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04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包括织物体和防滑层,所述织物体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软体透气层,所述软体透气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微纳米粗糙层,所述微纳米粗糙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所述超疏水拒水拒油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腻子层,所述腻子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普通漆层,因为设置有软体透气层,微纳米粗糙层和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织物本体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软体透气层,微纳米粗糙层,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该涂层的结合使得织物既具有荷叶效果的超疏水、透气仿生功能,同时又具有易清洗易去污的功效。

A New Lotus Leaf Effect, Super Hydrophobic and Biomimetic Nano-Coating Structure for Fabric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fabric lotus leaf effect, super-hydrophobic and bionic nano-coa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fabric and anti-skid layer. Soft air permeability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upper outer wall of the fabric, a micro-nano rough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upper outer wall of the soft air permeability layer, and a fluorine-based super-hydrophobic water-repellent oil-repellent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upper outer wall of the micro-nano rough layer. A putty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upper and outer walls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waterproof oil repellent layer, and a common paint layer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upper and outer walls of the putty layer, because the soft permeable layer, the micro-nano rough layer and the fluorine-based superhydrophobic water repellent oil repellent layer are arranged, and the fabric body is arranged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in turn: the soft permeable layer, the micro-nano rough layer and the fluorine-based superhydrophobic water repellent oil repellent lay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ating makes the fabric not only have super hydrophobic, breathable and bionic functions of lotus leaf effect, but also have the effect of easy cleaning and decont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
本技术属于涂层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
技术介绍
涂层(coating)是涂料一次施涂所得到的固态连续膜,是为了防护,绝缘,装饰等目的,涂布于金属,织物,塑料等基体上的塑料薄层。涂料可以为气态、液态、固态,通常根据需要喷涂的基质决定涂料的种类和状态。依据所用涂料的种类而有不同的称呼,如底漆的涂层称为底漆层,面漆的涂层称为面漆层。一般涂料所得涂层较薄,约在20~50微米,厚浆型涂料则一次可得厚达1毫米以上的涂层。是为了防护,绝缘,装饰等目的,涂布于金属,织物,塑料等基体上的塑料薄层。现有的涂层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在使用的时候,因为结构简单。所以使得涂层的疏水性、拒油性以及透气性比较差,这样使得织物不容易清洗和去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容易清洗和去污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包括织物体和防滑层,所述织物体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软体透气层,所述软体透气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微纳米粗糙层,所述微纳米粗糙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所述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腻子层,所述腻子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普通漆层,所述普通漆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层。优选的,所述软体透气层包括一号贴纸、一号粘层、丙烯酸树脂和透气孔,所述丙烯酸树脂内部位置处设置有透气孔,所述丙烯酸树脂下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号粘层,所述丙烯酸树脂的厚度设置为零点五微米,所述一号粘层下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号贴纸,所述软体透气层通过一号粘层与织物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微纳米粗糙层包括二号贴纸、聚氨酯树脂和二号粘层,所述聚氨酯树脂上下两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二号粘层,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厚度设置为一点五微米,所述二号粘层朝外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二号贴纸,所述微纳米粗糙层通过二号粘层分别与软体透气层和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优选的,所述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包括氟碳聚合物、三号粘层和三号贴纸,所述氟碳聚合物的厚度设置为一微米,所述氟碳聚合物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三号粘层,所述三号粘层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三号贴纸,所述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通过三号贴纸与腻子层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滑层厚度设置为零点三毫米,所述防滑层下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防脱落层。优选的,所述普通漆层的厚度设置为零点四毫米,所述普通漆层通过固定胶水与防滑层和腻子层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腻子层厚度设置为零点五毫米,所述腻子层上下两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磨砂层。