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11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进料;2、加压揉捻;3、卸料;4、清洗风干;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上采用PLC智能控制,能够对横梁进行自动打开与闭合,便于对揉捻筒内进行添加揉捻叶原料,同时采用双臂结构的揉捻机,保证施力加压更加均衡;采用滑环用于对揉捻机上部机电装置以及相应控制回路供电和对揉捻机上部机电装置与上位机通讯,由上位机经滑环与揉捻机上部的PLC通讯来实现对横梁的自动打开与闭合;对揉捻完成后的揉捻叶进行自动卸料以及卸料完成后对揉捻筒和揉捻盘进行清洗清洁,从而实现对茶叶揉捻的自动化操控。

An Intelligent Twisting Technology for Tea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tea rolling proces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ea feeding; 2. pressure rolling; 3. unloading; 4. cleaning and air drying; the whole invention adopts PLC intelligent control,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open and close the crossbeam, and is convenient for adding rolled leaf materials in the roll barrel, and adopts a twin-arm structure of the roll machine to ensure a more balanced application of force and pressure; The slip ring is used to supply power to the upper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of the knead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circuit, an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upper machine. The upper machine opens and closes the beam automatically through the PLC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lip ring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kneader. The kneader leaves after the kneading are automatically unloaded and the kneading drum and the kneading disc are cleaned after the unloading is completed, so that the kneading drum and the kneading disc can be cleaned.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tea rolling is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
技术介绍
茶叶生产过程中揉捻机是常用的机械设备,现有的茶叶揉捻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揉捻盘,揉捻盘上设置有筋条,揉脸盘的上方设置有压盖,压盖设置在揉捻筒内,揉捻筒与曲柄摇杆机构连接,在实施对茶叶揉捻操作时,动力机构动作,曲柄摇杆机构开始运转,带动揉捻筒在揉捻盘上做圆周运动,对茶叶实施揉捻。现有技术中,在对茶叶揉捻操作时,每一台揉捻机均是独立运作的,当向茶叶揉捻机投料时,茶叶揉捻机只有在停机的状态下,摇动手轮并连动丝杆螺母机构,使得压盖抬升至揉捻筒上方,并通过人工的方式向揉捻盘内再次投料,然后摇动手轮并连动丝杆螺母机构动作,从而使得压盖下移并使得茶叶压紧,然后启动揉捻机继续进行揉捻操作,上述的揉捻机在对茶叶实施揉捻操作时,无法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茶叶进料:先将位于揉捻筒(2)上方的筒盖(201)升起至高于筒壁,筒盖(201)的升降由PLC控制伺服电缸(1)实现,随后PLC控制位于横梁(5)上方一侧的电机(具体可以采用角向减速电机)正反转从而控制横梁(5)的启闭,这样安装在横梁(5)上的筒盖(201)随同横梁(5)一起打开与关闭;考虑到传统结构为下料斗偏置于揉捻筒(2)上方一侧,茶叶下料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状,这样加料效率不高、无法一次加满;现将下料斗下料时移至揉捻筒(2)中心上方后,茶叶下料形成中间高两边略低的“包子”状,从而实现最大量加料;待下料完成后下料斗进行移动复位至揉捻筒(2)上方一侧,筒盖(201)关闭复位在揉捻筒(2)上方;由于茶叶原料自由下落进入到揉捻筒(2)内,形成中间高两边略低的“包子”状,因此,为了完成在一次性加料就能够填装更多地茶叶,需要将下料斗移动至揉捻筒(2)中心上方进行下料,这样进料后茶叶两边底的部位靠