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状C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45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棒状Co

A rod-like Co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d-shaped 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状Co2+掺杂的NaYF4:Yb3+,Er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纳米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调控Co2+的掺杂量来制备一种棒状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方法以及制备的发光纳米材料。
技术介绍
镧系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CNP)呈现更多的优点,如具有长的荧光寿命(微秒至毫秒),窄的吸收和发射带宽(<10nm),高的量子产率,低毒性。在上转换发光过程中,使用生物组织窗口的近红外光激发,产生的光损伤小,由生物组织和水产生的光散射和吸收较少,荧光背景低,组织穿透度高。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UCNP)发光过程不同于传统荧光试剂的下转换发光过程,它们能将近红外长波长激发辐射转换成短波长可见光。上转换过程即以连续吸收两光子或多光子为特点的非线形光学过程,由于这是一种通过吸收低能量光子,发射高能量光子的过程,与stokes规律相反,因此上转换也被称为反stokes发光。目前,氟化物为基质的UCNP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因为它们具有低光子能量和高化学稳定性。现有技术以NaYF4为基质的UCNP,以油酸和十八烯为反应溶剂,调节反应时间及Na掺杂比例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晶体,如纳米球、纳米棒、纳米棱柱、纳米片及大的超晶格型纳米。通过掺杂不同稀土发光中心或调节稀土掺杂浓度,可以增加UCNP发光强度及实现多色上转换发光,这些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许多潜在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过渡金属Co2+作为掺杂元素,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棒状Co2+掺杂的具有磁性和上转换发光性质的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发光纳米材料。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棒状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不同比例的镧系稀土离子Ln3+和Co2+加入到盛有油酸和十八烯的容器中,加热搅拌,至烧瓶内固体全部溶解至澄清,冷却至室温;所述Ln3+为Y3+、Yb3+以及Er3+;(2)将含有NaOH和NH4F的甲醇溶液逐滴缓慢加入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升温至110-120℃继续反应,去除甲醇后,将反应温度升至280-300℃,反应1-2h,冷却至室温;(3)向步骤(2)生成的纳米粒子洗涤后,超声分散在环己烷中,即得到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所述洗涤包括以下步骤: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醇,从反应体系中沉淀纳米粒子,离心分离,去除上清液,将得到的纳米粒子分散于环己烷中,洗涤,随后加入乙醇,离心,按照上述步骤重复两次。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Co2+的前驱体是CoCl2;镧系稀土离子的前驱体是稀土盐酸盐。优选地,所述镧系稀土离子的前驱体为YCl3、YbCl3以及ErCl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Y3+、Yb3+、Er3+以及Co2+的摩尔比为30-70:15-20:2-5:10-4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油酸和十八烯的体积比为8-10:10-15。优选地,步骤(3)中,按Co2+在物质中所占的摩尔比计,所述Co2+的掺杂量为10%-40%。优选地,步骤(2)中,去除甲醇后,将反应温度升至300℃,反应1h。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过程在无氧氮气保护下进行,保证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Y3+与NaOH的摩尔比为1:3-9,所述Y3+与NH4F的摩尔比为1:5-15。上述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得到的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优选地,按Co2+所占的摩尔比计,所述发光纳米材料Co2+的掺杂量为10%-40%。