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凤平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61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表面位置处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三螺栓,所述纵梁的两端位置处均通过安装底座、第三螺栓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容纳槽,且横梁的一侧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螺纹杆固定座,所述横梁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纵梁的表面位置处对称间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可延伸横梁、第二可延伸横梁、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第二滑槽、双螺纹杆,转动双螺纹杆时,第一推板、第二推板可以沿着第二滑槽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运动,可以便捷有效地改变横梁的跨度。

A Composite Column of Building Stee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column of steel structure for building, which comprises a longitudinal beam. The installation base is fixed at both ends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wo third bolts are symmetrically threaded at the surface posi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base. The two ends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ross beam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base and the third bolt,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cross beam are provided with accommod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first extendable cross beam, a second extendable cross beam, a second extendable cross beam, a first push plate, a second push plate, a second slide groove and a double thread rod, and rotates. When moving the twin-screw rod, the first push plate and the second push plate can move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long the second chute respectively, which can conveniently and effectively change the span of the cross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
,具体是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但现有的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大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构建后再浇注,组合安装速度慢,结构浪费材料较多,并且无法便捷快速地改变横梁跨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组合安装速度慢、结构浪费材料较多、无法便捷快速地改变横梁跨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两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表面位置处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三螺栓,所述纵梁的两端位置处均通过安装底座、第三螺栓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容纳槽,且横梁的一侧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螺纹杆固定座,所述横梁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纵梁的表面位置处对称间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且纵梁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附贴柱,所述附贴柱的外侧表面位置处间隔对称设置有四个合页,且附贴柱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斜杆,所述横梁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槽的表面位置处间隔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一滑槽通过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有滑块固定件,所述滑块固定件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合页,且滑块固定件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第一支撑斜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斜杆的一端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栓,且第二支撑斜杆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杆,所述第一支撑斜杆的侧面位置处间隔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固定件的竖直方向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的两侧位置处通过容纳槽分别放置有第二可延伸横梁、第一可延伸横梁,所述第一可延伸横梁、第二可延伸横梁的一端表面位置处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第二可延伸横梁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可延伸横梁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可延伸横梁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推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固定座、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的表面位置处均贯穿有双螺纹杆,所述双螺纹杆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旋动六棱柱,且双螺纹杆的两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圆形挡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螺纹杆的表面旋动六棱柱的左右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正螺纹、反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第一可延伸横梁、第二可延伸横梁、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第二滑槽、双螺纹杆,转动双螺纹杆时,第一推板、第二推板可以沿着第二滑槽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运动,可以便捷有效地改变横梁的跨度。2、本技术设置了安装孔、安装槽,第二个建筑钢结构组合柱的第一可延伸横梁一端可进入第二可延伸横梁的一侧位置处开设的安装槽内,然后对准安装孔,插入螺栓并拧紧,达到快速组合安装两个建筑钢结构组合柱的目的。3、本技术设置了合页、第一支撑斜杆,第二支撑斜杆,滑块固定件、第一滑槽,第一支撑斜杆和第二支撑斜杆的支点可以移动至最适位置,达到了更加的稳定支撑的目的。