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36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包括安装框、第一导流管和下部汇集管,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板片,且换热器板片的外端设置有加固板,所述换热器板片的正上方设置有上部汇集管,且上部汇集管和换热器板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流管。该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设置有安装框和换热器板片,通过该装置设置有本身框架结构的安装框,该装置借助安装框对换热器板片的包裹,可将几片长方形元件组成一个外形呈长方体部件,该装置利用这一长方体部件的完整性可以从釜体顶盖上设置的方形安装口装入或吊出,方便地将该装置安装、浸泡在釜体内,整个安装过程更加便捷、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热流管换热器是反应釜内部的安装零部件之一,便于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市场上的应釜热流管换热器结构一般为盘管式(或称蛇管式),须从釜体顶盖安装孔吊装,整个安装工作不够便捷,同时制成的换热器换热面积不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应釜热流管换热器结构一般为盘管式(或称蛇管式),须从釜体顶盖安装孔吊装,整个安装工作不够便捷,同时制成的换热器换热面积不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包括括安装框、第一导流管和下部汇集管,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板片,且换热器板片的外端设置有加固板,所述换热器板片的正上方设置有上部汇集管,且上部汇集管和换热器板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上部汇集管的顶部中端,且第一导流管的正上方通过管道连接设置有热介质进入管,所述热介质进入管的正面开设有热介质进入管口,且热介质进入管的一端安装有冷介质进入管,所述冷介质进入管的正前方开设有冷介质进入管口,且冷介质进入管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设置有连接弯管,所述冷介质进入管的底端安置有第二排液管,且第二排液管的内部插接有密封塞,所述下部汇集管设置于换热器板片的底端,且下部汇集管的底部通过该管道连接设置有第一排液管。优选的,所述安装框和换热器板片构成半包围结构,且换热器板片呈波形状结构分布设置。优选的,所述加固板沿着换热器板片的横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加固板通过焊接和换热器板片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部汇集管的底部设置有呈等距结构的第二导流管,且上部汇集管通过第二导流管和换热器板片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热介质进入管口和冷介质进入管口的内部分别呈中空状结构,且冷介质进入管口通过浇筑和冷介质进入管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冷介质进入管和安装框、换热器板片相邻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设置有安装框和换热器板片,通过该装置设置有本身框架结构的安装框,该装置借助安装框对换热器板片的包裹,可将几片长方形元件组成一个外形呈长方体部件,该装置利用这一长方体部件的完整性可以从釜体顶盖上设置的方形安装口装入或吊出,方便地将该装置安装、浸泡在釜体内,整个安装过程更加便捷、省力,长方形片状的元件由两片,条状缝焊形成扁平流道,扁平流道相对与常规盘管的圆形截面,具有相同体积下表面积更大,同时该装置借助换热器板片呈波形状结构的设置,可增加了元件的刚度,具有自支承能力,又使得通过的流体呈波动、湍流,传热系数大、传热效果好;热性介质在流通上部汇集管的内部后将会呈分向的状态同时流入多个第二导流管的内壁,最终热性介质将会利用这一分向结构被依次带到每一换热器板片的内部,该装置借助这一分向流通的结构的将热性介质带出的同时,也可将整个流通渠道由单向划分成多向的,有效缓解单向渠道流通时所要承受的负载,该装置利用液体流动的原理使得冷性介质在依次流经连接弯管和冷介质进入管口的内部后被带到冷介质进入管的内部,结合冷介质进入管和安装框、换热器板片相邻设置,该装置利用这一相邻结构可便于冷性介质和热性介质之间的冷热交换,从而便于整个反应釜对所需混配介质的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换热器板片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换热器板片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框;2、换热器板片;3、加固板;4、上部汇集管;5、第一导流管;6、热介质进入管;7、冷介质进入管;8、连接弯管;9、下部汇集管;10、第一排液管;11、第二排液管;12、密封塞;13、冷介质进入管口;14、热介质进入管口;15、第二导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包括括安装框1、第一导流管5和下部汇集管9,安装框1