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行车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07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自行车锁,在凹锁头部的内表面靠近出口部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扩音器电连接,扩音器与第一开关电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一开关电连接;横杆的头端设置触点,与第一开关的触点对应,横杆的末端通过L形支架固定,固定处可转动,回力弹簧的一端连接横杆的中部,另一端连接L形支架上;扩音器,包括扩音器壳体,扩音器壳体上设有用于收容麦克风的收置仓,收置仓内安装有麦克风头、中心轴、绕线盘以及导线,其中,收置仓一侧设有用于供麦克风头伸出的开口,中心轴固定于收置仓内,绕线盘位于中心轴外侧且与其弹性连接,导线缠绕于绕线盘上,导线的一端安装有麦克风头,另一端与扩音器壳体的线路电性连接。

An Intelligent Bicycle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自行车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自行车锁,属于智能自行车

技术介绍
在生活中,身边的同学经常会有智能自行车丢失的现象,虽然学校有全校覆盖的监控系统,晚上会有保安人员进行巡逻,可是由于小偷的作案动作是在太快,而且作案时不容易显露任何迹象,因此也就不会有人注意到。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家属院,小区这类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很容易会发生这种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自行车锁。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凹锁头部的内表面靠近出口部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扩音器电连接,扩音器与第一开关电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一开关电连接;横杆的头端设置触点,与第一开关的触点对应,横杆的末端通过形支架固定,固定处可转动,回力弹簧的一端连接横杆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形支架上;电磁线圈设置于横杆的头端上方;在凸锁头部的外表面设置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对应的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通过导线与电磁线圈电连接,第三触点、电池、第二开关及第四触点依次串接;导线穿设于绳索内;扩音器,包括扩音器壳体,扩音器壳体上设有用于收容麦克风的收置仓,收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自行车锁,其特征在于,在凹锁头部的内表面靠近出口部设置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第一触点(10)与扩音器(5)电连接,扩音器与第一开关(4)电连接,第二触点(11)与第一开关(4)电连接;横杆(6)的头端设置触点,与第一开关(4)的触点对应,横杆(6)的末端通过L形支架固定,固定处可转动,回力弹簧(7)的一端连接横杆(6)的中部,另一端连接L形支架上;电磁线圈(3)设置于横杆(6)的头端上方;在凸锁头部的外表面设置与第一触点(10)、第二触点(11)对应的第三触点(12)、第四触点(13),第三触点(12)、第四触点(13)通过导线(2)与电磁线圈(3)电连接,第三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行车锁,其特征在于,在凹锁头部的内表面靠近出口部设置第一触点(10)和第二触点(11),第一触点(10)与扩音器(5)电连接,扩音器与第一开关(4)电连接,第二触点(11)与第一开关(4)电连接;横杆(6)的头端设置触点,与第一开关(4)的触点对应,横杆(6)的末端通过L形支架固定,固定处可转动,回力弹簧(7)的一端连接横杆(6)的中部,另一端连接L形支架上;电磁线圈(3)设置于横杆(6)的头端上方;在凸锁头部的外表面设置与第一触点(10)、第二触点(11)对应的第三触点(12)、第四触点(13),第三触点(12)、第四触点(13)通过导线(2)与电磁线圈(3)电连接,第三触点(12)、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昌琴瑶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