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273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2:53
一种静脉采血针,包括采血针管、采血针管座、送血针管;送血针管内腔与采血针管座内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采血针管外套设一柔性的套管,套管顶端包覆了采血针管尖端,套管底端连有套管座,套管座套设在采血针管外;套管座连有套管座手柄,套管座手柄设有接触部分;套管座与采血针管座之间设有弹力部件;当外力通过套管座手柄施加于套管座驱动其向着接近采血针管座的方向移动,并迫使弹力部件发生形变,采血针管尖端从套管顶端露出;套管座手柄接触部分向采血针管座表面压紧固定,使弹力部件不能复原,采血针管尖端进入静脉后,降低手指对套管座手柄的按压力可使套管座被迫向远离采血针管座的方向移动,而最终使套管顶端包覆了采血针管尖端。

An intravenous blood-collecting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nous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which comprises a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tube, a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tube seat and a blood feeding needle tube;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tube seat; the features are as follows: a flexible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tube, the top of the sleeve is covered with the tip of th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tube, the bottom of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a sleeve seat, and the sleeve seat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tube; the sleeve seat is connected with a Contact parts are provided; elastic part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sleeve seat and the tube seat of the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when external forces are applied to the sleeve seat by the handle of the sleeve seat to drive it to move towards the direction near the tube seat of the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and force the elastic parts to deform, and the tip of the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tube is exposed from the top of the sleeve; the contact part of the sleeve seat handle is pressed and fix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tube seat of the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so that the elastic parts can not be restored. After the tip of th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enters the vein, reducing the finger pressure on the handle of the cannula holder can force the cannula holder to move away from the cannula holder, and eventually make the top of the cannula cover the tip of th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采血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静脉采血针,属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静脉穿刺及连带的静脉采血是临床各科室最为常用的一种通用技术,最常使用的采血针包括一个用于刺破皮肤及静脉壁的采血针管、一个将采血针管固定其内的采血针管座、一个送血针管;送血针管内腔直接或通过输送软管内腔与采血针管座内腔相连通;送血针管外适形套设一胶套,胶套将送血针管与外界流体隔离;当采血针管进入静脉后,送血针管需刺穿封闭真空采血管管体顶端开口的胶塞,血液喷射状流入真空采血管内腔,血量足够时拔出送血针管,胶套弹性复原再次包覆送血针管尖端阻止血液流出,随后可继续刺穿另一真空采血管延续采血进程。