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板片2,且换热器板片2的外端设置有加固板3,安装框1和换热器板片2构成半包围结构,且换热器板片2呈波形状结构分布设置,通过该装置设置有本身框架结构的安装框1,该装置借助安装框1对换热器板片2的包裹,可将几片长方形元件组成一个外形呈长方体部件,该装置利用这一长方体部件的完整性可以从釜体顶盖上设置的方形安装口装入或吊出,方便地将该装置安装、浸泡在釜体内,整个安装过程更加便捷、省力,长方形片状的元件由两片,条状缝焊形成扁平流道,扁平流道相对与常规盘管的圆形截面,具有相同体积下表面积更大,同时该装置借助换热器板片2呈波形状结构的设置,可增加了元件的刚度,具有自支承能力,又使得通过的流体呈波动、湍流,传热系数大、传热效果好;加固板3沿着换热器板片2的横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加固板3通过焊接和换热器板片2固定连接,结合换热器板片2的中部焊接有本身为板块式结构的加固板3,该装置借助加固板3和换热器板片2的焊接可对从经过组合拼装多个换热器板片2的中部起到结构加强、加固的作用,保障由多个换热器板片2构成的安装框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呈对称结构的设置可有效扩展结构加强、加固的范围,换热器板片2的正上方设置有上部汇集管4,且上部汇集管4和换热器板片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流管15,上部汇集管4的底部设置有呈等距结构的第二导流管15,且上部汇集管4通过第二导流管15和换热器板片2固定连接,当该装置在对应的管道和管口将热性介质导入热介质进入管口14的内部后,该装置借助液体的流动使得热性介质在流经第一导流管5和热介质进入管6的内部后被带到上部汇集管4的内部,结合上部汇集管4的底部设有呈等距结构的多个第二导流管15,热性介质在流通上部汇集管4的内部后将会呈分向的状态同时流入多个第二导流管15的内壁,最终热性介质将会利用这一分向结构被依次带到每一换热器板片2的内部,该装置借助这一分向流通的结构的将热性介质带出的同时,也可将整个流通渠道由单向划分成多向的,有效缓解单向渠道流通时所要承受的负载;第一导流管5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上部汇集管4的顶部中端,且第一导流管5的正上方通过管道连接设置有热介质进入管6,热介质进入管6的正面开设有热介质进入管口14,且热介质进入管6的一端安装有冷介质进入管7,热介质进入管口14和冷介质进入管口13的内部分别呈中空状结构,且冷介质进入管口13通过浇筑和冷介质进入管7构成一体化结构,冷介质进入管7和安装框1、换热器板片2相邻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包括安装框(1)、第一导流管(5)和下部汇集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板片(2),且换热器板片(2)的外端设置有加固板(3),所述换热器板片(2)的正上方设置有上部汇集管(4),且上部汇集管(4)和换热器板片(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流管(15),所述第一导流管(5)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上部汇集管(4)的顶部中端,且第一导流管(5)的正上方通过管道连接设置有热介质进入管(6),所述热介质进入管(6)的正面开设有热介质进入管口(14),且热介质进入管(6)的一端安装有冷介质进入管(7),所述冷介质进入管(7)的正前方开设有冷介质进入管口(13),且冷介质进入管(7)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设置有连接弯管(8),所述冷介质进入管(7)的底端安置有第二排液管(11),且第二排液管(11)的内部插接有密封塞(12),所述下部汇集管(9)设置于换热器板片(2)的底端,且下部汇集管(9)的底部通过该管道连接设置有第一排液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用安装便利的波形热流管换热器,包括安装框(1)、第一导流管(5)和下部汇集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板片(2),且换热器板片(2)的外端设置有加固板(3),所述换热器板片(2)的正上方设置有上部汇集管(4),且上部汇集管(4)和换热器板片(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导流管(15),所述第一导流管(5)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上部汇集管(4)的顶部中端,且第一导流管(5)的正上方通过管道连接设置有热介质进入管(6),所述热介质进入管(6)的正面开设有热介质进入管口(14),且热介质进入管(6)的一端安装有冷介质进入管(7),所述冷介质进入管(7)的正前方开设有冷介质进入管口(13),且冷介质进入管(7)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设置有连接弯管(8),所述冷介质进入管(7)的底端安置有第二排液管(11),且第二排液管(11)的内部插接有密封塞(12),所述下部汇集管(9)设置于换热器板片(2)的底端,且下部汇集管(9)的底部通过该管道连接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民胡爱华邢友前戴日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