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72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潜水贯流泵安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包括泵体、四个支撑柱、第一限位机构、预埋底板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预埋底部设置在混凝土上,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预埋底板上,所述泵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滚轮,所述支撑柱地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泵体吊起并下放到指定位置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滚轮与滑轨之间的自适应,泵体安装更加方便,而且会在泵体下落过程中提高其下放精度和稳定性。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submersible tubular pu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of submersible tubular pump, and discloses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submersible tubular pump, including pump body, four support columns, first limit mechanism, embedded bottom plate and second limit mechanism. The pre-embedded bottom is arranged on concrete, the first limit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pre-embedded bottom plate, and a set of support columns are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pump body. A second limit mechanism is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 column. The first limit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roller.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 column ground,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self-adaption between the roller and the slide rail, but also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pump body during the process of lifting and lowering the pump body to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潜水贯流泵安装
,具体为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潜水贯流泵是水利工程的设备之一,由于泵体的体积较大,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将泵体分为三个单体进行分体式安装,并逐一进行调试,较为不便,因此,现有较为可靠的方式,都是将泵体整体组装完毕,然后将其一次性进行安装。目前,常见的安装结构较为简单,其轨道一般是固定安装在预埋底板上,在将吊起的泵体下方时,经常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手动调整两个轨道之间的间距,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人工手动调整误差较大,这都为泵体的安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包括泵体、四个支撑柱、第一限位机构、预埋底板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预埋底部设置在混凝土上,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预埋底板上,所述泵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滚轮,所述支撑柱地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位移槽、支撑板、支板、第一滚轴、滑轨和自适应组件,所述预埋底板顶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一组位移槽,且所述位移槽内腔的顶部为贯穿式结构,所述位移槽内腔的顶部穿插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正面与背面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板,两个所述支板之间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轴,且所述第一滚轴的直径与所述位移槽内腔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板的顶面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面铰接有自适应组件。优选的,所述自适应组件包括连杆、升降杆、套管、强力弹簧和螺纹套,所述滑轨的一侧面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部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壁的底部焊接有强力弹簧,且所述强力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升降杆的底端焊接,所述套管的上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螺牙,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与所述泵体的底部均焊接有垫板,且所述垫板为光滑的不锈钢板。优选的,所述预埋底板顶面的中部开设有容纳槽,且所述套管的底端焊接在所述容纳槽内壁的底部,所述预埋底板顶面的两侧均焊接有一组支撑梁,两个所述支撑梁相对一侧面的顶部均焊接有校准轻轨,且所述校准轻轨的底部向所述泵体一侧倾斜15度。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面安装有限位轮。优选的,所述滑轨内侧壁的顶部与所述滚轮两侧面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滑轨内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滚轴,且所述滑轨内壁的两侧与其内部两个所述辅助滚轴相对的一侧面分别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滑轨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滚轴,且所述第二滚轴的底面与所述预埋底板的顶面活动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泵体被吊起下放过程中,两个垫板接触并通过向下压缩强力弹簧,升降杆下降并通过两侧的连杆推动滑轨运动,此时,两侧的滑轨分别反向运动,滚轮进入到滑轨内腔之后,会自动对滑轨内壁两侧施加作用力,让两侧的滑轨之间距离与两侧滚轮之间的距离自适应,之后将螺纹套与升降杆螺纹连接即可对滑轨进行位置固定,从而实现在滚轮与滑轨接触时,能够让两者实现自适应,更加便于泵体的安装。