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送风系统的单笼位屏障环境饲养笼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1058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实验动物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独立送风系统的单笼位屏障环境饲养笼。目的是为了解决屏障环境及IVC系统的造价及运行成本较高,实验者或实验室一般无力承担;而根据不同实验者的实验步骤需求,实验动物随时都有可能离开屏障环境,进行相关的实验,而屏障环境内饲养的实验动物一旦离开屏障环境,就不能再回到屏障环境内,这给实验者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笼体、出风槽、送风系统操控箱和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饲养笼解决了SPF级实验动物离开大屏障环境后的饲养问题,同时对于科研经费不足的实验室可根据实验动物的多少来配笼盒,以减少经费开支。

Single cage barrier feeding cage with independent air supply system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xperimental animal breed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single cage barrier environment feeding cage with an independent air supply system. The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high cost and operation cost of barrier environment and IVC system, and the experimenters or laboratories are generally unable to afford i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different experimenters, experimental animals may leave the barrier environment at any time to carry out relevant experiments. Once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raised in the barrier environment leave the barrier environment, they can not return to the barrier environment. The experimenter brings many inconvenient problems.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cage body, an air outlet trough, a control box of the air supply system and a cover plate. The feeding cage solves the feeding problem of SPF experimental animals after they leave the large barrier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for laboratories with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cage boxes can be allocat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to reduce expendi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独立送风系统的单笼位屏障环境饲养笼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独立送风系统的单笼位屏障环境饲养笼。
技术介绍
随着科研的发展,其对实验动物的设施及饲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国内外的SPF级实验动物的饲养多是在大型屏障环境内饲养,即便是IVC系统也是一套设备带近百个笼盒。而屏障环境及IVC系统的造价及运行成本较高,实验者或实验室一般无力承担;而根据不同实验者的实验步骤需求,实验动物随时都有可能离开屏障环境,进行相关的实验,而屏障环境内饲养的实验动物一旦离开屏障环境,就不能再回到屏障环境内,这给实验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SPF级实验动物饲养设施的小型化是实验者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隔离包性质的独立送风系统的单笼位屏障环境饲养笼,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独立送风系统的单笼位屏障环境饲养笼,包括笼体、出风槽、送风系统操控箱和盖板;所述笼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笼体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底部均设有出风口Ⅰ,所述出风口Ⅰ上设置有滤膜,所述笼体的前面板右中上部设有手套对接口,用来对接手套,所述笼体的前面板左中上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末端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设置在笼体前面板的内侧,所述滑板上下面板设有滑槽用于滑板的左右滑动,从而实现对手套对接口的启闭,所述笼体的后面板与前面板对称设置,所述盖板盖合在送风系统操控箱上;所述出风槽的上边缘向内侧延伸,以便于