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211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安全、稳定、高效的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架、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均倾斜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左支架的上端和所述右支架的上端相互靠近,所述左支架的下端外侧和所述右支架的下端外侧均设置有与声屏障板构件相适配的若干个支撑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的技术领域。

A Transportation Support Device for Noise Barrier Plate Componen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port support device for sound barrier plate components, aiming at providing a safe, stable and efficient transport support device for sound barrier plate components.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chassis, a left bracket and a right bracket. The left bracket and the right bracket are arranged on the chassis obliquely and symmetrically. The upper end of the left bracket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right bracket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A number of supporting steps are arranged on the lower outer side of the left bracket and the lower outer side of the right bracket,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sound barrier plate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transport support device of the sound barrier plate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支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声屏障板构件运输一般采用木方和绳索捆绑的方式,这种运输方式有如下不足:1、采用木方和绳索捆绑,运输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构件可能造成滑落;2、构件在运输过程中,成品保护不到位,容易缺角,开裂,导致二次修补;3、工人装车费事费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高效的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底架、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均倾斜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左支架的上端和所述右支架的上端相互靠近,所述左支架的下端外侧和所述右支架的下端外侧均设置有与声屏障板构件相适配的若干个支撑台阶。进一步,所述底架上设置有两个底部支撑柱,两个所述底部支撑柱分别位于所述左支架的下端的中间和所述右支架的下端的中间,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台阶的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所述左支架的外侧中部和所述右支架的外侧中部均设置有支撑横梁。进一步,所述左支架的外侧上部和所述右支架的外侧上部均设置有若干个上部支撑柱。进一步,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根加强梁。进一步,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均包括左槽钢、右槽钢和连接槽钢,所述左槽钢的下端和所述右槽钢的下端均与所述底架相连接,所述左槽钢的上端和所述右槽钢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槽钢相连接,所述左槽钢和所述右槽钢之间还设置有交叉设置的斜支撑杆。进一步,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吊环。进一步,所述支撑台阶的外侧面和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柔性支撑垫。进一步,所述支撑横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柔性支撑垫。进一步,所述上部支撑柱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柔性支撑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设计了专用运输架,对构件与支架连接部位采用柔性支撑垫设计,确保构件在运输和装卸车期间不受破损;一个支撑架放置两块板,述左支架的上端、所述右支架和所述加强梁一起构成A字形,符合几何学稳定原理,安全可靠。同时装卸车对支撑架直接吊装,避免了构件多次直接受力导致的隐形裂缝,具体优点如下:1、本技术有效解决了构件在装卸车及运输过程的构件受损问题;2、使用本技术,由于本技术结构自身稳定,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3、构件通过支撑架装卸车,可以提高效率,提高标准化操作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底架1、左支架2和右支架3,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均倾斜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所述左支架2的上端和所述右支架3的上端相互靠近,所述左支架2的下端外侧和所述右支架3的下端外侧均设置有与声屏障板构件17相适配的若干个支撑台阶4,所述声屏障板构件17下端的缺口能很好地放置在所述支撑台阶4上,而且所述声屏障板构件17的整体往内倾斜,能有效防止所述声屏障板构件17掉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两个底部支撑柱5,两个所述底部支撑柱5分别位于所述左支架2的下端的中间和所述右支架3的下端的中间,所述支撑柱5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台阶4的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2的外侧中部和所述右支架3的外侧中部均设置有支撑横梁6。所述支撑横梁6能对所述声屏障板构件17的中部形成很好的支撑作用,使得所述声屏障板构件17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对所述声屏障板构件17总成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2的外侧上部和所述右支架3的外侧上部均设置有若干个上部支撑柱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之间设置有若干根加强梁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均包括左槽钢9、右槽钢10和连接槽钢11,所述左槽钢9的下端和所述右槽钢10的下端均与所述底架1相连接,所述左槽钢9的上端和所述右槽钢10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槽钢11相连接,所述左槽钢9和所述右槽钢10之间还设置有交叉设置的斜支撑杆16。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吊环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的连接处的左右对称设置有一个所述吊环12,方便吊装,同时也提高了吊装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阶4的外侧面和所述支撑柱5的顶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柔性支撑垫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横梁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柔性支撑垫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支撑柱7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柔性支撑垫15。本技术应用于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的
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包括底架(1)、左支架(2)和右支架(3),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均倾斜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所述左支架(2)的上端和所述右支架(3)的上端相互靠近,所述左支架(2)的下端外侧和所述右支架(3)的下端外侧均设置有与声屏障板构件相适配的若干个支撑台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包括底架(1)、左支架(2)和右支架(3),所述左支架(2)和所述右支架(3)均倾斜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所述左支架(2)的上端和所述右支架(3)的上端相互靠近,所述左支架(2)的下端外侧和所述右支架(3)的下端外侧均设置有与声屏障板构件相适配的若干个支撑台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置有两个底部支撑柱(5),两个所述底部支撑柱(5)分别位于所述左支架(2)的下端的中间和所述右支架(3)的下端的中间,所述支撑柱(5)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台阶(4)的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2)的外侧中部和所述右支架(3)的外侧中部均设置有支撑横梁(6)。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2)的外侧上部和所述右支架(3)的外侧上部均设置有若干个上部支撑柱(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屏障板构件运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兰英零东烈梁法全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易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