优选的,所述织物体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磨砂层,所述织物体的厚度设置为五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软体透气层,微纳米粗糙层和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织物本体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软体透气层,微纳米粗糙层,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该涂层的结合使得织物既具有荷叶效果的超疏水、透气仿生功能,同时又具有易清洗易去污的功效。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软体透气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微纳米粗糙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滑层;2、普通漆层;3、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1、氟碳聚合物;32、三号粘层;33、三号贴纸;4、织物体;5、软体透气层;51、一号贴纸;52、一号粘层;53、丙烯酸树脂;54、透气孔;6、微纳米粗糙层;61、二号贴纸;62、聚氨酯树脂;63、二号粘层;7、腻子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包括织物体4和防滑层1,织物体4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软体透气层5,为了更好地透气,软体透气层5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微纳米粗糙层6,微纳米粗糙层6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为了更好地拒水拒油,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腻子层7,腻子层7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普通漆层2,普通漆层2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层1,为了更好地防滑。进一步,软体透气层5包括一号贴纸51、一号粘层52、丙烯酸树脂53和透气孔54,丙烯酸树脂53内部位置处设置有透气孔54,丙烯酸树脂53下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号粘层52,为了更好地连接,丙烯酸树脂53的厚度设置为零点五微米,一号粘层52下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号贴纸51,软体透气层5通过一号粘层52与织物体4固定连接,为了更好地固定和连接。进一步,微纳米粗糙层6包括二号贴纸61、聚氨酯树脂62和二号粘层63,聚氨酯树脂62上下两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二号粘层63,为了更好地连接,聚氨酯树脂62的厚度设置为一点五微米,二号粘层63朝外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二号贴纸61,微纳米粗糙层6通过二号粘层63分别与软体透气层5和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为了更好地固定和连接。进一步,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包括氟碳聚合物31、三号粘层32和三号贴纸33,氟碳聚合物31的厚度设置为一微米,氟碳聚合物31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三号粘层32,为了更好地连接,三号粘层32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三号贴纸33,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通过三号贴纸33与腻子层7固定连接,为了更好地固定和连接。进一步,防滑层1厚度设置为零点三毫米,防滑层1下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防脱落层,为了更好地防滑。进一步,普通漆层2的厚度设置为零点四毫米,普通漆层2通过固定胶水与防滑层1和腻子层7固定连接,为了更加的美观。进一步,腻子层7厚度设置为零点五毫米,腻子层7上下两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磨砂层,为了更好地连接。进一步,织物体4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磨砂层,织物体4的厚度设置为五毫米,为了更好地固定和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工作人员先将织物体4表面的灰层清理干净,之后再将织物体4铺平之后,这时候工作将软体透气层5中的一号贴纸51撕下来之后,再将一号粘层52对准织物体4对准表面之后,将一号粘层52贴在织物体4上端表面上,之后再将微纳米粗糙层6中的聚氨酯树脂62下端二号贴纸61撕下来,再将二号粘层63贴在丙烯酸树脂53上端表面,之后再将聚氨酯树脂62上端二号贴纸61撕下来,此时再将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中的氟碳聚合物31下表面最准聚氨酯树脂62上端的二号粘层63,将氟碳聚合物31下表面贴在二号粘层63表面,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包括织物体(4)和防滑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体(4)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软体透气层(5),所述软体透气层(5)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微纳米粗糙层(6),所述微纳米粗糙层(6)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所述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腻子层(7),所述腻子层(7)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普通漆层(2),所述普通漆层(2)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层(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包括织物体(4)和防滑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体(4)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软体透气层(5),所述软体透气层(5)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微纳米粗糙层(6),所述微纳米粗糙层(6)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所述氟基超疏水拒水拒油层(3)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腻子层(7),所述腻子层(7)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普通漆层(2),所述普通漆层(2)上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透气层(5)包括一号贴纸(51)、一号粘层(52)、丙烯酸树脂(53)和透气孔(54),所述丙烯酸树脂(53)内部位置处设置有透气孔(54),所述丙烯酸树脂(53)下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号粘层(52),所述丙烯酸树脂(53)的厚度设置为零点五微米,所述一号粘层(52)下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号贴纸(51),所述软体透气层(5)通过一号粘层(52)与织物体(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织物荷叶效果、超疏水、仿生纳米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粗糙层(6)包括二号贴纸(61)、聚氨酯树脂(62)和二号粘层(63),所述聚氨酯树脂(62)上下两端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二号粘层(63),所述聚氨酯树脂(62)的厚度设置为一点五微米,所述二号粘层(63)朝外端外壁位置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源冯子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派旗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