笼体内嵌在出风槽时出风槽与笼体之间形成出风空腔,在所述出风槽的左右两侧面板各设置一个风门Ⅰ;所述送风系统操控箱由十个腔体组成,在第一腔体的后面板和第二腔体的前面板设有初效过滤膜,在第一腔体与第三腔体、第二腔体与第四腔体之间设有中效过滤膜,在第八腔体和第九腔体之间设有高效过滤膜,在第三腔体中设有空气加热装置,在第四腔体中设有空气降温装置,在第五腔体中设有加湿装置Ⅰ,在第六腔体中设有加湿装置Ⅱ,在第七腔体中设有水瓶且水瓶口位于笼体内,在第八腔体中设有空气混合装置,在第九腔体中设有风机,在第十腔体中设有供电装置和设备控释系装置,在第十腔体中还设有电子秤且电子秤的秤钩部分位于笼体内,在所述电子秤的秤钩部分上挂有食槽,在第三腔体与第五腔体、在第四腔体与第六腔体之间设有风门Ⅱ和风门Ⅲ,在第五腔体与第八腔体、第六腔体与第八腔体之间设有风门Ⅱ和风门Ⅲ,在第九腔体的下方设有送风口面罩;所述笼体的底部设置在出风槽中,且使设置在笼体上的出风口Ⅰ位于出风槽的空腔结构中,所述送风系统操控箱设置在笼体的顶部,并使送风系统操控箱的送风口面罩位于笼体的顶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笼体的右侧面板中下部设有一个与其它笼盒连接的转移通道对接口,在所述笼体的右侧面板中下部设有与转移通道对接口大小相匹配的旋转盖板,所述旋转盖板一端通过固定转轴连接在笼体的右侧面板中下部上,所述旋转盖板另一端设有凸起,在笼体的右侧面板中下部上设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卡槽,保证了在不转移实验动物时旋转盖板可以关上,转移实验动物时将旋转盖板旋开,保证笼体内的一直未屏障环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移通道对接口上设有高效过滤膜,用于保证与其它笼盒连接时,当旋转盖板旋开时笼体内空气也不会受到污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送风口面罩为棱台型,在送风口面罩的侧面板及底面板设有数个出风口,保证了笼体内的空气具有流动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食槽是由多个W形状的不锈钢丝组成的镂空结构,保证了实验动物从W形状的镂空结构食槽下部就可以吃到食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笼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和压差感应器,可以有效测出笼体内的实时温度、湿度和压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盖板的上板面设有显示屏,更加方便直观的控制和观察笼体内的温度、湿度、压差和食物剩余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盖板的上板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电子秤与显示屏为电性连接,以便于显示屏实时显示食槽内食物的剩余量;所述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和压差感应器与显示屏为电性连接,以便于显示屏控制及显示笼体内部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压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所述饲养笼解决了SPF级实验动物离开大屏障环境后的饲养问题,同时对于科研经费不足的实验室可根据实验动物的多少来配笼盒,以减少经费开支。2、所述饲养笼可根据屏障系统国标要求设定饲养笼体内温度、湿度和压差感应器的检测范围,通过温度、湿度和压差感应器监测来调节加热装置和降温装置的温度、加湿装置的湿度、风机的工作效能及各个风门的闭合程度,使得饲养笼体内温度、湿度和压差符合屏障系统国标要求。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实验动物领域没有单个笼位独立送风系统饲养SPF级动物饲养笼问题。3、所述饲养笼在第一腔体后面和第二腔体前面设有初效过滤膜,在第一腔体与第三腔体和第二腔体与第四腔体之间设有中效过滤膜,第八腔体和第九腔体之间设有高效过滤膜,可以保证笼体内的空气的洁净度符合屏障环境要求。4、所述笼体的前面板右中上部设有手套对接口用来对接手套且所述笼体的前面板左中上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末端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设置在笼体前面板的内侧,不操作时滑板是关闭的,以保证笼体的内环境,需要对笼体内动物操作时,在手套对接口拧上无菌手套,滑动手柄使滑板不遮挡手套对接口,将手伸进笼体内,打开转移通道接口,可驱赶SPF级实验动物通过打开的转移通道到达另一个屏障环境饲养笼或实验动物操作台,整个过程避免了人与动物的直接接触,使得本装置具有了隔离包的性能,将极大地减少污染源及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5、所述笼体的后面板与前面板对称设置手套对接口,保证了技术人员可以用双手都对箱体内SPF级实验动物进行一些实验操作,使得本装置具有操作台的性质,极大地减少了人与动物的直接接触。6、所述在第十腔体中还设有电子秤且电子秤的秤钩部分位于笼体内,在所述电子秤的秤钩部分上挂有食槽且所述食槽是由多个W形状的不锈钢丝组成的镂空结构;所述电子秤与显示屏为电性连接。即保证了实验动物从W形状的镂空结构下部就可以吃到食物又可通过显示屏显示实验动物的每日进食量。