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融合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降雨观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042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融合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降雨观测方法,包括对于目标区域内的每一个微波链路,均采用不同的雨衰雨强模型分别建立雨衰与雨强的联系,并推求相应的链路降雨强度;对目标区域划分网格,推求历史时期不同雨衰雨强模型下的区域降雨量;通过卫星遥感的历史时期的大尺度观测数据优选雨衰雨强模型;采用优选的雨衰雨强模型,基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实时动态雨衰数据,观测高空间分辨率的实时雨强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发挥卫星遥感观测降雨技术和微波链路实时观测雨强技术的优势,提供了实时、动态、高精度的降雨观测模式,可为防洪减灾和流域规划提供重要且可操作性强的参考依据。

A Rainfall Observation Method F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Sign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合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降雨观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降雨观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融合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降雨观测方法。
技术介绍
降雨是农林、水利、水文、采矿等许多行业或领域重要的气象监测数据,对于工农业生产、水利开发、江河防洪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降雨观测数据的合理精度是城市规划、水资源开发、防洪预警等许多领域的重要需求,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目前的降雨数据主要依赖卫星遥感、雷达和地面雨量站三种,但是它们在降雨观测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卫星遥感主要通过气象卫星的搭载传感器,实现对空中降雨的测量,但是卫星遥感技术存在空间分辨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要求;雷达测量也受到地形遮挡、雷达射线抬升的影响,而且需要定期维护、费用高昂,难以全面推广使用;地面雨量站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面点观测降水,但是使用寿命短、价格昂贵、安装维护复杂,难以在偏远地区大批量使用。我国水利气象农林各领域迫切需要实时降雨信息的方法,尤其是在偏远地区,降雨基础数据的严重缺乏制约了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维护。微波信号在近地层大气中传播时会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而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融合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降雨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于目标区域内的每一个微波链路,均采用不同的雨衰雨强模型分别建立雨衰与雨强的联系,并推求相应的链路降雨强度;步骤2,对目标区域划分网格,推求历史时期不同雨衰雨强模型下的区域降雨量;步骤3,通过卫星遥感的历史时期的大尺度观测数据优选雨衰雨强模型;步骤4,采用优选的雨衰雨强模型,基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实时动态雨衰数据,观测高空间分辨率的实时雨强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降雨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于目标区域内的每一个微波链路,均采用不同的雨衰雨强模型分别建立雨衰与雨强的联系,并推求相应的链路降雨强度;步骤2,对目标区域划分网格,推求历史时期不同雨衰雨强模型下的区域降雨量;步骤3,通过卫星遥感的历史时期的大尺度观测数据优选雨衰雨强模型;步骤4,采用优选的雨衰雨强模型,基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实时动态雨衰数据,观测高空间分辨率的实时雨强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降雨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1.1,基于相邻基站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推求链路平均雨衰减率包括根据长度为L的链路上的接收功率P(L)与发射功率P0(L),推求得到链路平均雨衰减率如下,步骤1.2,采用不同的雨衰雨强模型分别建立雨衰与雨强的联系,根据链路平均雨衰减率推求不同雨衰雨强模型下的链路降雨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卫星遥感和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降雨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2.1,将观测区域划分网格;步骤2.2,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地尹家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