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及对插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45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口及对插端子结构,包括底座及多根排针,排针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及用于与接头对接的第一对接端,第一对接端穿设底座,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对接端呈“L”形夹角设置,第一连接端与底座均用于设置在电路板的同一侧,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上述接口,由于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对接端呈“L”形夹角设置,则将底座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第一连接端相对于电路板也呈夹角设置,且第一连接端与底座均设于电路板的同一侧,则上述接口与电路板连接后,相较于传统的针脚穿过电路板的结构,整体的厚度更低,有利于将应用上述电路板的产品做薄,降低产品的厚度。

Interface and socke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口及对插端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设备插口
,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口及对插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在产品设计中,内部结构的紧凑型一直是重点,产品的内部结构越紧凑,产品的占用空间就越小,可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温控器可根据温度输出控制信号,是空调等电器的重要部件之一。但传统的温控器由于其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会导致温控器的厚度较大,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厚度的接口及对插端子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接口,包括底座及多根排针,所述排针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及用于与接头对接的第一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穿设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对接端呈“L”形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底座均用于设置在电路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上述接口,由于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对接端呈“L”形夹角设置,则将底座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第一连接端相对于电路板也呈夹角设置,且第一连接端与底座均设于电路板的同一侧,则上述接口与电路板连接后,相较于传统的针脚穿过电路板的结构,整体的厚度更低,同时由于电路板远离接口的一端没有针脚,可以用于安装其他元器件,进一步提高电路板的集成度,有利于将应用上述电路板的产品做薄,降低产品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平齐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面上设有让位凹陷,所述第一连接端设于所述让位凹陷内。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面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柱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安装柱分别设于所述让位凹陷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排针呈至少两列设置,其中一列所述排针的第一连接端与另一列所述排针的第一连接端朝相反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对接端匹配的方形孔。一种对插端子结构,包括接头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接口,所述接头包括第一保护壳及多根排母,所述第一保护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对接端匹配的插口,所述排母包括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及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二对接端位于所述插口内,所述第二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壳远离所述接头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呈“L”形夹角设置,当所述第一对接端位于插口内时,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端接触设置。上述对插端子结构,通过第一对接端插入插口,实现了接口与接头对插连接,且此时第一对接端与第二对接端接触设置,可用于传递电信号,由于排针及针母均为“L”型结构,则应用接头与接口的电路板的高度均较低,可相应的降低应用上述电路板的产品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靠近第一对接端的侧面上设有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对接端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开口的内壁与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外壁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壳远离所述底座的侧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插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对插端子结构的装配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对插端子结构的装配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0、接口,110、底座,111、安装柱,120、排针,121、第一连接端,122、第一对接端,130、第二保护壳,131、开口,200、接头,210、第一保护壳,211、插口,220、排母,221、第二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接口100可安装于温控器的控制电路板上,接头200可安装于温控器内继电器的电路板上。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接口100及接头200也可安装于其他类型的电路板上。本具体实施方式中,“L”形为夹角等于90度或近似于90度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接口100,包括底座110及多根排针120,排针1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21及用于与接头200对接的第一对接端122,第一对接端122穿设底座110,第一连接端121与第一对接端122呈“L”形夹角设置,第一连接端121与底座110均用于设置在电路板的同一侧,第一连接端121用于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上述接口100,由于第一连接端121与第一对接端122呈“L”形夹角设置,则将底座110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第一连接端121相对于电路板也呈夹角设置,且第一连接端121与底座110均设于电路板的同一侧,则上述接口100与电路板连接后,相较于传统的针脚穿过电路板的结构,整体的厚度更低,同时由于电路板远离接口100的一端没有针脚,可以用于安装其他元器件,进一步提高电路板的集成度,有利于将应用上述电路板的产品做薄,降低产品的厚度。可选地,可通过锡焊将第一连接端121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此时也可起到固定上述接口100的作用。具体地,第一对接端122与底座110相互垂直设置。此时可方便与接头200的对接。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底座110靠近第一连接端121的侧面与第一连接端121平齐设置。此时第一连接端121与底座110之间的间隙较小,有利于降低安装了上述接口100的电路板的高度。可选地,第一连接端121为直杆结构,且第一连接端121与底座110平行或近似平行设置。此时排针12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21也可为波浪形、锯齿形等弯曲结构。进一步地,底座110靠近第一连接端121的侧面上设有让位凹陷,第一连接端121设于让位凹陷内。此时将底座110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第一连接端121位于让位凹陷内,可进一步降低安装了上述接口100的电路板的高度。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底座110靠近第一连接端121的侧面上设有安装柱111,安装柱111上设有安装孔。此时安装柱111可使底座110与电路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方便将第一连接端121与电路板上的电路通过锡焊等方式连接。可选地,可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并与电路板螺纹连接,实现将底座110安装于电路板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安装柱111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安装柱111分别设于让位凹陷的两侧。此时接口100的安装更稳固,可方便接口100与接头200的插接。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排针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多根排针,所述排针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及用于与接头对接的第一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穿设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对接端呈“L”形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底座均用于设置在电路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多根排针,所述排针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及用于与接头对接的第一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穿设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对接端呈“L”形夹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底座均用于设置在电路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平齐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面上设有让位凹陷,所述第一连接端设于所述让位凹陷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面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有安装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安装柱分别设于所述让位凹陷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呈至少两列设置,其中一列所述排针的第一连接端与另一列所述排针的第一连接端朝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维民李守志朱詠筠许俊杰艾志永桂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云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