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型载荷分解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349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车型载荷分解方法及装置,涉及新车型载荷分解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数字路面模型库;建立新车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获得数字样车;在所述数字样车的路面选择环节,从所述数字路面模型库中选择所述数字路面模型;执行所述数字样车在不同数字路面的仿真行驶,获得仿真行驶中新车型车身各个接附点的载荷历程文件;根据所述车身各个接附点的载荷历程文件对车身各个接附点进行疲劳分析和强度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车型开发的概念阶段即可完成新车型的载荷分解,对车身各个接附点进行了疲劳分析和强度分析,避免了物理样车试制、传感器安装布置和试验场实际道路试验等环节,缩短了新车型的开发周期。

Load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w Vehicle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车型载荷分解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车型载荷分解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车型载荷分解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载荷分解技术用于提供汽车耐久性开发中的载荷输入条件,该载荷输入可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强度疲劳仿真和试验,从而实现汽车产品耐久性能的量化设计。目前的载荷分解技术是针对物理样车在关键位置进行传感器布置,样车在试验场进行道路实验,测量样车行驶时轮心的六分力或者三向加速度信号。然后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虚拟迭代,以轮心处的实测信号为输入,最终迭代计算出各零件接附点的载荷,用于后续的强度和疲劳仿真分析。从样车制造运输、传感器安装布置、试验场道路测试到虚拟迭代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另外载荷分解工作只能在制造出物理样车后才能进行,无法在车型开发的早期进行,从而导致后续的强度和疲劳分析工作延后,增加了新车型的开发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车型载荷分解方法及装置,依靠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车型开发的概念阶段即可完成新车型的载荷分解,对车身各个接附点进行了疲劳分析和强度分析,避免了物理样车试制、传感器安装布置和试验场实际道路试验等环节,缩短了新车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车型载荷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数字路面模型库;建立新车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获得数字样车;在所述数字样车的路面选择环节,从所述数字路面模型库中选择所述数字路面模型;执行所述数字样车在不同数字路面的仿真行驶,获得仿真行驶中新车型车身各个接附点的载荷历程文件;根据所述车身各个接附点的载荷历程文件对车身各个接附点进行疲劳分析和强度分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车型载荷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数字路面模型库;建立新车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获得数字样车;在所述数字样车的路面选择环节,从所述数字路面模型库中选择所述数字路面模型;执行所述数字样车在不同数字路面的仿真行驶,获得仿真行驶中新车型车身各个接附点的载荷历程文件;根据所述车身各个接附点的载荷历程文件对车身各个接附点进行疲劳分析和强度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路面模型的空间谱密度与试验场多种实际路面的空间谱密度相同;所述数字路面模型的几何特征与试验场多种实际路面的几何特征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获得数字样车,具体包括:基于Adams软件根据新车型设计数据,建立型车型各个子系统并装配成整车动力学模型;校验所述整车动力学模型获得数字样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数据包括设计硬点、质量特性、衬套参数、弹簧和减震器参数或轴距轮距;所述各个子系统包括车辆的前后悬架、车身、转向系统或动力总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所述整车动力学模型获得数字样车,具体包括:对所述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K&C验证、静平衡状态校核或衬套减震器特性修正操作,获得数字样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历程文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晨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