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构、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2719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缩机构、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压缩机构包括气缸(10)和可偏心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10)内的活塞(20),气缸上设置有滑片槽(11),滑片槽中安装有滑片(30),所述滑片(30)的靠近所述活塞(20)的一端止抵在所述活塞(20)上;在气缸中形成第一压缩腔(12),活塞能够压缩第一压缩腔中的气体;在滑片槽中形成第二压缩腔(11a),滑片在活塞的带动下压缩第二压缩腔内的气体;压缩机构包括用于减小第二压缩腔排气噪音的第一消音器组件(40),第一消音器组件与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11a‑1)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一消音器组件的存在,减小了第二压缩腔排气噪音,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Compressor mechanism,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xchange, and discloses a compressor mechanism, a compressor and a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The compressor mechanism comprises a cylinder (10) and a piston (20) rotatably and eccen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10). A slide groove (11) is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and a slide (30) is installed in the slide groove. The end of the slide (30) is close to the piston (20) and is terminated on the piston (20). A first compression chamber (12) is formed in the cylinder, and the piston can compress the gas in the first compression chamber; a second compression chamber (11a) is formed in the slider groove, and the slider compresses the gas in the second compression chamber driven by the piston; the compressor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silencer assembly (40) for reducing the exhaust noise of the second compression chamber, and a first silencer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haust passage (11a_1) of the second compression chamber. Tong.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exhaust noise of the second compression chamber is reduced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first muffler component,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to real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构、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构、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而压缩机构是压缩机的核心。一般地,压缩机可以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压缩机,其中,旋转式压缩机是直接带动旋转活塞作旋转运动来完成对制冷剂蒸气的压缩。压缩机应用在很多家用电器中,以空调系统为例,在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制热能力将大幅度衰减,无法达到用户需热量的需求。这是因为:1)在冬季,温度较低,压缩机在低温环境下吸气口处制冷剂密度较小,导致制冷剂吸入量降低,进而影响空调系统的制热量;2)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空调系统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差异悬殊,节流后会闪发出大量气体,导致蒸发器不同流路间制冷剂分配不均匀,影响蒸发器换热效率;3)由于这些闪发气体进入蒸发器吸收的热量较小,而挤占蒸发器管道空间却很大,使管道很大表面积失去液体传导的功能,进一步影响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以旋转式压缩机为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气体冷媒喷射方式的双缸式压缩机,然而这样会大大增加成本,而且能效或制热能力提升不明显,则会导致性价比较低。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又提出了独立压缩结构的想法,具体就是增加一个独立的滑片压缩腔,也就是下文中所指的第二压缩腔。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这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主要包括气缸10,所述气缸10上设置有滑片槽11和气阀组件槽13,压缩机构还包括可偏转地设置在气缸10内的活塞20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滑片槽11和气阀组件槽13中的滑片30和气阀组件70,其中,气阀组件70包括阀板71、分别位于阀板71两侧的吸气阀72和排气阀73以及升程限位器74。其中,在气缸10中形成第一压缩腔12,并在滑片槽中形成第二压缩腔11a,气体从这样第二压缩腔的吸气通道11a-2进入第二压缩腔11a并在第二压缩腔11a中被滑片30压缩,而工作时,第二压缩腔11a吸入的气体为处于中间压力的气体(即并不是最初的低压气体),这样一方面可以回收一部分膨胀功,另一方面降低了进入蒸发器低压制冷剂干度,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然而,第二压缩腔的增加虽然解决了上述缺陷,但是却又带来了新的缺陷,即第二压缩腔的增加了压缩机的噪音,而且由于空间等原因传统的压缩机针对第二压缩腔排气噪音问题很难得到改善,进而影响制冷循环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第二压缩腔排气噪音问题,提供一种压缩机构,该压缩机构能够降低第二压缩腔排气噪音。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压缩机构的压缩机以及包括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和可偏心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内的活塞,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滑片槽,所述滑片槽中安装有滑片,所述滑片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止抵在所述活塞上;在所述气缸中形成第一压缩腔,所述活塞能够压缩所述第一压缩腔中的气体;在所述滑片槽中形成第二压缩腔,所述滑片在所述活塞的带动下压缩所述第二压缩腔内的气体;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用于减小所述第二压缩腔排气噪音的第一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二压缩腔具有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消音器组件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气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构包括用于减小所述第一压缩腔排气噪音的第二消音器,所述第二消音器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气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两侧的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第一消音器组件为设置在所述上轴承上的排气通孔,所述排气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二压缩腔的一侧形成第一消音器进气口,所述排气通孔的远离所述第二压缩腔的一侧形成第一消音器排气口,所述第一消音器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气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消音器排气口设置在所述上轴承上并从所述排气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消音器并将所述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消音器连通。