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精密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064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包括转子导向工装和定子导向工装,所述转子导向工装内表面为安装面并安装于转子的转轴上,轴承内圈位于所述转子导向工装与转子之间,所述定子导向工装与永磁电机的传动端端盖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子导向工装的外表面为外圆导向面,且外圆导向面的直径不大于轴承内圈的外径,所述定子导向工装内设有与所述外圆导向面配合的上内圆导向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装配质量好、且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精密导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永磁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永磁电机是一种新型的节能产品,应用日趋成熟。永磁电机定转子合装工艺与其它电机定转子合装工艺差异较大,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一般电机定转子合装无定转子磁吸力,而永磁电机定转子合装过程有定转子磁吸力的影响。中大型永磁电机定转子合装无论是用专用设备自动合装还是无专用设备合装,都需要保证电机定转子中心重合。永磁电机定转子合装始终有一个磁吸力,如果定转子中心不能重合,磁砐力会使定转子中心位置发生相对偏移,从而影响永磁电机装配,同时也影响轴承装配质量。永磁电机定转子合装中心偏移大小与永磁电机功率和定转子中心合装前相对位置误差成正比,永磁电机定转子磁吸力使定转子相对中心位置发生偏移或具有偏移的趋势,从而使永磁电机定转子合装中心位置精度受到影响。永磁电机定转子中心位置精度直接影响电机轴承装配精度。当永磁电机定转子和轴承一次合装时,由于永磁电机磁吸力容易使装配间隙发生偏移,导致损坏轴承内圈的外表面,为此一般的永磁电机定转子合装时不带轴承,这样使电机定转子合装不会影响轴承装配质量,但需额外增加一道轴承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质量好、且装配效率高的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包括转子导向工装和定子导向工装,所述转子导向工装内表面为安装面并安装于转子的转轴上,轴承内圈位于所述转子导向工装与转子之间,所述定子导向工装与永磁电机的传动端端盖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子导向工装的外表面为外圆导向面,且外圆导向面的直径不大于轴承内圈的外径,所述定子导向工装内设有与所述外圆导向面配合的上内圆导向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导向工装沿转轴轴向的长度为L1,所述轴承沿转轴轴向的长度为L2,则L1=2~10L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圆导向面与所述上内圆导向面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配合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圆导向面与所述上内圆导向面之间为间隙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导向工装内还设有与用来合装机顶杆外圆面配合的下内圆导向面,所述下内圆导向面、所述外圆导向面以及所述上内圆导向面同轴布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导向工装下端嵌装于合装机平台内,所述定子导向工装下端设有用于与合装机平台定位配合的下定位法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导向工装上端设有上安装法兰,所述上安装法兰与所述传动端端盖可拆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内圆导向面与所述合装机顶杆外圆面之间为间隙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采用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的方式,有利于保证装配效率;在转子的转轴上安装转子定位工装,且合装前转子导向工装位于轴承下方,在传动端端盖上安装定子导向工装,转子定位工装和定子导向工装之间通过外圆导向面、上内圆导向面配合,实现合装过程中的导向,有利于克服定、转子合装时磁吸力产生的偏移,将定、转子中心导正,避免轴承内圈的外圆与轴承外圈的内圆接触,从而保证轴承装配过程不会受损,在保证装配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装配质量,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合装前)。图2是本专利技术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合装时)。图3是是本专利技术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合装后)。图中各标号表示:1、转子导向工装;11、安装面;12、外圆导向面;2、定子导向工装;21、上内圆导向面;22、下内圆导向面;23、下定位法兰;24、上安装法兰;3、转子;31、转轴;4、传动端端盖;5、轴承;61、合装机顶杆;62、合装机平台;7、非传动端端盖;8、定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包括转子导向工装1和定子导向工装2,转子导向工装1内表面为安装面11并安装于转子3的转轴31上,轴承5内圈位于转子导向工装1与转子3之间,定子导向工装2与永磁电机的传动端端盖4可拆卸连接,转子导向工装1的外表面为外圆导向面12,且外圆导向面12的直径不大于轴承5内圈的外径,定子导向工装2内设有与外圆导向面12配合的上内圆导向面21。