上平面轴承(204)、丝杆齿轮(205)、下平面轴承(206)及下O型圈(207),所述丝杆(3)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上O型圈(203)、所述上平面轴承(204)、所述丝杆齿轮(205)、所述下平面轴承(206)及所述下O型圈(207),所述上O型圈(203)上表面与所述减速箱上壳(201)内表面接触,所述下O型圈(207)下表面与所述减速箱下壳(202)内表面接触,所述电机主体(1)带动所述减速箱组件(2)驱动所述丝杆(3)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升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1)下端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轴(11),所述齿轴(11)与所述减速箱组件(2)匹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扬升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曙陆明姚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佳马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