7、所述在送风口面罩的侧面板及底面板设有数个出风孔,且在第九腔体中设有风机,送风口面罩位于第九腔体的下方,且所述送风口面罩为棱台型;在所述笼体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底部设有出风口Ⅰ;所述通风槽的上边缘向内侧延伸包被笼体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出风口Ⅰ,以便于笼体上设置的出风口Ⅰ与通风槽之间形成通风回流空腔;在所述通风槽的左右两侧面板各设置一个风门Ⅰ,所有这些保证了笼体内空气流动的单向性、无死角,即顶部送风底部出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笼体的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出风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送风系统操控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笼体、1-1-出风口Ⅰ、1-2-手套对接口、1-3-手套、1-4-卡槽、1-5-手柄、1-6-滑板、1-7-滑槽、1-8-转移通道对接口、1-9-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独立送风系统的单笼位屏障环境饲养笼,其特征在于:包括笼体(1)、出风槽(2)、送风系统操控箱(3)和盖板(4);所述笼体(1)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笼体(1)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底部均设有出风口Ⅰ(1‑1),所述出风口Ⅰ(1‑1)上设置有滤膜,所述笼体(1)的前面板右中上部设有手套对接口(1‑2),用来对接手套(1‑3),所述笼体(1)的前面板左中上部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上设有手柄(1‑5),所述手柄(1‑5)末端连接有滑板(1‑6),所述滑板(1‑6)设置在笼体(1)前面板的内侧,所述滑板(1‑6)上下面板设有滑槽(1‑7)用于滑板(1‑6)的左右滑动,从而实现对手套对接口(1‑2)的启闭,所述笼体(1)的后面板与前面板对称设置,所述盖板(4)盖合在送风系统操控箱(3)上;所述出风槽(2)的上边缘向内侧延伸,以便于笼体(1)内嵌在出风槽(2)时出风槽(2)与笼体(1)之间形成出风空腔,在所述出风槽(2)的左右两侧面板各设置一个风门Ⅰ(2‑1);所述送风系统操控箱(3)由十个腔体(3‑1~3‑10)组成,在第一腔体(3‑1)的后面板和第二腔体(3‑2)的前面板设有初效过滤膜(3‑11),在第一腔体(3‑1)与第三腔体(3‑3)、第二腔体(3‑2)与第四腔体(3‑4)之间设有中效过滤膜(3‑12),在第八腔体(3‑8)和第九腔体(3‑9)之间设有高效过滤膜(3‑13),在第三腔体中设有空气加热装置(3‑14),在第四腔体(3‑4)中设有空气降温装置(3‑15),在第五腔体(3‑5)中设有加湿装置Ⅰ(3‑16),在第六腔体(3‑6)中设有加湿装置Ⅱ(3‑17),在第七腔体(3‑7)中设有水瓶(3‑18)且水瓶(3‑18)口位于笼体(1)内,在第八腔体(3‑8)中设有空气混合装置(3‑19),在第九腔体(3‑9)中设有风机(3‑20),在第十腔体(3‑10)中设有供电装置(3‑21)和设备控释系装置(3‑22),在第十腔体(3‑10)中还设有电子秤(3‑23)且电子秤(3‑23)的秤钩部分位于笼体(1)内,在所述电子秤(3‑23)的秤钩部分上挂有食槽(3‑24),在第三腔体(3‑3)与第五腔体(3‑5)、在第四腔体(3‑4)与第六腔体(3‑6)之间设有风门Ⅱ(3‑25)和风门Ⅲ(3‑26),在第五腔体(3‑5)与第八腔体(3‑8)、第六腔体(3‑6)与第八腔体(3‑8)之间设有风门Ⅳ(3‑27)和风门Ⅴ(3‑28),在第九腔体(3‑9)的下方设有送风口面罩(3‑29);所述笼体(1)的底部设置在出风槽(2)中,且使设置在笼体(1)上的出风口Ⅰ(1‑1)位于出风槽(2)的空腔结构中,所述送风系统操控箱(3)设置在笼体(1)的顶部,并使送风系统操控箱(3)的送风口面罩(3‑27)位于笼体(1)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独立送风系统的单笼位屏障环境饲养笼,其特征在于:包括笼体(1)、出风槽(2)、送风系统操控箱(3)和盖板(4);所述笼体(1)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笼体(1)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底部均设有出风口Ⅰ(1-1),所述出风口Ⅰ(1-1)上设置有滤膜,所述笼体(1)的前面板右中上部设有手套对接口(1-2),用来对接手套(1-3),所述笼体(1)的前面板左中上部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上设有手柄(1-5),所述手柄(1-5)末端连接有滑板(1-6),所述滑板(1-6)设置在笼体(1)前面板的内侧,所述滑板(1-6)上下面板设有滑槽(1-7)用于滑板(1-6)的左右滑动,从而实现对手套对接口(1-2)的启闭,所述笼体(1)的后面板与前面板对称设置,所述盖板(4)盖合在送风系统操控箱(3)上;所述出风槽(2)的上边缘向内侧延伸,以便于笼体(1)内嵌在出风槽(2)时出风槽(2)与笼体(1)之间形成出风空腔,在所述出风槽(2)的左右两侧面板各设置一个风门Ⅰ(2-1);所述送风系统操控箱(3)由十个腔体(3-1~3-10)组成,在第一腔体(3-1)的后面板和第二腔体(3-2)的前面板设有初效过滤膜(3-11),在第一腔体(3-1)与第三腔体(3-3)、第二腔体(3-2)与第四腔体(3-4)之间设有中效过滤膜(3-12),在第八腔体(3-8)和第九腔体(3-9)之间设有高效过滤膜(3-13),在第三腔体中设有空气加热装置(3-14),在第四腔体(3-4)中设有空气降温装置(3-15),在第五腔体(3-5)中设有加湿装置Ⅰ(3-16),在第六腔体(3-6)中设有加湿装置Ⅱ(3-17),在第七腔体(3-7)中设有水瓶(3-18)且水瓶(3-18)口位于笼体(1)内,在第八腔体(3-8)中设有空气混合装置(3-19),在第九腔体(3-9)中设有风机(3-20),在第十腔体(3-10)中设有供电装置(3-21)和设备控释系装置(3-22),在第十腔体(3-10)中还设有电子秤(3-23)且电子秤(3-23)的秤钩部分位于笼体(1)内,在所述电子秤(3-23)的秤钩部分上挂有食槽(3-24),在第三腔体(3-3)与第五腔体(3-5)、在第四腔体(3-4)与第六腔体(3-6)之间设有风门Ⅱ(3-25)和风门Ⅲ(3-26),在第五腔体(3-5)与第八腔体(3-8)、第六腔体(3-6)与第八腔体(3-8)之间设有风门Ⅳ(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民王天奇王海龙高渊涛王春芳陈朝阳庞敏李宵李竞航王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