校准轻轨和限位轮的设置,使得在泵体下放过程中,保障限位轮进入校准轻轨内腔即可在前后方向对泵体进行校准,而校准轻轨的导向作用,能够让泵体下降时,其竖直中线始终与两个校准轻轨之间的中点重合,确保泵体的下放轨迹为竖直线,不会发生左右偏离,更进一步的,校准轻轨配合限位轮还能够通过稳定泵体,减少泵体下放时的晃动,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适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泵体;2:支撑柱;3:第一限位机构;301:第一连接板;302:滚轮;4:预埋底板;5:第二限位机构;501:位移槽;502:支撑板;503:支板;504:第一滚轴;505:滑轨;506:自适应组件;5061:连杆;5062:升降杆;5063:套管;5064:强力弹簧;5065:螺纹套;6:垫板;7:校准轻轨;8:限位轮;9:辅助滚轴;10:第二滚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包括泵体1、四个支撑柱2、第一限位机构3、预埋底板4和第二限位机构5,预埋底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撑柱2,支撑柱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机构5,第一限位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和滚轮302,支撑柱2地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01,两个第一连接板301之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302,第二限位机构5包括位移槽501、支撑板502、支板503、第一滚轴部设置在混凝土上,第一限位机构3设置在预埋底板4上,泵体504、滑轨505和自适应组件506,预埋底板4顶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一组位移槽501,且位移槽501内腔的顶部为贯穿式结构,位移槽501内腔的顶部穿插有支撑板502,支撑板502正面与背面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板503,两个支板503之间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轴504,且第一滚轴504的直径与位移槽501内腔的高度相同,支撑板502的顶面焊接有滑轨505,滑轨505的一侧面铰接有自适应组件506,自适应组件506包括连杆5061、升降杆5062、套管5063、强力弹簧5064和螺纹套5065,滑轨505的一侧面铰接有连杆5061,连杆5061的一端铰接有升降杆5062,升降杆5062的下部套设有套管5063,套管5063内壁的底部焊接有强力弹簧5064,且强力弹簧5064的顶部与升降杆5062的底端焊接,套管5063的上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065,在泵体1被吊起下放过程中,两个垫板6接触并通过向下压缩强力弹簧5064,升降杆5062下降并通过两侧的连杆5061推动滑轨505运动,此时,两侧的滑轨505分别反向运动,滚轮302进入到滑轨505内腔之后,会自动对滑轨505内壁两侧施加作用力,让两侧的滑轨505之间距离与两侧滚轮302之间的距离自适应,之后将螺纹套5065与升降杆5062螺纹连接即可对滑轨505进行位置固定,从而实现在滚轮302与滑轨505接触时,能够让两者实现自适应,更加便于泵体1的安装;升降杆5062外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螺牙,升降杆5062的顶端与泵体1的底部均焊接有垫板6,且垫板6为光滑的不锈钢板,通过设置垫板6为光滑的不锈钢板,使得两个垫板6在接触过程中,两者之间水平方向作用力小,可以防止升降杆5062受到水平力造成损坏;预埋底板4顶面的中部开设有容纳槽,且套管5063的底端焊接在容纳槽内壁的底部,预埋底板4顶面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包括泵体(1)、四个支撑柱(2)、第一限位机构(3)、预埋底板(4)和第二限位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底部设置在混凝土上,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设置在预埋底板(4)上,所述泵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机构(5);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和滚轮(302),所述支撑柱(2)地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0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301)之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302);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包括位移槽(501)、支撑板(502)、支板(503)、第一滚轴(504)、滑轨(505)和自适应组件(506),所述预埋底板(4)顶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一组位移槽(501),且所述位移槽(501)内腔的顶部为贯穿式结构,所述位移槽(501)内腔的顶部穿插有支撑板(502),所述支撑板(502)正面与背面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板(503),两个所述支板(503)之间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轴(504),且所述第一滚轴(504)的直径与所述位移槽(501)内腔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板(502)的顶面焊接有滑轨(505),所述滑轨(505)的一侧面铰接有自适应组件(5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包括泵体(1)、四个支撑柱(2)、第一限位机构(3)、预埋底板(4)和第二限位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底部设置在混凝土上,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设置在预埋底板(4)上,所述泵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机构(5);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和滚轮(302),所述支撑柱(2)地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0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301)之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302);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包括位移槽(501)、支撑板(502)、支板(503)、第一滚轴(504)、滑轨(505)和自适应组件(506),所述预埋底板(4)顶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一组位移槽(501),且所述位移槽(501)内腔的顶部为贯穿式结构,所述位移槽(501)内腔的顶部穿插有支撑板(502),所述支撑板(502)正面与背面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板(503),两个所述支板(503)之间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轴(504),且所述第一滚轴(504)的直径与所述位移槽(501)内腔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板(502)的顶面焊接有滑轨(505),所述滑轨(505)的一侧面铰接有自适应组件(5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贯流泵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组件(506)包括连杆(5061)、升降杆(5062)、套管(5063)、强力弹簧(5064)和螺纹套(5065),所述滑轨(505)的一侧面铰接有连杆(5061),所述连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进宋天涯宋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