显而易见,静脉采血的成功首先需要静脉穿刺的成功,静脉穿刺过程开始时消毒穿刺点附近皮肤,随后一手的手指主要是拇指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与皮肤呈一合适的角度先将锋利的采血针管尖端刺入皮肤,随后突破静脉壁,采血针管尖端斜面的针孔进入静脉管腔内,静脉压将血液经由斜面的针孔挤入采血针管,在采血针管视窗或透明的采血针管座或透明的输送软管上看到红色的血液流入也称回血作为判断斜面的针孔进入静脉管腔的依据;这种回血方式为静脉压依赖性的被动回血;然而,多种因素导致即使斜面的针孔进入了静脉管腔也无法出现可见的回血,比如静脉压很低时,常见循环血量不足的休克患者,因而静脉压依赖性的被动回血方式极其不灵敏;再如紧邻静脉瓣的斜面的针孔,静脉瓣的单向控流作用使血液难以流入采血针管;又如针孔的斜面紧贴静脉壁使血液无法进入采血针管;还如针孔的斜面位于静脉弯曲处;当出现这些未见回血的情况,操作者通常认为针孔尚未进入静脉管腔,会进一步推进采血针管,使得已从一侧静脉管壁进入静脉管腔的采血针管尖端极易从对侧静脉管壁穿出,即静脉被采血针管贯穿,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无法将血液样本采出,尤其是对紧急需要的血型、血电解质检验的耽搁会迅速危及患者生命。然而,穿刺中即便见到了回血,也需将采血针管继续向静脉内推进一定距离,确保斜面的针孔完全充分的进入静脉管腔内,当静脉走向肉眼无法判断时这一步骤的采血针管推进完全是在盲目的状态下实施,采血针管的尖端行进方向与静脉走向稍有不同时极易导致静脉被贯穿致使穿刺失败,尤其是患者静脉走向不可视且静脉管腔较小时安全进针近乎奢望。再者,临床操作大多用手把持采血针管座相连的手柄,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在采血针管座下方的食指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刚刚消毒后的邻近穿刺点的皮肤,当食指上存有微生物时极易污染穿刺点导致管路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有大量临床文献报导;且操作时位于皮肤与采血针管座之间的食指也会影响进针角度即采血针管与皮肤之间角度的选择,也即采血针管与采血针管在皮肤上的垂直投影线之间的最佳角度的选择会受到夹在其间的食指的干扰,尤其是选择较小的最佳进针角度时,最终降低穿刺成功率,专利01115577.9立体静脉穿刺针提出过一种解决方案,但显著高于皮肤的针翼会增加采血过程中被意外触碰导致采血针管从静脉内脱出的风险。当非留置针的采血针管在静脉管腔内采血时,可能会因不可避免的肢体活动,斜面的针孔不仅易于贴附于静脉壁导致血液流动不畅,采血针管的尖端也可因肢体活动导致的采血针管与静脉的相对位移而贯穿静脉导致采血中止,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上述任何操作方式及过程都不可避免的面对个体化静脉穿刺过程的挑战,所述个体化是指患者的皮肤厚度、皮肤硬度、静脉暴露程度、静脉粗细、静脉深浅、静脉壁硬度、静脉弯曲程度、静脉瓣分布等均大不相同。即便采血成功,首先是采血针管尖端进入静脉管腔,血液从微观尺寸下表面锋利、粗糙的采血针管针孔边缘各个径向角度快速被吸入采血针管内腔,血流中的部分细胞会快速冲击或经过采血针管针孔锋利、粗糙的边缘,其锐利边缘产生的切割作用会导致大量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的破坏;另一侧,当血液同样从微观尺寸下刚性的表面锋利、粗糙的送血针管针孔边缘快速喷射状流入真空采血管内腔时,同样的切割作用会导致大量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的破坏,发生较为显著的溶血(多数文献报道现有静脉采血的溶血率为5-10%),极大的影响着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总之,现有临床使用的静脉采血针极易发生以下严重问题:1.见到回血时,继续进针过程中采血针管锋利的尖端贯穿静脉导致穿刺失败。2.静脉压依赖性的被动回血方式使得当患者静脉压低或其他相关情况时难以见到回血,本已进入静脉管腔的采血针管尖端继续推进贯穿静脉壁导致穿刺失败。3.因操作中位于采血针管座下方的食指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刚刚消毒后的邻近穿刺点的皮肤,当食指上存有微生物时极易污染穿刺点导致管路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4.因操作中位于采血针管座下方的食指会影响进针角度即采血针管与皮肤之间角度的选择,降低穿刺成功率。5.采血过程中其锋利的采血针管尖端易于因肢体活动等因素贯穿静脉。6.血液从微观尺寸下刚性的表面锋利粗糙的采血针管针孔边缘快速湍流状被吸入采血针管内腔会导致大量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的破坏。