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54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包括底部封口的主通管和若干副通管,所述副通管呈树杈分支状分布于主通管上且与主通管内部导通,所述副通管管壁设置有若干排气孔,还包括电机、转轴,所述转轴位于主通管内沿主通管纵向设置,转轴末端伸出主通管底部与电机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根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为柱状,搅拌桨上分布有若干通孔。本方案可有效增长氯气与物料接触时间,避免反应不彻底。

Chlorine-permeating tubes for production of sodium hypochlorite from triazino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hlorine-permeating pip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odium hypochlorite by triazinon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through pipe and several auxiliary through pipes with bottom sealing. The auxiliary through pipe distributes on the main through pipe in branch shap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main through pipe. The auxiliary through pip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exhaust holes, including a motor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rotating shaft is located in the main through pipe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main through pipe and at th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end extends ou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through pip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A plurality of stirring paddles ar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stirring paddle is cylindrical, and a number of through hole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stirring paddle. The scheme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ontact time between chlorine and materials, and avoid the incomplete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
本技术涉及次氯酸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道全部采用直通式,这样氯气与物料接触时间不均匀,反应不彻底,有一小部分没有参与反应,就从放空管泄露,这样既影响环境又浪费原材料。公开(公告)号CN201999737U公开了一种氯气分布器,包括一根水平方向的主管道,主管道的两侧各连接着三根副管道,三根副管道中,中间的一根较长,两边的两根较短,主管道的上壁连接着两根进气管,两根进行气管的上端各有一个连接法兰,主管道和六根副管道的管壁上均匀分布着布气孔,主管道的两端和六根副管道的自由端各有一块盲板。将其装设于三氯化磷反应釜中,两根进气管与通氯管道相连接,即可输入氯气进行反应。氯气从布气孔中流出,在反应锅中均匀分布,使用反应过程平稳。上述专利虽然改进了目前直通式管道存在的弊端,然而在应用在次氯酸钠生产中中效果并不明显,在次氯酸钠生产过程中需要氯气与物料接触,而上述专利仅仅是使得氯气的分布更加均匀,并未延长氯气与物料接触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可有效增长氯气与物料接触时间,避免反应不彻底。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包括底部封口的主通管和若干副通管,所述副通管呈树权分支状分布于主通管上且与主通管内部导通,所述副通管管壁设置有若干排气孔,还包括电机、转轴,所述转轴位于主通管内沿主通管纵向设置,转轴末端伸出主通管底部与电机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根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为柱状,搅拌桨上分布有若干通孔。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位置、口径、方向各不相同。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孔分布无规则。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副通管至少设置有三层,每层至少两根,每根副通管交叉错位呈非对称分布。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桨设置有至少两层,每层三根,三根搅拌桨以转轴为中心呈螺旋分布。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的转速控制在100-200r/min。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桨转动,搅拌桨上的通孔设计为柱状从而减少转动过程对氯气造成较大的波动从而加快氯气的流速,而氯气在通过搅拌桨上的通孔后其流动路径发生变化形成乱流从四面八方冲击物料,而非现有技术中自上而下的流动,从而使得氯气与物料的接触程度更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氯气与物料接触不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包括底部封口的主通管1和若干副通管2,所述副通管2呈树杈分支状分布于主通管1上且与主通管1内部导通,所述副通管2管壁设置有若干排气孔3,还包括电机4、转轴5,所述转轴5位于主通管1内沿主通管1纵向设置,转轴5末端伸出主通管1底部与电机4连接,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多根搅拌桨6,所述搅拌桨6为柱状,搅拌桨6上分布有若干通孔7。通孔7的位置、口径、方向各不相同,其中方向是指通孔7开设的径向各不同。排气孔3分布无规则,即排气孔3是胡乱分散在副通管2上的。所述副通管2至少设置有三层,每层至少两根,每根副通管2交叉错位呈非对称分布,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副通管设置有三层,每层两根。搅拌桨6设置有至少两层,图1中共设置有四层,每层三根,三根搅拌桨6以转轴5为中心呈螺旋分布,电机4的转速控制在100-200r/min,预防转速过快加快气体流通,即平衡乱流与流速,既保证乱流冲击使得氯气与物料接触,又要避免乱流速度过快与物料接触时间较短,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氯气通入方向。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包括底部封口的主通管(1)和若干副通管(2),所述副通管(2)呈树权分支状分布于主通管(1)上且与主通管(1)内部导通,所述副通管(2)管壁设置有若干排气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4)、转轴(5),所述转轴(5)位于主通管(1)内沿主通管(1)纵向设置,转轴(5)末端伸出主通管(1)底部与电机(4)连接,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多根搅拌桨(6),所述搅拌桨(6)为柱状,搅拌桨(6)上分布有若干通孔(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包括底部封口的主通管(1)和若干副通管(2),所述副通管(2)呈树权分支状分布于主通管(1)上且与主通管(1)内部导通,所述副通管(2)管壁设置有若干排气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4)、转轴(5),所述转轴(5)位于主通管(1)内沿主通管(1)纵向设置,转轴(5)末端伸出主通管(1)底部与电机(4)连接,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多根搅拌桨(6),所述搅拌桨(6)为柱状,搅拌桨(6)上分布有若干通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三嗪酮生产次氯酸钠的通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的位置、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
申请(专利权)人:阿拉善左旗恒盛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