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两侧的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第一消音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轴承上的排气通孔以及固定在所述上轴承的远离所述气缸的侧面上的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一消音器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一消音器排气口,所述排气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二压缩腔的一端形成第一消音器进气口,所述第一消音器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气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消音器固定在所述上轴承的远离所述气缸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消音器与所述第二消音器一体形成。优选地,所述气缸上设置有与所述滑片槽连通的气阀组件槽,所述气阀组件槽位于所述滑片槽的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气阀组件槽中的气阀组件,所述气阀组件包括阀板以及位于所述阀板两侧的吸气阀和排气阀。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形成在所述气缸的靠近所述上轴承的一侧上和/或形成在所述阀板。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所述压缩机构。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包括所述的压缩机。在本技术中,由于第一消音器组件的存在,使得工作时滑片在压缩第二压缩腔中的气体并排气时产生的噪音能够通过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进入第一消音器组件,从而达到减小第二压缩腔排气噪音的目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气缸阀板组件装配图;图3是图2的爆炸图;图4和图5分别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压缩机构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6是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的压缩机单体的噪音测试结构图;图7和图8分别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压缩机构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9和图10分别为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压缩机构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11和图12分别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压缩机构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构的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4是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构的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5是本技术提供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气缸;11-滑片槽;11a-第二压缩腔;11a-1第二压缩腔的排气通道;11a-2第二压缩腔的吸气通道;11a-3第二吸气孔;11a-4第二排气孔;12-第一压缩腔;13-气阀组件槽;14-第一吸气口;15-第一排气口;20-活塞;30-滑片;40-第一消音器组件;41-第一消音器排气口;42-排气通孔;43-第一消音器;50-第二消音器;61-上轴承;62-下轴承;70-气阀组件;71-阀板;72-吸气阀;73-排气阀;74-升程限位器;100-压缩机;200-第一节流元件;300-闪蒸器;400-第二节流元件;500-第一换热器;600-四通阀;700-第二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10)和可偏心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10)内的活塞(20),所述气缸(10)上设置有滑片槽(11),所述滑片槽(11)中安装有滑片(30),所述滑片(30)的靠近所述活塞(20)的一端止抵在所述活塞(20)上;在所述气缸(10)中形成第一压缩腔(12),所述活塞(20)能够压缩所述第一压缩腔(12)中的气体;在所述滑片槽(11)中形成第二压缩腔(11a),所述滑片(30)在所述活塞(20)的带动下压缩所述第二压缩腔(11a)内的气体;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用于减小所述第二压缩腔(11a)排气噪音的第一消音器组件(40),所述第二压缩腔(11a)具有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11a‑1),所述第一消音器组件(40)与所述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11a‑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10)和可偏心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10)内的活塞(20),所述气缸(10)上设置有滑片槽(11),所述滑片槽(11)中安装有滑片(30),所述滑片(30)的靠近所述活塞(20)的一端止抵在所述活塞(20)上;在所述气缸(10)中形成第一压缩腔(12),所述活塞(20)能够压缩所述第一压缩腔(12)中的气体;在所述滑片槽(11)中形成第二压缩腔(11a),所述滑片(30)在所述活塞(20)的带动下压缩所述第二压缩腔(11a)内的气体;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用于减小所述第二压缩腔(11a)排气噪音的第一消音器组件(40),所述第二压缩腔(11a)具有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11a-1),所述第一消音器组件(40)与所述第二压缩腔排气通道(11a-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包括用于减小所述第一压缩腔(12)排气噪音的第二消音器(50),所述第二消音器(50)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气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气缸两侧的上轴承(61)和下轴承(62),所述第一消音器组件(40)为设置在所述上轴承(61)上的排气通孔,所述排气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二压缩腔(11a)的一侧形成第一消音器进气口,所述排气通孔的远离所述第二压缩腔(11a)的一侧形成第一消音器排气口(41),所述第一消音器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排气通道(11a-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器排气口(41)设置在所述上轴承(61)上并从所述排气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消音器(50)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