7.血液从微观尺寸下刚性的表面锋利粗糙的送血针管针孔边缘快速湍流喷射状流入真空采血管内腔会导致大量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静脉采血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包括:一个用于刺破皮肤及静脉壁的采血针管、一个将采血针管固定其内的采血针管座、一个送血针管;送血针管内腔直接或通过输送软管内腔与采血针管座内腔相连通;送血针管外适形套设一胶套,胶套将送血针管与外界流体隔离;其特征在于,采血针管外套设一柔性的套管,套管顶端包覆了锋利的采血针管尖端,接近采血针管座一侧的套管底端连有内部中空的套管座,套管座套设在采血针管外,内部中空直径不小于采血针管外径;套管座连有一部分可延伸至采血针管座区域的套管座手柄,套管座手柄一部分可因受压而接触到采血针管座为套管座手柄接触部分;套管座与采血针管座之间设有至少一受到外力会发生形变的弹力部件;当采血针管座被固定,而外力直接或间接通过套管座手柄施加于套管座驱动其向着接近采血针管座的方向移动,并迫使与其连接的弹力部件发生形变储存弹性势能,采血针管尖端从包覆其的套管顶端露出;操作者手指将套管座手柄位于采血针管座区域的接触部分向采血针管座表面压紧固定,使弹力部件不能复原,采血针管尖端进入静脉后,降低或解除手指对套管座手柄的按压力可使套管座因弹力部件的弹性势能释放产生的弹性复原力而被迫向远离采血针管座的方向移动,而最终使柔软的套管顶端包覆了锋利的采血针管尖端;弹力部件形变后的弹性复原力大于套管内表面与采血针管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当送血针管通过输送软管与采血针管座相连时,通常连有一送血针管座,送血针管座一端连接输送软管,另一端连接送血针管。采血针管外的柔性的套管的顶端包覆了锋利的采血针管尖端,不仅确保见到回血后的进针过程的安全而且当穿刺成功后采血过程中,血液不再径向的快速流经微观尺寸下刚性的表面锋利粗糙的采血针管针孔边缘,而是从柔性的套管开口边缘轴向流入采血针管内腔,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微观尺寸下刚性的表面锋利粗糙的采血针管针孔边缘对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的破坏导致的溶血。为了便于把持,套管座手柄有两个,两个套管座手柄的接触部分延伸至采血针管座的左右两侧,两个手指施力可将其同时压向采血针管座表面;采血针管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采血针,包括:一个用于刺破皮肤及静脉壁的采血针管(11)、一个将采血针管(11)固定其内的采血针管座(12)、一个送血针管(21);送血针管(21)内腔(210)直接或通过输送软管(13)内腔(130)与采血针管座(12)内腔(120)相连通;送血针管(21)外适形套设一胶套(23),胶套(23)将送血针管(21)与外界流体隔离;其特征在于,采血针管(11)外套设一柔性的套管(14),套管顶端(141)包覆了锋利的采血针管(11)尖端(111),接近采血针管座(12)一侧的套管底端(142)连有内部中空(150)的套管座(15),套管座(15)套设在采血针管(11)外,套管座内部中空(150)直径不小于采血针管(11)外径;套管座(15)连有一部分可延伸至采血针管座(12)区域的套管座手柄(16),套管座手柄(16)一部分可因受压而接触到采血针管座(12)为套管座手柄接触部分(17);套管座(15)与采血针管座(12)之间设有至少一受到外力会发生形变的弹力部件(18);当采血针管座(12)被固定,而外力直接或间接通过套管座手柄(16)施加于套管座(15)驱动其向着接近采血针管座(12)的方向移动,并迫使与其连接的弹力部件(18)发生形变储存弹性势能,采血针管(11)尖端(111)从包覆其的套管顶端(141)露出;操作者手指将套管座手柄(16)位于采血针管座(12)区域的套管座手柄接触部分(17)向采血针管座(12)表面压紧固定,使弹力部件(18)不能复原,采血针管(11)尖端(111)进入静脉(V)后,降低或解除手指对套管座手柄(16)的按压力可使套管座(15)因弹力部件(18)的弹性势能释放产生的弹性复原力而被迫向远离采血针管座(12)的方向移动,而最终使柔软的套管顶端(141)包覆了锋利的采血针管(11)尖端(111);弹力部件(18)形变后的弹性复原力大于套管(14)内表面与采血针管(11)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当送血针管(21)通过输送软管(13)与采血针管座(12)相连时,连有一送血针管座(22),送血针管座(22)一端连接输送软管(13),另一端连接送血针管(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采血针,包括:一个用于刺破皮肤及静脉壁的采血针管(11)、一个将采血针管(11)固定其内的采血针管座(12)、一个送血针管(21);送血针管(21)内腔(210)直接或通过输送软管(13)内腔(130)与采血针管座(12)内腔(120)相连通;送血针管(21)外适形套设一胶套(23),胶套(23)将送血针管(21)与外界流体隔离;其特征在于,采血针管(11)外套设一柔性的套管(14),套管顶端(141)包覆了锋利的采血针管(11)尖端(111),接近采血针管座(12