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接口结构及终端,其中,数据接口结构包括:接口座,包括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设置有与终端电连接的接触端子,接口座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容纳空间通过第一开口露出;接口盖,与接口座之间通过弹性件配合连接,接口盖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盖设于第一开口处,具有使容纳空间封闭的第一状态和在外力推动下进入容纳空间内部并使第一开口露出的第二状态。本方案使得数据接口结构,在不使用时,具有使接口座的容纳空间封闭的第一状态,在使用时,具有接口盖位于容纳空间内,第一开口露出的第二状态;在满足用户正常使用数据接口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接口结构的防护形式影响用户体验或防护效果不可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数据接口结构及终端。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数据接口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防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整机保护套,接口局部的保护塞或盖,使用电化学处理强化接口本身。但是,整机保护套会严重改变终端外观并影响用户体验;接口局部的保护塞或盖在使用时必须提前打开,同样影响用户体验;采用电化学方式处理接口却因工艺或制程等原因防护效果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接口结构及终端,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接口结构的防护形式影响用户体验或防护效果不可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接口结构,应用于终端,包括:接口座,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设置有与终端电连接的接触端子,且所述接口座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露出;接口盖,与所述接口座之间通过弹性件配合连接,所述接口盖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具有使所述容纳空间封闭的第一状态和在外力推动下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部并使所述第一开口露出的第二状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数据接口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所述数据接口结构通过在接口座的第一开口处设置接口盖,使得数据接口结构,在不使用时,具有使接口座的容纳空间封闭的第一状态,在使用时,具有接口盖位于容纳空间内,第一开口露出的第二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在满足用户正常使用数据接口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接口结构的防护形式影响用户体验或防护效果不可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数据接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数据接口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数据接口结构与终端配合后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数据接口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数据接口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的数据接口结构与终端配合后局部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终端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终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终端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中数据接口结构的防护形式影响用户体验或防护效果不可控的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技术方案,具体如下:实施例一参见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数据接口结构,应用于终端,包括:接口座1,包括一容纳空间2,所述容纳空间2中设置有与终端电连接的接触端子3,且所述接口座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4,所述容纳空间2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露出;接口盖5,与所述接口座1之间通过弹性件6配合连接,所述接口盖5在所述弹性件6的弹性力作用下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4处,具有使所述容纳空间2封闭的第一状态和在外力推动下进入所述容纳空间2内部并使所述第一开口4露出的第二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数据接口结构通过在接口座的第一开口处设置接口盖,使得数据接口结构,在不使用时,具有使接口座的容纳空间封闭的第一状态,在使用时,具有接口盖位于容纳空间内,第一开口露出的第二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在满足用户正常使用数据接口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据接口结构的防护形式影响用户体验或防护效果不可控的问题。其中,弹性件可优选为较为常见的弹簧,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能够达到相同或相近技术效果的弹性结构。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数据接口结构还包括固定组件7;所述接口座1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一通孔(图上未示出),所述弹性件6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口盖5固定相连,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固定组件7固定相连。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第二固定件11和挡片12;所述第二固定件11包括一容置空间13,所述第二固定件11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开口14,所述接口座1通过所述第三开口14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3内;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1的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通孔(图上未示出);所述挡片12上设有多个固定凸点15;所述弹性件6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所述固定凸点15固定相连。为了实现与终端间的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固定件11上的第三侧面上设有第四开口b,所述接口座1的外表面设有插脚c,所述插脚c穿过所述第四开口b插设于终端上。详细来说,就是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第二固定件11和挡片12;所述第二固定件11包括一容置空间13,所述第二固定件11上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均设置有开口(分别为第三开口14和第四开口b),且两个所述开口相连,所述容置空间13通过两个所述开口露出,所述接口座1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3内;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1的第三侧面相邻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1的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通孔(图上未示出);所述挡片12上设有多个固定凸点15;所述弹性件6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所述固定凸点15固定连接,进而与所述挡板12固定相连;且所述接口座1的第二侧面(与接口座第一侧面相对的侧面)外壁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1的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部分固定相连,优选为粘接相连;所述挡片12与所述第二固定件11的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的部分固定相连,优选为粘接相连。为了实现接口盖与接口座之间的滑动配合,如图3所示,所述接口座1内设有与所述第一侧面成预设角度的滑槽16,所述弹性件6设于所述滑槽16内。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接口盖5的端部突出设有滑脚17,所述滑脚17插设于所述滑槽16内,通过所述滑脚17在所述滑槽16内的移动,所述接口盖5相对于所述接口座1滑动。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接触端子3设于与所述接口座1的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18上,突出且垂直于所述接口座1的第二侧面18;所述接口盖5上开设有配合口19,所述配合口19上盖设有弹性软刷20,所述弹性软刷20的第一侧边21与所述配合口19的边缘固定相连,且其他侧边与所述配合口19的边缘相分离,所述弹性软刷20的形状与所述配合口19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接口盖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软刷20与所述配合口19封闭配合;所述接口盖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接触端子3穿设插入所述配合口19中,且所述弹性软刷20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接口结构,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座,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设置有与终端电连接的接触端子,且所述接口座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露出;接口盖,与所述接口座之间通过弹性件配合连接,所述接口盖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具有使所述容纳空间封闭的第一状态和在外力推动下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部并使所述第一开口露出的第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接口结构,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口座,包括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设置有与终端电连接的接触端
子,且所述接口座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一开
口露出;
接口盖,与所述接口座之间通过弹性件配合连接,所述接口盖在所述弹性
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具有使所述容纳空间封闭的第一状
态和在外力推动下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部并使所述第一开口露出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口结构还
包括固定组件;
所述接口座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弹性件
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口盖固定相连,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固定组件固
定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
具有容置空间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所
述接口座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于和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侧面
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
二固定件和挡片;
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
开口,所述接口座通过所述第三开口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挡片上设有多个固定凸点;
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所述固定凸点固
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座上与所述
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口盖
\t固定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槽卡接。
6.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斌,罗政军,何宗文,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