近揉捻筒(2)的边沿口,从而实现最大量加料;步骤(2)、加压揉捻:对位于揉捻筒(2)内茶叶,由PLC通过控制伺服电缸(1)实现对筒盖(201)的上下升降以及定位,实现对揉捻筒(2)内揉捻叶的加压调控;通过控制力矩与行程相互结合进行按压,以免压实过度,以免由于行程过大、筒盖(201)过低而造成揉捻叶无法翻滚;具体地,将筒盖(201)低于揉捻筒(2)边沿口,先进行中低速空压揉捻,然后逐渐变速变压加压揉捻,对揉捻筒(2)转速和筒盖(201)加压按工艺要求低速、中速、全速,空压、轻压、中压、重压等变化;同时要求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应不超过揉捻筒(2)高度H的1/3;通过伺服电缸(1)实现对筒盖(201)的上下升降以及定位,实现对揉捻筒(2)内揉捻叶的加压调控;其中,按压力矩与按压行程相结合的要求是:当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达到揉捻筒(2)高度H的1/3时候,按压力矩和按压行程都要停止;当筒盖(201)向下按压力矩到达预设值的时候,即使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还未达到揉捻筒(2)高度H的1/3时候,按压力矩和按压行程也都要停止;具体地:对揉捻筒转速按工艺要求低速、中速、全速,筒盖加压按空压、轻压、中压、重压等变化,同时在伺服电缸作用下,按压力矩与按压行程高度相互结合,控制筒盖向下按压的最大行程/力矩符合:M≤1/3×H;其中,H为揉捻筒高度;M为筒盖在伺服电缸驱动作用下从揉捻筒顶端边沿口延伸进入揉捻筒内深度,此时筒盖所在位置与揉捻筒顶端边沿口之间距离即为深度M;单位均为mm;这样在下料进料以及揉捻过程中,筒盖向下朝着揉捻筒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内按压的最大行程/力矩所到揉捻筒内深度M均应不超过揉捻筒高度H的1/3,以免揉捻过程中揉捻的茶叶无法翻滚;采用滑环对揉捻筒上部机电装置以及相应控制回路供电(具体可以采用:三相四线或单相二线)和对揉捻筒上部机电装置与上位机通讯(具体可以采用:RS485或RS232),由上位机经滑环与揉捻筒上部的PLC通讯来实现对横梁(5)的自动打开与闭合;揉捻筒上部机电装置包括伺服电缸(1)以及用于控制横梁(5)启闭的角向减速机;滑环是采用三相四线或单相二线的强电与RS485或RS232的弱电结合形式;步骤(3)、卸料:对完成步骤(2)加压揉捻后的茶叶采用自动卸料装置,先将卸料挡件(31)逐渐打开,使得卸料挡件(31)与揉捻筒(2)底面之间形成40°~60°(优选50°)倾斜夹角,并配合揉捻筒(2)的低速转动,这样将揉捻盘(30)上的茶叶沿着卸料口(301)逐渐有序地进行卸料;接着再将卸料口(301)完全打开,即此时卸料挡件(31)转动至与揉捻盘(30)底面之间形成90°或者大于90°;步骤(4)、清洗风干:对完成上述步骤(1)~(3)以及在长时间闲置后重新开启使用揉捻机之前,需要对揉捻筒(2)以及揉捻盘(30)进行清洁清洗,通过均匀等间距地安装在揉捻盘(30)环形边沿的内侧壁面上的多个喷头朝着揉捻筒(2)和揉捻盘(30)内依次交替地喷水和喷气,可以先喷水后喷气,也可以先喷气后喷水,或者水汽混合同时喷洗,或者单独采用喷水或喷气;其中喷水和喷气的高度以及角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控,以实现对揉捻筒(2)和揉捻盘(30)内残留的茶叶屑末及其他杂物进行全面地清理清洁;最后持续喷气对清洁后的揉捻筒(2)和揉捻盘(30)上残留水汽进行风干。作为优选的,在步骤(1)中,采用机械手对进料并积压在揉捻筒(2)内的茶叶进行多次地挤压,以实现揉捻筒(2)内尽量多地进料。作为优选的,在步骤(1)中,在完成一次茶叶加料,并满到揉捻筒(2)的边沿口后,接着筒盖(201)闭合在揉捻筒(2)上方,并使用伺服电缸(1)驱动筒盖(201)向下挤压将呈蓬松状的茶叶逐渐地挤压紧密,同时要求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应不超过揉捻筒(2)高度H的1/3;这样将揉捻筒(2)内腾出空间以实现往揉捻筒(2)内完成再一次或者多次茶叶进料,从而实现揉捻筒(2)内尽量多地进料。作为优选的,在步骤(4)中,对一次或者多次清洁清洗后的揉捻筒进行图像采集(一般采用摄像头抓拍),并与原始图像(是对尚未进料揉捻并确认清洁的揉捻筒进行预先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对比,判断两者之间相同程度是否达到预设值,这样所采集的图像与原始状态图像之间相同程度达到预设值情况下,再对揉捻筒进行风干,否则对揉捻筒继续采用喷水/喷气方式进行清洁清洗。基于上述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双臂茶叶揉捻机,整体上采用PLC智能控制,能够对横梁进行自动打开与闭合,便于对揉捻筒内进行添加揉捻叶原料,通过伺服电缸实现对筒盖进行上下升降形成控制以及对位于揉捻筒内揉捻叶量多少进行加压调控,同时采用双臂结构的揉捻机,保证施力加压更加均衡;采用滑环用于对揉捻机上部机电装置以及相应控制回路供电(具体可以采用:三相四线或单相二线)和对揉捻机上部机电装置与上位机通讯(具体可以采用:RS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茶叶进料:先将位于揉捻筒(2)上方的筒盖(201)升起至高于筒壁,筒盖(201)的升降由PLC控制伺服电缸(1)实现,随后PLC控制位于横梁(5)上方一侧的电机正反转从而控制横梁(5)的启闭,这样安装在横梁(5)上的筒盖(201)随同横梁(5)一起打开与关闭;考虑到传统结构为下料斗偏置于揉捻筒(2)上方一侧,茶叶下料