)一侧的套管底端(142)连有内部中空(150)的套管座(15),套管座(15)套设在采血针管(11)外,套管座内部中空(150)直径不小于采血针管(11)外径;套管座(15)连有一部分可延伸至采血针管座(12)区域的套管座手柄(16),套管座手柄(16)一部分可因受压而接触到采血针管座(12)为套管座手柄接触部分(17);套管座(15)与采血针管座(12)之间设有至少一受到外力会发生形变的弹力部件(18);当采血针管座(12)被固定,而外力直接或间接通过套管座手柄(16)施加于套管座(15)驱动其向着接近采血针管座(12)的方向移动,并迫使与其连接的弹力部件(18)发生形变储存弹性势能,采血针管(11)尖端(111)从包覆其的套管顶端(141)露出;操作者手指将套管座手柄(16)位于采血针管座(12)区域的套管座手柄接触部分(17)向采血针管座(12)表面压紧固定,使弹力部件(18)不能复原,采血针管(11)尖端(111)进入静脉(V)后,降低或解除手指对套管座手柄(16)的按压力可使套管座(15)因弹力部件(18)的弹性势能释放产生的弹性复原力而被迫向远离采血针管座(12)的方向移动,而最终使柔软的套管顶端(141)包覆了锋利的采血针管(11)尖端(111);弹力部件(18)形变后的弹性复原力大于套管(14)内表面与采血针管(11)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当送血针管(21)通过输送软管(13)与采血针管座(12)相连时,连有一送血针管座(22),送血针管座(22)一端连接输送软管(13),另一端连接送血针管(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套管座手柄(16)有两个,两个套管座手柄接触部分(17)延伸至采血针管座(12)的左右两侧,两个手指施力可将其同时压向采血针管座(12)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弹力部件(18)为设置于套管座(15)与采血针管座(12)之间的压缩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件,限定了套管座(15)与采血针管座(12)之间轴向相对位移的最大行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套管(14)上至少一个环周区域(L3)是和采血针管(11)外表面密封的套接而不使血液流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采血针管(11)上开有至少一个与采血针管(11)内腔(110)连通的回血观察孔(116);套管(14)为柔性透明,在与采血针管(11)回血观察孔(116)对应的位置与套管座(15)之间的套管(14)上至少一个与采血针管密封套接的套管环周区域(L3)是和采血针管(11)外表面密封的套接而不使血液流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采血针管座(12)设有一开窗区域(W2),暴露了套设在其内的位于开窗区域顶端面(128)与底端面(1281)之间的输送软管(132);套管座手柄(16)与开窗区域(W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按压凸起(179),按压凸起(179)可向下压迫使开窗区域(W2)内的输送软管(131)凹陷变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套管座手柄(16)与套管座(15)之间的连接为包括应用旋转轴(164)在内的可上下旋转的连接,可在套管座(15)近乎不被干扰的基础上套管座手柄(16)以连接处为轴做远离或接近采血针管座(12)上端面(122)的上下旋转;向上旋转时,套管座手柄(16)上的按压凸起(179)可摆脱开窗区域顶端面(128)对其的限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套管座手柄(16)接触部分(17)与套管座(15)的连接为横向区域局部壁厚减少的弱连接(163)。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限位部件为由采血针管座(12)顶端面(121)延伸的限位柱(1211),穿过套管座(15)相对应位置的贯通孔(155),限位柱(1211)头部(1212)相应尺寸大于贯通孔(155)。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限位部件为由采血针管座(12)顶端面(121)延伸的限位柱(1211),穿过套管座(15)相对应位置的贯通孔(155),限位柱(1211)头部(1212)相应尺寸大于贯通孔(155);压缩弹簧(18a)套设于限位柱(1211)外。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套管座(15)或套管座手柄(16)与采血针管座(12)之间设有阻止套管座(15)向采血针管座(12)方向移动的阻回部件,避免锋利的采血针管尖端(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生张薇王茹徐晓明张琳琳王晶徐亚云姜凯丁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仰生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