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111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1:07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包括靠背侧板、靠背腰托、控制组件和两个绕轮组;当需要调节靠背腰托的形状,首先对旋转手柄施加外力向内推动旋转手柄或向外拉旋转手柄,使得旋转手柄上的其中一个传动销与对应的传动轮相配合,另外一个传动销则与相对应得传动轮分离;然后转动旋转手柄,旋转手柄带动花键转轴转动,花键通过传动销带动对应的传动轮,传动轮通过外凹槽与绕线轮上的凸板配合使绕线轮转动,绕线轮转动使调节钢丝相应收紧或放松,调节钢丝带动靠背腰托的形状改变实现靠背腰托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控制靠背腰托可在四个方向上调整其形状。

A Four-Directional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the Backrest and Lower Bracket of Automobile Seat

A four-way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automobile seat backrest and waist bracket includes backrest plate, backrest bracket, control component and two windings. When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shape of backrest and waist bracket, first, external force is applied to the rotating handle to push the rotating handle inward or pull the rotating handle outward, so that one of the driving pins on the rotating handle matches the corresponding driving wheel, and the other driving pin matches the corresponding driving wheel. Correspondingly, the transmission wheel should be separated; then the rotating handle is rotated, and the rotating handle drives the spline shaft to rotate; the spline drives the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wheel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pin; the transmission wheel rotates through the outer groove and the cam on the winding wheel to make the winding wheel rotate; the winding wheel rotates to tighten or relax the adjusting wire correspondingly, and adjusts the shape of the steel wire to drive the backrest to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the backrest.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rol the backrest waist bracket to adjust its shape in four dire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尤其涉及可四向调节的汽车座椅靠背腰托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是一种在汽车内为乘客提供支撑和安全保护的重要部件。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座椅舒适性也成为评价汽车整椅以至于整车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靠背腰托是座椅骨架上一个重要的改善舒适性的零件。座椅靠背腰托是汽车座椅上提供腰部支撑的重要组件,其固定在座椅靠背骨架上,通过支撑靠背发泡支撑乘员腰部,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简单的腰托结构仅为钢丝编织的网格或者蛇簧结构,造型固定,不能根据人的腰部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而可调节腰托在传统腰托结构基础上增添调节装置实现腰托形状调节功能,乘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座椅腰托调节装置改变腰托形状,进而达到最佳舒适度效果。可调节腰托又分为电动、气动和手动三种;其中电机驱动腰托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符合汽车整体轻量化的发展目标。气泵气动腰托成本较高,而且有噪音产生。而手动腰托调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更适配目前的汽车发展方向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座椅手动腰托调节装置主要有以下问题:1.只能进行两个方向的调节,改变腰托在某一方向上的形状,调节支撑效果有限;2.止回限位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3.运行不顺畅,操作手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此调节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包括靠背侧板、靠背腰托、控制组件和绕轮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焊接支架、花键转轴、旋转手柄、夹簧;其中焊接支架上的支脚固定在座椅靠背侧板上;所述花键转轴上设有传动销,花键转轴的末端与旋转手柄相连,花键转轴上设有转轴开槽,旋转手柄上设有手柄开槽;夹簧同时卡在转轴开槽和手柄开槽中;所述绕轮组数量为二;每个绕轮组包括限位盖、调节钢丝、卡套、绕线轮、传动轮和扭簧;限位盖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通过限位盖与焊接支架的固定连接使两个绕轮组分布于焊接支架的两侧;调节钢丝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另一端与靠背腰托相连;绕线轮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绕线轮上设有凸板;传动轮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与绕线轮相邻;传动轮的内侧设有至少两个内凹槽,内凹槽用于与花键转轴上的传动销配合,一个传动销对应一个传动轮,两个传动销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传动轮之间的距离;传动轮的外侧设有外凹槽,绕线轮的凸板放置于传动轮的外凹槽内;传动轮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固定在传动轮的外凹槽上;当需要调节靠背腰托的形状时,首先对旋转手柄施加外力向内推动旋转手柄或向外拉旋转手柄,使得旋转手柄上的其中一个传动销与对应的传动轮相配合,另外一个传动销则与相对应的传动轮分离;然后转动旋转手柄,旋转手柄带动花键转轴转动,花键通过传动销带动对应的传动轮,传动轮通过外凹槽鱼绕线轮上的凸板配合使绕线轮转动,绕线轮转动使调节钢丝相应收紧或放松,调节钢丝带动靠背腰托的形状改变实现靠背腰托的调节。