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346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包括绝缘固定套和叉口内针,绝缘固定套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绝缘固定套的一端内壁上环设有阻位圈;叉口内针设置在绝缘固定套内,叉口内针邻近阻位圈的一端设置有十字形开槽,叉口内针远离阻位圈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满足狭小操作空间的使用要求,操作人员无需进行专业培训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接线,有效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与动车组连接部的接触面广,可以牢固的抱紧动车组连接部,确保不脱落,满足电流畅通的使用要求,同时避免了电流过大存在的隐患;外壳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外观没有裸露的金属,避免了操作人员的触电风险,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A Rapid Connecting Device for Emergency of EM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路接线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的供给是高速动车组列车行驶的动力来源,动车组的受电弓与电网接触,电源才能不断地供应给行驶的列车,故此受电弓的持续升弓且与电网接触是动车组行驶的前提。动车组行驶过程中有时会因一些原因出现受电弓降落的问题,动车组自身电源电压又不足以支撑受电弓升起,此时就需要借助外界电源来给动车组供电,快速地让受电弓升起。因此,采用快速又方便的接电方式让动车组与外电源快速接通尤为重要。但现有动车组在设计之初虽然预留了接口进行外接电源,但考虑得并不全面,进行连接操作的空间狭小,实际操作起来十分不便,严重影响快速应急接电的速度,导致接电效率较低;而且操作人员接电作业时属于带电操作,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接线也是采用传统方法,利用线夹子进行加紧,存在连接不牢固、电流过大容易发生烧蚀隐患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安全性好、接线迅速稳固的接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包括绝缘固定套和叉口内针,所述绝缘固定套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绝缘固定套的一端内壁上环设有阻位圈;所述叉口内针设置在所述绝缘固定套内,所述叉口内针邻近阻位圈的一端设置有十字形开槽,所述叉口内针远离阻位圈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固定套包括一端设置有所述阻位圈的底套和套帽,所述套帽的一端与所述底套远离所述阻位圈的一端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套的内腔包括连接所述套帽的宽径段和邻近所述阻位圈的窄径段,所述宽径段与所述窄径段之间的变径台和所述套帽与所述底套连接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中间开设容纳所述叉口内针穿过并且可以卡定所述叉口内针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满足狭小操作空间的使用要求,操作人员无需进行专业培训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接线,有效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与动车组连接部的接触面广,可以牢固的抱紧动车组连接部,确保不脱落,满足电流畅通的使用要求,同时避免了电流过大存在的隐患;外壳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外观没有裸露的金属,避免了操作人员的触电风险,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叉口内针设置有十字形开槽一端的剖视图;其中,1-绝缘固定套、2-叉口内针、3-垫片、4-电线、5-螺柱、101-底套、102-套帽、103-阻位圈、201-十字形开槽。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一种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绝缘固定套1和叉口内针2,绝缘固定套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包括底套101和套帽102,套帽102的一端外壁通过螺纹与底套101一端的内壁套接,底套101远离套帽102一端的内腔腔壁上环设有阻位圈103,阻位圈103与底套101为一体成型,阻位圈103中心的开孔直径小于叉口内针2的截面直径;叉口内针2设置在绝缘固定套1的中空内腔中,如图2所示,叉口内针2邻近阻位圈103的一端设置有十字形开槽201,叉口内针2远离阻位圈的一端与电线4的一端电连接,叉口内针2与电线4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其他常见连接方式,电线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底套101的内腔包括套接套帽102的宽径段和邻近阻位圈103的窄径段,宽径段与窄径段之间的变径台和套帽102套接在底套101内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垫片3,垫片3中间开设通孔;叉口内针2位于阻位圈103和垫片3之间的粗针段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叉口内针2位于垫片3和与电线4连接的一端之间的细针段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设置垫片3的目的是为了固定叉口内针2,防止叉口内针2在绝缘固定套1的中空内腔中向两端方向移动,保证在插拔平台连接用螺柱5(即动车组连接部)的过程中,确保快速接线装置与平台连接用螺柱5之间的连接可靠。在本专利技术中,垫片中心设置的通孔可以根据叉口内针2的形状和尺寸采用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只要可以起到固定叉口内针2的作用就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快速接线装置进行快速接线时,只需将快速接线装置设置阻位圈103的一端对准平台连接用螺柱5,将平台连接用螺柱5从阻位圈103中心插入叉口内针2的十字形开槽201中即可实现通电。在本专利技术中,绝缘固定套1采用绝缘性能优秀的材料制作,其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放置叉口内针2,包覆裸露金属;其头部的阻位圈103的设计既可以对叉口内针2起到阻位定位的作用,又可以遮盖金属材质的叉口内针2,避免手指不小心触摸的风险;绝缘固定套1分成螺纹连接的底套101和套帽102两部分,是为了组装和维修方便,叉口内针2因疲劳损坏后,可以分开底套101和套帽102再进行更换,操作方便简单。叉口内针2采用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制成,其前端设置的十字形开槽201可以插入平台连接用螺柱5并将其紧紧包覆,十字形开槽201的槽宽、深度等尺寸参考平台连接用螺柱5的尺寸,既要保证平台连接用螺柱5的顺利插入,又要考虑插入的深度和牢固性,有效保证平台连接用螺柱5和叉口内针2连接时的接触面,满足电流通畅的使用要求。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绝缘固定套1的外观采用圆弧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要求,提高使用体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绝缘固定套(1)和叉口内针(2),所述绝缘固定套(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绝缘固定套(1)的一端内壁上环设有阻位圈(103);所述叉口内针(2)设置在所述绝缘固定套(1)内,所述叉口内针(2)邻近阻位圈(103)的一端设置有十字形开槽(201),所述叉口内针(2)远离阻位圈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应急用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绝缘固定套(1)和叉口内针(2),所述绝缘固定套(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绝缘固定套(1)的一端内壁上环设有阻位圈(103);所述叉口内针(2)设置在所述绝缘固定套(1)内,所述叉口内针(2)邻近阻位圈(103)的一端设置有十字形开槽(201),所述叉口内针(2)远离阻位圈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固定套(1)包括一端设置有所述阻位圈(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峰关艳豹樊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铁纵横轨道交通检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