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351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包括U型座,所述U型座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有压紧块,且压紧块位于U型座的内侧,所述U型座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U型座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转轴和固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拧动手柄,使螺杆带动压紧块向上移动,以将该U型座安装在合适位置的车架上,便于根据线束的走向对该固定装置进行安装,以便工作人员进行线束的固定,且通过将线束夹放在转轴和固定柱的内侧,压板对线束进行挤压固定,且旋紧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以使压板对线束进行压紧,保证了该固定装置对线束的固定效果,避免线束脱落。

A fixing device for harness of automobile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汽车底盘内的线束多而凌乱,线束之间相互挤压,影响线束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线束固定装置多通过安装孔进行固定,无法根据线束走向进行位置的调整,不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且现有的固定装置固定效果不好,导致线束容易脱落,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包括U型座,所述U型座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有压紧块,且压紧块位于U型座的内侧,所述U型座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U型座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转轴和固定柱,所述转轴的外侧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缺口,且缺口位于固定柱的外侧,所述转轴外侧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所述固定柱外侧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母,且第二固定螺母位于缺口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纵向截面呈弧形结构,且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卡柱,所述U型座的顶部设置有与卡柱相互配合的卡槽,且卡槽的顶部与U型座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优选地,所述螺杆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优选地,所述螺杆的底部固定有手柄,所述手柄位于U型座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底部固定有多组凸起,所述凸起为橡胶材质。优选地,所述缺口呈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拧动手柄,使螺杆带动压紧块向上移动,以将该U型座安装在合适位置的车架上,便于根据线束的走向对该固定装置进行安装,以便工作人员进行线束的固定,且通过将线束夹放在转轴和固定柱的内侧,压板对线束进行挤压固定,且旋紧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以使压板对线束进行压紧,保证了该固定装置对线束的固定效果,避免线束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U型座;2、通孔;3、螺杆;4、压紧块;5、手柄;6、转轴;7、固定柱;8、压板;9、凸起;10、第一固定螺母;11、第二固定螺母;12、固定板;13、卡柱;14、卡槽;15、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包括U型座1,U型座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通孔2的内侧设置有螺杆3,螺杆3的顶部固定有压紧块4,且压紧块4位于U型座1的内侧,U型座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12,U型座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转轴6和固定柱7,转轴6的外侧连接有压板8,压板8远离转轴6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5,且缺口15位于固定柱7的外侧,转轴6外侧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10,固定柱7外侧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母11,且第二固定螺母11位于缺口15的上方,缺口15呈弧形结构,以便缺口15对固定柱7的围合,以保证压板8对线束的压紧固定,压板8的底部固定有多组凸起9,凸起9为橡胶材质,凸起9对线束进行挤压,以增大了压板8与线束之间的摩擦,使压板8的固定效果更好,且橡胶材质不会对线束造成压损。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轴6和固定柱7对线束的夹持,且通过压板8对线束的压紧,调节第一固定螺母10和第二固定螺母11,便于根据线束的大小对压板8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请参阅附图1和图2,固定板12的纵向截面呈弧形结构,且固定板12的底部固定有卡柱13,U型座1的顶部设置有与卡柱13相互配合的卡槽14,且卡槽14的顶部与U型座1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在本技术中,通过将卡柱13卡在卡槽14的内侧,以对固定板12进行安装,方便弧形的固定板12对线束进行收纳承接,且当不用固定板12时,可直接将线束放置在U型座1的上方,卡槽14与U型座1齐平,避免对线束进行扰乱,给人们的使用带来方便。请参阅附图1,螺杆3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通孔2的内侧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螺杆3的底部固定有手柄5,手柄5位于U型座1的下方。在本技术中,旋动手柄5,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相互配合,以使螺杆3进行旋动,以使其带动压紧块4向上移动,以对车架进行夹紧,方便对U型座1的固定,进而对该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工作原理:根据线束的走向,选择合适的位置,将U型座1卡在该处车架上,拧动手柄5,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相互配合,以是螺杆3带动压紧块4移动,对车架进行卡紧,完成U型座1的安装,且旋松第一固定螺母10和第二固定螺母11,使压板8绕转轴6转动,离开U型座1的上方,可根据需要,通过卡柱13与卡槽14的相互配合,对固定板12进行安装,将线束收纳至固定板12的上方,转轴6和固定柱7对线束进行夹合,反方向旋动压板8,将压板8旋回,缺口15卡在固定柱7的外侧,使压板8位于线束的顶部,凸起9增大了与线束的接触面积,以避免线束脱落,分别旋紧第一固定螺母10和第二固定螺母11,以使压板8对线束压紧,以保证该固定装置对汽车底盘线束的牢固固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包括U型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座(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所述通孔(2)的内侧设置有螺杆(3),所述螺杆(3)的顶部固定有压紧块(4),且压紧块(4)位于U型座(1)的内侧,所述U型座(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12),所述U型座(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转轴(6)和固定柱(7),所述转轴(6)的外侧连接有压板(8),所述压板(8)远离转轴(6)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5),且缺口(15)位于固定柱(7)的外侧,所述转轴(6)外侧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10),所述固定柱(7)外侧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母(11),且第二固定螺母(11)位于缺口(15)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包括U型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座(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所述通孔(2)的内侧设置有螺杆(3),所述螺杆(3)的顶部固定有压紧块(4),且压紧块(4)位于U型座(1)的内侧,所述U型座(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12),所述U型座(1)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转轴(6)和固定柱(7),所述转轴(6)的外侧连接有压板(8),所述压板(8)远离转轴(6)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5),且缺口(15)位于固定柱(7)的外侧,所述转轴(6)外侧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10),所述固定柱(7)外侧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母(11),且第二固定螺母(11)位于缺口(15)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2)的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少华潘清华范亚琴陈佳凤丰秀芳孙茂森周海波朱庆栋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华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