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钴离子掺杂量的不同,改变纳米粒子的形貌从球形变为棒形,棒形相对于球状的纳米晶的荧光强度大,上转换发光强度强;(2)本专利技术通过掺杂钴离子,可以增加UCNP发光强度及实现多色上转换发光,这些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许多潜在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粒子的TEM图,其中a为NaYF4:10%Co,20%Yb,2%Er纳米粒子的TEM图,b为NaYF4:20%Co,20%Yb,2%Er纳米粒子的TEM图;c为NaYF4:30%Co,20%Yb,2%Er纳米粒子的TEM图,d为NaYF4:40%Co,20%Yb,2%Er纳米粒子的TEM图;图2为NaYF4:30%Co,20%Yb,2%Er纳米粒子的动态光散射(DSL)粒径分布图;图3不同Co2+掺杂比例的NaYF4:20%Yb,2%Er纳米晶在同浓度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制备NaYF4:10%Co,20%Yb,2%Er纳米粒子:按量称取摩尔比为68:20:2:10的YCl3、YbCl3、ErCl3和CoCl2,YCl3、YbCl3、ErCl3和CoCl2的总量为1mmol,加入到盛有8.3mL油酸(OA)和15mL十八烯(ODE)的三颈烧瓶中,放在加热磁力搅拌器上,升温至120℃,反应至烧瓶内固体全部溶解至澄清,冷却至室温,将溶解在5mL甲醇内的2.5mmolNaOH和4mmolNH4F的混合溶液逐滴缓慢加入其中,升温至110℃继续反应,待甲醇完全去除后,快速升温至300℃搅拌反应1h,冷却至常温,加入乙醇,离心分离纳米粒子,所得纳米粒子经环己烷以及乙醇重复洗涤两次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被重新分散在环己烷中,整个实验过程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实施例2:制备NaYF4:20%Co,20%Yb,2%Er纳米粒子。按量称取摩尔比为58:20:2:20的YCl3、YbCl3、ErCl3和CoCl2,YCl3、YbCl3、ErCl3和CoCl2的总量为1mmol,加入到盛有8.3mL油酸(OA)和15mL十八烯(ODE)的三颈烧瓶中,放在加热磁力搅拌器上,升温至120℃,反应至烧瓶内固体全部溶解至澄清,冷却至室温,将溶解在5mL甲醇内的2.5mmolNaOH和4mmolNH4F的混合溶液逐滴缓慢加入其中,升温至110℃继续反应,待甲醇完全去除后,快速升温至300℃搅拌反应1h,冷却至常温,加入乙醇,离心分离纳米粒子,所得纳米粒子经环己烷以及乙醇重复洗涤两次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被重新分散在环己烷中,整个实验过程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实施例3:制备NaYF4:30%Co,20%Yb,2%Er纳米粒子。按量称取摩尔比为48:20:2:30的YCl3、YbCl3、ErCl3和CoCl2,YCl3、YbCl3、ErCl3和CoCl2的总量为1mmol,加入到盛有8.3mL油酸(OA)和15mL十八烯(ODE)的三颈烧瓶中,放在加热磁力搅拌器上,升温至120℃,反应至烧瓶内固体全部溶解至澄清,冷却至室温,将溶解在5mL甲醇内的2.5mmolNaOH和4mmolNH4F的混合溶液逐滴缓慢加入其中,升温至110℃继续反应,待甲醇完全去除后,快速升温至300℃搅拌反应1h,冷却至常温,加入乙醇,离心分离纳米粒子,所得纳米粒子经环己烷以及乙醇重复洗涤两次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被重新分散在环己烷中,整个实验过程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实施例4:制备NaYF4:40%Co,20%Yb,2%Er纳米粒子。按量称取摩尔比为38:20:2:40的Y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状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状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不同比例的镧系稀土离子Ln3+和Co2+的前驱体加入到盛有油酸和十八烯的容器中,加热搅拌,至烧瓶内固体全部溶解至澄清,冷却至室温;所述Ln3+为Y3+、Yb3+以及Er3+;(2)将含有NaOH和NH4F的甲醇溶液逐滴缓慢加入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升温至110-120℃继续反应,去除甲醇后,将反应温度升至280-300℃,反应1-2h,冷却至室温;(3)向步骤(2)生成的纳米粒子洗涤后,超声分散在环己烷中保存,即得到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Co2+的前驱体是CoCl2;镧系稀土离子的前驱体是稀土盐酸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镧系稀土离子的前驱体为YCl3、YbCl3以及ErCl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状Co2+掺杂的NaYF4:Yb3+,Er3+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Y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奡王亚穷蒋雪峰沈健黄晓华邓芸芸胡瑾杨明月翟珂邓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