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状,这样加料效率不高、无法一次加满;现将下料斗下料时移至揉捻筒(2)中心上方后,茶叶下料形成中间高两边略低的“包子”状,从而实现最大量加料;待下料完成后下料斗进行移动复位至揉捻筒(2)上方一侧,筒盖(201)关闭复位在揉捻筒(2)上方;步骤(2)、加压揉捻:对位于揉捻筒(2)内茶叶,由PLC通过控制伺服电缸(1)实现对筒盖(201)的上下升降以及定位,实现对揉捻筒(2)内揉捻叶的加压调控;通过控制力矩与行程相互结合进行按压,以免压实过度,以免由于行程过大、筒盖(201)过低而造成揉捻叶无法翻滚;具体地,先将筒盖(201)低于揉捻筒(2)边沿口,先进行中低速空压揉捻,然后逐渐变速变压加压揉捻,对揉捻筒(2)转速和筒盖(201)加压按工艺要求低速、中速、全速,空压、轻压、中压、重压等变化;同时要求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应不超过揉捻筒(2)高度H的1/3;通过伺服电缸(1)实现对筒盖(201)的上下升降以及定位,实现对揉捻筒(2)内揉捻叶的加压调控;其中,按压力矩与按压行程相结合的要求是:当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达到揉捻筒(2)高度H的1/3时候,按压力矩和按压行程都要停止;当筒盖(201)向下按压力矩到达预设值的时候,即使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还未达到揉捻筒(2)高度H的1/3时候,按压力矩和按压行程也都要停止;采用滑环对揉捻筒(2)上部机电装置以及相应控制回路供电(具体可以采用:三相四线或单相二线)和对揉捻筒(2)上部机电装置与上位机通讯(具体可以采用:RS485或RS232),由上位机经滑环与揉捻筒(2)上部的PLC通讯来实现对横梁(5)的自动打开与闭合;揉捻筒(2)上部机电装置包括伺服电缸(1)以及用于控制横梁(5)启闭的角向减速机;步骤(3)、卸料:对完成步骤(2)加压揉捻后的茶叶采用自动卸料装置,先将卸料挡件(31)逐渐打开,使得卸料挡件(31)与揉捻筒(2)底面之间形成40°~60°倾斜夹角,并配合揉捻筒(2)的低速转动,这样将揉捻盘(30)上的茶叶沿着卸料口(301)逐渐有序地进行卸料;接着再将卸料口(301)完全打开,即此时卸料挡件(31)转动至与揉捻盘(30)底面之间形成90°或者大于90°;步骤(4)、清洗风干:对完成上述步骤(1)~(3)以及在长时间闲置后重新开启使用揉捻机之前,需要对揉捻筒(2)以及揉捻盘(30)进行清洁清洗,通过均匀等间距地安装在揉捻盘(30)环形边沿的内侧壁面上的多个喷头朝着揉捻筒(2)和揉捻盘(30)内依次交替地喷水和喷气,其中喷水和喷气的高度以及角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控,以实现对揉捻筒(2)和揉捻盘(30)内残留的茶叶屑末及其他杂物进行全面地清理清洁;最后持续喷气对清洁后的揉捻筒(2)和揉捻盘(30)上残留水汽进行风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智能揉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茶叶进料:先将位于揉捻筒(2)上方的筒盖(201)升起至高于筒壁,筒盖(201)的升降由PLC控制伺服电缸(1)实现,随后PLC控制位于横梁(5)上方一侧的电机正反转从而控制横梁(5)的启闭,这样安装在横梁(5)上的筒盖(201)随同横梁(5)一起打开与关闭;考虑到传统结构为下料斗偏置于揉捻筒(2)上方一侧,茶叶下料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状,这样加料效率不高、无法一次加满;现将下料斗下料时移至揉捻筒(2)中心上方后,茶叶下料形成中间高两边略低的“包子”状,从而实现最大量加料;待下料完成后下料斗进行移动复位至揉捻筒(2)上方一侧,筒盖(201)关闭复位在揉捻筒(2)上方;步骤(2)、加压揉捻:对位于揉捻筒(2)内茶叶,由PLC通过控制伺服电缸(1)实现对筒盖(201)的上下升降以及定位,实现对揉捻筒(2)内揉捻叶的加压调控;通过控制力矩与行程相互结合进行按压,以免压实过度,以免由于行程过大、筒盖(201)过低而造成揉捻叶无法翻滚;具体地,先将筒盖(201)低于揉捻筒(2)边沿口,先进行中低速空压揉捻,然后逐渐变速变压加压揉捻,对揉捻筒(2)转速和筒盖(201)加压按工艺要求低速、中速、全速,空压、轻压、中压、重压等变化;同时要求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应不超过揉捻筒(2)高度H的1/3;通过伺服电缸(1)实现对筒盖(201)的上下升降以及定位,实现对揉捻筒(2)内揉捻叶的加压调控;其中,按压力矩与按压行程相结合的要求是:当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达到揉捻筒(2)高度H的1/3时候,按压力矩和按压行程都要停止;当筒盖(201)向下按压力矩到达预设值的时候,即使筒盖(201)向下朝着揉捻筒(2)顶端边沿口进入揉捻筒(2)内按压所到揉捻筒(2)内深度M还未达到揉捻筒(2)高度H的1/3时候,按压力矩和按压行程也都要停止;采用滑环对揉捻筒(2)上部机电装置以及相应控制回路供电(具体可以采用:三相四线或单相二线)和对揉捻筒(2)上部机电装置与上位机通讯(具体可以采用:RS485或RS232),由上位机经滑环与揉捻筒(2)上部的PLC通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岳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