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框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335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框架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显示面板与边框的连接结构和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框架结构包括:内框,其具有正面、与正面相对的背面,以及连接在正面与背面间的侧面;所述内框用于固定目标结构;用于围绕所述内框的侧面设置的边框;其中,所述内框与边框间能通过至少一个卡接结构可拆卸的卡接连接。

Frame structure, fram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结构、框架装置
本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框架结构、框架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画框(画屏)是一种能持续显示画作内容的显示装置,其可真实的模拟画作外观,作为画作被观赏,从而将艺术展示、欣赏、传播等融合为一体。电子画框可包括显示面板和设于显示面板侧面外的木框,木框具有木材的外观,用于模拟画作的“画框”,使电子画框看起来更像是画作。现有显示面板与木框间通过设于背面的螺丝连接,但螺丝连接结构复杂,且其拆装时需要的操作也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显示面板与边框的连接结构和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情况下使连接结构和操作简化的框架结构、框架装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其包括:内框,其具有正面、与正面相对的背面,以及连接在正面与背面间的侧面;所述内框用于固定目标结构;用于围绕所述内框的侧面设置的边框;其中,所述内框与边框间能通过至少一个卡接结构可拆卸的卡接连接。可选的,每个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内框的侧面的凸起,以及设于边框内侧的、用于容纳凸起的凹槽。可选的,所述卡接结构分为弹性卡接结构和非弹性卡接结构;其中,所述弹性卡接结构能通过弹性变形使其凸起进入对应凹槽或从对应凹槽中脱出。可选的,所述内框包括壳体,壳体边框至少位于内框正面边缘区域的中框,以及至少位于内框背面的后壳。可选的,所述非弹性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内框的侧面的第一凸起,其具有朝向正面的第一侧面和朝向背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于所述正面,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设于边框内侧的、用于容纳第一凸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在组装时朝向正面的第一面和朝向背面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在组装时与第二侧面平行且面接触;所述边框包含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组装时卡在中框正面。可选的,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的夹角在30度~60度;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平行,且第一面在组装时与第一侧面之间具有间隙。可选的,所述后壳具有位于内框侧面的侧部,所述第一凸起设于侧部组装时朝向边框的一侧。可选的,所述弹性卡接结构包括位于内框侧面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弯折部,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壳体;设于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组装时朝向边框的一侧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具有朝向正面的第三侧面和朝向背面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间的夹角在40度~90度,所述第四侧面与正面间的夹角在0度~25度;设于边框内侧的、用于容纳第二凸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在组装时朝向正面的第三面和朝向背面的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在组装时平行于第三侧面,所述第四面在组装时平行于第四侧面;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弹性变形,所述第二凸起能进入第二凹槽或从第二凹槽脱出。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中框。可选的,所述弹性卡接结构包括位于内框侧面的第三卡接结构,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弯折部,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壳体;设于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组装时朝向边框的一侧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具有朝向正面的第五侧面和朝向背面的第六侧面,所述第六侧面平行于正面;设于所述边框内侧的用于容纳第三凸起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具有在组装时朝向正面的第五面和朝向背面的第六面,所述第六面在组装时与第六侧面平行且面接触,所述第五面在组装时与第五侧面之间具有间隙;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弹性变形,所述第三凸起能进入第三凹槽或从第三凹槽脱出;所述后壳在对应第二弯折部处设有第一开口。可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连接中框。可选的,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堵口件,所述堵口件由弹性材料构成,且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的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一侧的主凸起,所述主凸起远离基座一端设有箭头结构,所述箭头结构在垂直于主凸起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能通过弹性变形增大或减小;与所述主凸起设于基座同一侧的辅凸起,所述辅凸起远离基座一端设有弯折部;所述后壳设有第二开口,所述主凸起端部的箭头结构用于通过弹性变形插入所述第二开口中,所述辅凸起的弯折部用于将所述后壳夹在其与基座之间。可选的,所述内框的侧面包括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第二侧面,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侧面间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于第一侧面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于第二侧面处;所述第三卡接结构设于第三侧面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框架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框架结构;固定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内框中的目标结构。可选的,所述框架装置为电子画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将第一卡接结构卡合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第一凸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第一凹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沿BB’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第二凸起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第二凸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第二凹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沿CC’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第三凸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第三凹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第一开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堵口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堵口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中堵口件卡在第一开口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框架结构的内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1、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第三凸起;21、第一弯折部;211、第一弯折部第一端;212、第一弯折部第二端;22、第二弯折部;221、第二弯折部第一端;222、第二弯折部第二端;41、中框;42、后壳;421、第一开口;422、第二开口;49、正面;5、边框;51、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53、第三凹槽;59、卡合部;6、堵口件;61、基部;62、主凸起;63、辅凸起;711、第一侧面;712、第二侧面;713、第三侧面;714、第四侧面;715、第五侧面;716、第六侧面;721、第一面;722、第二面;723、第三面;724、第四面;725、第五面;726、第六面;9、工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其包括:内框,其具有正面、与正面相对的背面,以及连接在正面与背面间的侧面;内框用于固定目标结构;用于围绕内框的侧面设置的边框5;其中,内框与边框5间能通过至少一个卡接结构可拆卸的卡接连接。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框架结构包括内框,内框中可固定目标结构(如显示模组),且内框卡接在边框5内侧,这样,也就相当于将目标结构设于框架结构中。其中,内框与边框5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故其结构简单,且拆装操作简便。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其具有正面、与正面相对的背面,以及连接在正面与背面间的侧面;所述内框用于固定目标结构;用于围绕所述内框的侧面设置的边框;其中,所述内框与边框间能通过至少一个卡接结构可拆卸的卡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框,其具有正面、与正面相对的背面,以及连接在正面与背面间的侧面;所述内框用于固定目标结构;用于围绕所述内框的侧面设置的边框;其中,所述内框与边框间能通过至少一个卡接结构可拆卸的卡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内框的侧面的凸起,以及设于边框内侧的、用于容纳凸起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分为弹性卡接结构和非弹性卡接结构;其中,所述弹性卡接结构能通过弹性变形使其凸起进入对应凹槽或从对应凹槽中脱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包括壳体,壳体边框至少位于内框正面边缘区域的中框,以及至少位于内框背面的后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弹性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内框的侧面的第一凸起,其具有朝向正面的第一侧面和朝向背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于所述正面,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设于边框内侧的、用于容纳第一凸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在组装时朝向正面的第一面和朝向背面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在组装时与第二侧面平行且面接触;所述边框包含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组装时卡在中框正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间的夹角在30度~60度;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平行,且第一面在组装时与第一侧面之间具有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具有位于内框侧面的侧部,所述第一凸起设于侧部组装时朝向边框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结构包括位于内框侧面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弯折部,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壳体;设于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组装时朝向边框的一侧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具有朝向正面的第三侧面和朝向背面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间的夹角在40度~90度,所述第四侧面与正面间的夹角在0度~25度;设于边框内侧的、用于容纳第二凸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在组装时朝向正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妍曹磊房德利李慧军周俊仕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