4、本技术设置了支撑杆,增强支撑力,强化支撑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中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中第一可延伸横梁、第二可延伸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中第一支撑斜杆和第一支撑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螺纹杆;2、螺纹杆固定座;3、第一螺栓;4、滑块固定件;5、第一螺纹孔;6、第一可延伸横梁;7、安装孔;8、容纳槽;9、第二可延伸横梁;10、第一滑槽;11、第一支撑斜杆;12、第二支撑斜杆;13、支撑杆;14、圆形挡片;15、横梁;16、第二螺纹孔;17、第一推板;18、旋动六棱柱;19、第二推板;20、安装槽;21、正螺纹;22、反螺纹;23、附贴柱;24、合页;25、安装底座;26、第二螺栓;27、第三螺栓;28、纵梁;29、第二滑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包括纵梁28,纵梁28的两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25,安装底座25的表面位置处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三螺栓27,纵梁28的两端位置处均通过安装底座25、第三螺栓27固定连接有横梁15,横梁15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容纳槽8,且横梁15的一侧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螺纹杆固定座2,横梁15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槽29,纵梁28的表面位置处对称间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3,且纵梁28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连接有两个附贴柱23,附贴柱23的外侧表面位置处间隔对称设置有四个合页24,且附贴柱23通过合页24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斜杆12,横梁15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0。在图1和2中:第一滑槽10的表面位置处间隔开设有第一螺纹孔5,且第一滑槽10通过第一螺纹孔5螺纹连接有滑块固定件4,滑块固定件4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合页24,且滑块固定件4通过合页24活动铰接有第一支撑斜杆11,松开螺栓时,滑块固定件4可沿着第一滑槽10带动第一支撑斜杆11进行滑动。在图1和5中:第二支撑斜杆12的一端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栓26,且第二支撑斜杆12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杆11,第一支撑斜杆11的侧面位置处间隔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6,当需要活动第一支撑斜杆11时,松开第二螺栓26,滑块固定件4可沿着第一滑槽10带动第一支撑斜杆11进行滑动至理想位置,然后将第二螺栓26对准第一支撑斜杆11的侧面位置处间隔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6,拧紧第二螺栓26即可达到固定第一支撑斜杆11和第二支撑斜杆12的目的。在图1中:滑块固定件4的竖直方向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增加支撑力,强化支撑结构。在图2中:横梁15的两侧位置处通过容纳槽8分别放置有第二可延伸横梁9、第一可延伸横梁6,第一可延伸横梁6、第二可延伸横梁9的一端表面位置处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7,第二可延伸横梁9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20,第二个建筑钢结构组合柱的第一可延伸横梁6一端可进入第二可延伸横梁9的一侧位置处开设的安装槽20内,然后对准安装孔7,插入螺栓并拧紧,达到快速组合安装两个建筑钢结构组合柱的目的。在图4中:第一可延伸横梁6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推板19,第二可延伸横梁9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一推板17,第一推板17、第二推板19均可沿着第二滑槽29进行滑动。在图1中:螺纹杆固定座2、第一推板17、第二推板19的表面位置处均贯穿有双螺纹杆1,双螺纹杆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旋动六棱柱18,且双螺纹杆1的两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圆形挡片14,转动双螺纹杆1可以达到推动第一推板17、第二推板19的目的,螺纹杆固定座2将双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包括纵梁(28),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8)的两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25),所述安装底座(25)的表面位置处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三螺栓(27),所述纵梁(28)的两端位置处均通过安装底座(25)、第三螺栓(27)固定连接有横梁(15),所述横梁(15)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容纳槽(8),且横梁(15)的一侧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螺纹杆固定座(2),所述横梁(15)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槽(29),所述纵梁(28)的表面位置处对称间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3),且纵梁(28)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连接有两个附贴柱(23),所述附贴柱(23)的外侧表面位置处间隔对称设置有四个合页(24),且附贴柱(23)通过合页(24)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斜杆(12),所述横梁(15)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包括纵梁(28),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8)的两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安装底座(25),所述安装底座(25)的表面位置处对称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三螺栓(27),所述纵梁(28)的两端位置处均通过安装底座(25)、第三螺栓(27)固定连接有横梁(15),所述横梁(15)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容纳槽(8),且横梁(15)的一侧表面位置处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螺纹杆固定座(2),所述横梁(15)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槽(29),所述纵梁(28)的表面位置处对称间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3),且纵梁(28)通过第一螺栓(3)固定连接有两个附贴柱(23),所述附贴柱(23)的外侧表面位置处间隔对称设置有四个合页(24),且附贴柱(23)通过合页(24)活动铰接有第二支撑斜杆(12),所述横梁(15)的表面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0)的表面位置处间隔开设有第一螺纹孔(5),且第一滑槽(10)通过第一螺纹孔(5)螺纹连接有滑块固定件(4),所述滑块固定件(4)的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合页(24),且滑块固定件(4)通过合页(24)活动铰接有第一支撑斜杆(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斜杆(12)的一端侧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平裴兆贞
申请(专利权)人:王凤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