该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采用定子8、转子3及轴承5一次合装的方式,有利于保证装配效率;在转3子的转轴31上安装转子定位工装1,且合装前(如附图1所示)转子导向工装1位于轴承3下方,在传动端端盖4上安装定子导向工装2,转子定位工装1和定子导向工装2之间通过外圆导向面12、上内圆导向面21配合,实现合装过程中的导向,有利于克服定子8、转子3合装时磁吸力产生的偏移,将定子8、转子3中心导正,避免轴承5内圈的外圆与轴承5外圈的内圆接触,从而保证轴承5装配过程不会受损,在保证装配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装配质量,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其中,外圆导向面12的直径优选小于轴承5内圈的外径;导向装置的采用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均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转子导向工装1沿转轴31轴向的长度为L1,轴承5沿转轴31轴向的长度为L2,则L1=2~10L2。因外圆导向面12、上内圆导向面21配合长度比轴承配合长度大2~10倍,则本专利技术导向装置的配合精度=轴承5(多为NU轴承,也即内圈无挡边轴承)内外圆配合精度/2~10。本实施例中,转子导向工装1布满转轴31位于轴承5下方的部分,也即转子导向工装1设置为最大长度,尽可能地提升导向精度。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外圆导向面12与内圆导向面21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轴承5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配合间隙。该结构可进一步保证导向精度,最大程度地克服合装时磁吸力产生的偏移。优选地外圆导向面12与内圆导向面21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在合装完成之后,便于导向工装的拆除。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定子导向工装2内还设有与用来合装机顶杆61外圆面配合的下内圆导向面22,下内圆导向面22、外圆导向面12以及上内圆导向面21同轴布置。增加下内圆导向面22与合装机顶杆61配合,可提高合装机顶杆61的刚性,同时也提高了合装机顶杆61与导向工装中心的同轴度,保证合装精度。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定子导向工装2下端嵌装于合装机平台62内,定子导向工装2下端设有用于与合装机平台62定位配合的下定位法兰23。可通过下定位法兰23保证定子导向工装2在合装机平台62上的定位精度。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定子导向工装2上端设有上安装法兰24,上安装法兰24与传动端端盖4可拆卸连接。该结构简单、可靠,拆装方便。更进一步地,下内圆导向面22与合装机顶杆61外圆面之间为间隙配合,便于合装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导向工装(1)和定子导向工装(2),所述转子导向工装(1)内表面为安装面(11)并安装于转子(3)的转轴(31)上,轴承(5)内圈位于所述转子导向工装(1)与转子(3)之间,所述定子导向工装(2)与永磁电机的传动端端盖(4)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子导向工装(1)的外表面为外圆导向面(12),且外圆导向面(12)的直径不大于轴承(5)内圈的外径,所述定子导向工装(2)内设有与所述外圆导向面(12)配合的上内圆导向面(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导向工装(1)和定子导向工装(2),所述转子导向工装(1)内表面为安装面(11)并安装于转子(3)的转轴(31)上,轴承(5)内圈位于所述转子导向工装(1)与转子(3)之间,所述定子导向工装(2)与永磁电机的传动端端盖(4)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子导向工装(1)的外表面为外圆导向面(12),且外圆导向面(12)的直径不大于轴承(5)内圈的外径,所述定子导向工装(2)内设有与所述外圆导向面(12)配合的上内圆导向面(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导向工装(1)沿转轴(31)轴向的长度为L1,所述轴承(5)沿转轴(31)轴向的长度为L2,则L1=2~10L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轴承一次合装紧密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导向面(12)与所述上内圆导向面(21)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轴承(5)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配合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定子、转子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军尹琨黄谷香元炯胡华黄德聪谭林殷茜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