优选的,所述花键转轴与旋转手柄通过花键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钢丝上套有卡套,卡套固定在座椅靠背上。优选的,所述传动轮的内侧平均分布有六个内凹槽。优选的,所述限位盖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焊接支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紧凑,需要的零件数量较少,可靠性高。2)本技术通过两组绕轮组,每组绕轮组独立的与控制组件相配合,绕轮组中的调节钢丝能控制靠背腰托两个方向上的调节,因此一共能控制靠背腰托在四个方向上调整。3)本技术操作方便,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4)本技术能够适配市面上的大部分汽车座椅,通用性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绕轮组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除去限位盖后的装配图;图中:1-焊接支架;3-固定螺栓;7-花键转轴;8-旋转手柄;11-夹簧;21-第一限位盖;22-第二限位盖;41-第一调节钢丝;42-第二调节钢丝;51-第一卡套;52-第二卡套;61-第一绕线轮;62-第二绕线轮;71-第一传动销;72-第二传动销;91-第一传动轮;92-第二传动轮;101-第一扭簧;102-第二扭簧;611-第一绕线轮凸板;621-第二绕线轮凸板;701-转轴开槽;801-手柄开槽;911-第一传动轮内凹槽;912-第一传动轮外凹槽;921-第二传动轮内凹槽;922-第二传动轮外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为了更加完整和准确的表述,在下文中,从旋转手柄8指向花键转轴7的方向为前方。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可分为控制组件以及两个绕轮组。控制组件中包括焊接支架1、固定螺栓3,花键转轴7、旋转手柄8和夹簧11;其中旋转手柄8的外表面设有矩形花键,便于使用者抓握。旋转手柄8的中部设有中空圆柱,中空圆柱的内表面上设有内花键,用于与花键转轴7的连接,其中中空圆柱上设有手柄开槽801。花键转轴7为圆柱形,可分为直径较小的前端和直径较大的后端,其中前端表面光滑且设有第一传动销71和第二传动销72两个传动销,且两个绕轮组均套在前端上;后端外表面设有与旋转手柄8相匹配的外花键,且设有一转轴开槽701。在装配时,夹簧11同时卡在转轴开槽701和手柄开槽801中;用于限制花键转轴7和旋转手柄8的前后相对滑移。焊接支架1也套在花键转轴7的前端上,且前后分别各设有一个绕轮组,使用固定螺栓3将焊接支架1、前后绕轮组的第一限位盖21和第二限位盖22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焊接支架1的三个支脚焊接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侧板上。两个绕轮组以镜像的方式设置在焊接支架1的两端,分为设置在焊接支架1之前的第一绕轮组和之后的第二绕轮组。两个绕轮组的零件数量、连接方式、零件形状均一致且可互相替代。如图1、图3所示,每个绕轮组包括限位盖、调节钢丝、卡套、绕线轮、传动轮和扭簧。以第一绕轮组为例,第一限位盖21目的是覆盖绕轮组的其他零件加以保护,在外边缘上设有三个螺丝位,用于安装固定螺栓3。在第一限位盖21内部最靠前位置的是第一传动轮91,第一传动轮91的外边缘设有一扇形的第一传动轮外凹槽912。在第一传动轮91的内部设有六个等距分布第一传动轮内凹槽911,用于与第一传动销71互相配合。在第一传动轮91的外围还套有第一扭簧101,第一扭簧101的手尾两端均卡在第一传动轮外凹槽912上,如图4所示。设置在第一传动轮91后方的是第一绕线轮61,第一绕线轮61上固定有第一调节钢丝41的一端,第一绕线轮61的其中一面上设有与主体垂直的第一绕线轮凸版611,在装配后第一绕线轮凸版611放置在第一传动轮外凹槽912内。第一调节钢丝41的另外一端则与靠背腰托相连,第一调节钢丝41上套有第一卡套51,第一卡套51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用于固定钢丝方向。由于第一绕轮组和第二绕轮组的零件数量、连接方式、零件形状均一致且两者镜像设置,故第二限位盖22、第二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和绕轮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焊接支架、花键转轴、旋转手柄、夹簧;其中焊接支架上的支脚固定在座椅靠背侧板上;所述花键转轴上设有传动销,花键转轴的末端与旋转手柄相连,花键转轴上设有转轴开槽,旋转手柄上设有手柄开槽;夹簧同时卡在转轴开槽和手柄开槽中;所述绕轮组数量为二;每个绕轮组包括限位盖、调节钢丝、卡套、绕线轮、传动轮和扭簧;限位盖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通过限位盖与焊接支架的固定连接使两个绕轮组分布于焊接支架的两侧;调节钢丝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另一端与靠背腰托相连;绕线轮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绕线轮上设有凸板;传动轮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与绕线轮相邻;传动轮的内侧设有至少两个内凹槽,内凹槽用于与花键转轴上的传动销配合,一个传动销对应一个传动轮,两个传动销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传动轮之间的距离;传动轮的外侧设有外凹槽,绕线轮的凸板放置于传动轮的外凹槽内;传动轮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固定在传动轮的外凹槽上;当需要调节靠背腰托的形状时,首先对旋转手柄施加外力向内推动旋转手柄或向外拉旋转手柄,使得旋转手柄上的其中一个传动销与对应的传动轮相配合,另外一个传动销则与相对应的传动轮分离;然后转动旋转手柄,旋转手柄带动花键转轴转动,花键通过传动销带动对应的传动轮,传动轮通过外凹槽与绕线轮上的凸板配合使绕线轮转动,绕线轮转动使调节钢丝相应收紧或放松,调节钢丝带动靠背腰托的形状改变实现靠背腰托的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腰托四向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和绕轮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焊接支架、花键转轴、旋转手柄、夹簧;其中焊接支架上的支脚固定在座椅靠背侧板上;所述花键转轴上设有传动销,花键转轴的末端与旋转手柄相连,花键转轴上设有转轴开槽,旋转手柄上设有手柄开槽;夹簧同时卡在转轴开槽和手柄开槽中;所述绕轮组数量为二;每个绕轮组包括限位盖、调节钢丝、卡套、绕线轮、传动轮和扭簧;限位盖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通过限位盖与焊接支架的固定连接使两个绕轮组分布于焊接支架的两侧;调节钢丝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另一端与靠背腰托相连;绕线轮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绕线轮上设有凸板;传动轮可转动地嵌套在花键转轴上,与绕线轮相邻;传动轮的内侧设有至少两个内凹槽,内凹槽用于与花键转轴上的传动销配合,一个传动销对应一个传动轮,两个传动销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传动轮之间的距离;传动轮的外侧设有外凹槽,绕线轮的凸板放置于传动轮的外凹槽内;传动轮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乐乐张新帆郭一凡岑钟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