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清洁、无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不同于传统的燃油、燃气车辆以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新能源汽车以电池包(组)作为储能装置,以驱动电机作为动力装置。电池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驱动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也会产生热量。虽然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时各部件都具有很高的阻燃性,但是热量堆积仍会增大汽车的自燃率,造成汽车内部零部件发生故障,妨碍驱动系统的正常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电动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中通常使用换热器对电池进行降温,但是现有的换热器的制冷模式单一,而且系统臃肿、复杂、集成度较低,占用车辆空间大且成本高昂。基于此,亟待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紧凑且能实现多模式制冷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能实现多模式制冷的换热器。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其上开设有相邻且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水泵,与所述换热芯体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相连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1),其上开设有相邻且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102);水泵(2),与所述换热芯体(1)固定连接,所述水泵(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0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4),所述水泵(2)向所述第一通道(101)内通入第一流体;以及膨胀阀(3),与所述换热芯体(1)固定连接,所述膨胀阀(3)的入口与所述第二通道(10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膨胀阀(3)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通道(102)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膨胀阀(3)可选择地向所述第二通道(102)中通入第二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1),其上开设有相邻且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102);水泵(2),与所述换热芯体(1)固定连接,所述水泵(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0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4),所述水泵(2)向所述第一通道(101)内通入第一流体;以及膨胀阀(3),与所述换热芯体(1)固定连接,所述膨胀阀(3)的入口与所述第二通道(10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膨胀阀(3)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通道(102)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膨胀阀(3)可选择地向所述第二通道(102)中通入第二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1)包括上盖板(11)、叠片组(12)和下底板(13),所述上盖板(11)固定设置在所述叠片组(12)的上方,所述下底板(13)固定设置在所述叠片组(12)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组(12)包括S片依次堆叠的叠片,S≥5,奇数片叠片与其下方相邻的所述叠片密封形成第一空间,偶数片叠片与其下方相邻的所述叠片密封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相隔离,多个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构成所述第一通道(101),多个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构成所述第二通道(1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奇数片叠片与其下方相邻的所述叠片分别通过第一贴合区域(1201)和第二贴合区域(1202)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区域(1201)和所述第二贴合区域(1202)分别位于所述叠片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贴合区域(1201)开设有第一通孔(12011),每个所述第二贴合区域(1202)开设有第二通孔(12021),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2011)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二通孔(12021)相连通,以将多个所述第二空间连通;位于顶层的所述第一通孔(12011)与所述膨胀阀(3)的出口相连通,位于顶层的所述第二通孔(12021)与所述膨胀阀(3)的入口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数片叠片与其下方相邻的所述叠片分别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徐正本,覃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