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包括护栏本体,护栏本体包括至少一组护栏单元,护栏单元包括至少一根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立柱和若干均设于立柱上的横杆,立柱高度为120‑140cm且两立柱之间间距45cm‑54cm,横栏呈梭形且两两之间纵向间距为30cm‑40cm,还包括花架呈半球体状设置于护栏单元的顶部,所述花架包括两根十字交叉的托底杆和与托底杆上端面相连且呈环形的横杆;护栏单元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弧形杆;护栏本体的长度为2.7m‑3.3m;立柱与横杆可拆卸连接,护栏单元之间相拼接组合且组合后横杆呈水纹状;护栏单元包括两根水平面相垂直立柱和至少三组设于立柱的之间横杆,护栏单元之间间距为30cm;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组合灵活,改善绿化环境,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护栏
,尤其涉及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车辆也迅速增加,为了提高城市安全性建立“机非”、“人车”的隔离体系,常用到隔离栏。此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样要适应文化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体现一定的人文性和景观性。现有的隔离栏常包括立柱、横杆以及横杆之间的若干并行间隔设置的护栏片等。目前的隔离栏仅提供分割作用,形式和功能单一。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机非隔离栏的一体化美观,组合灵活,安装便捷,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包括护栏本体,所述护栏本体包括至少一组护栏单元,所述护栏单元包括至少一根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立柱和若干均设于立柱上的横杆,所述立柱高度为120-140cm且两立柱之间间距45cm-54cm,所述横栏呈梭形且两两之间纵向间距为30cm-40cm,优选地,还包括花架呈半球体状设置于护栏单元的顶部,所述花架包括两根十字交叉的托底杆和与托底杆上端面相连且呈环形的横杆;优选地,所述护栏单元的顶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弧形杆;优选地,所述护栏本体的长度为2.7m-3.3m;优选地,所述立柱与横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护栏单元之间相拼接组合且组合后横杆呈水纹状;优选地,所述护栏单元包括两根水平面相垂直立柱和至少三组设于立柱的之间横杆,所述护栏单元之间间距为30c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护栏单元为可拆卸组装结构,便于单个零件的批量化生成,部件体量小,运输装载方便;在实际应用中,可塑性强,简单易行,组合形式多样灵活,应用广泛。波浪式钢管使框架结构刚性美中添加了一些柔性美,象征着水势用波纹曲线意指江河入海,川流不息,同样也应证着现今时代下发展的汽车如曾今的河流,同样的川流不息,赋予了整个隔离栏古典美,美观性得到提升,符合现代的城市风貌。2.立柱提高了框架的强度及抗变形能力,延长使用寿命,且提高隔离栏的隔离性能,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3.可根据道路需要,设置花架部分,在绿植覆盖较高的乡村或郊远地区可使用不含花架的形式,起到调和城市面容,经济性的应对不同道路需求;同样在宽敞且辆较少地区则可以使用材料少得间隔设置护栏单元,减少材料使用,呼应生态性城乡建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的带花架的护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的不带花架的护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栏本体2.护栏单元3.立柱4.横杆5.花架51.托底杆52.横杆6.弧形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包括护栏本体1,护栏本体1的长度为2.7m-3.3m,护栏本体1包括至少一组护栏单元2,护栏单元2包括至少一根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立柱3和若干均设于立柱3之间上的横杆4,立柱3高度为120-140cm且两立柱3之间间距45cm-54cm,横栏4呈梭形且两两之间纵向间距为30cm-40cm,还包括花架5呈半球体状设置于护栏单元2的顶部,花架5包括两根十字交叉的托底杆51和与托底杆51上端面相连且呈环形的横杆52,护栏单元2的顶部还可设有开口向下的弧形杆6,花架5和弧形杆6交替设置于护栏单元2顶部,即相邻的两个护栏单元2的顶部分别设有花架5和弧形杆6,花架5、弧形杆6和横杆4均与立柱3可拆卸连接,护栏单元2之间相拼接组合且两护栏单元2之间共用一根立柱3,也可根据实际需求相连的两护栏单元2之间通过各自独立的立柱3相连,用以加固结构;组合后横杆4呈水纹状。在车流量较多的城市道路实施例一同时兼顾了城市景观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三方面,提高了城市环境。实施例2:如图3、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包括护栏本体1,护栏本体1的长度为2.7m-3.3m,护栏本体1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护栏单元2,护栏单元2包括两根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立柱3和若干均设于立柱3之间上的横杆4,立柱3高度为120-140cm且两立柱3之间间距45cm-54cm,横栏4呈梭形且两两之间纵向间距为30cm-40cm,还包括花架5呈半球体状焊接于护栏单元2的顶部,花架5包括两根十字交叉的托底杆51和与托底杆51上端面相连且呈环形的横杆52,花架5和横杆4均与立柱3可拆卸连接,例如采用内嵌式螺丝连接,护栏单元2之间相拼接组合且组合后横杆4呈水纹状。重复排列的花架在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市容,改善行车环境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城市主干道,或者绿量不达标的城市道路上可采用此方式的机非隔离栏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行车质量。实施例3:如图4、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包括护栏本体1,护栏本体1的长度为2.7m-3.3m,护栏本体1包括至少一组护栏单元2,护栏单元2包括两根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立柱3和若干均设于立柱3之间上的横杆4,立柱3高度为120-140cm且两立柱3之间间距45cm-54cm,横栏4呈梭形且两两之间纵向间距为30cm-40cm,护栏单元2的顶部还可设有开口向下的弧形杆6,弧形杆6和横杆4均与立柱3可拆卸连接,护栏单元2之间间隔30cm组合形成护栏本体1,在城市次干道或城郊地区,车流量较少的情况下即可节约成本,也能起到行车安全的作用。实施例4:如图3、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包括护栏本体1,护栏本体1的长度为2.7m-3.3m,护栏本体1包括至少一组护栏单元2,护栏单元2包括至少一根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立柱3和若干均设于立柱3之间上的横杆4,立柱3高度为120-140cm且两立柱3之间间距45cm-54cm,横栏4呈梭形且两两之间纵向间距为30cm-40cm,还包括花架5呈半球体状设置于护栏单元2的顶部,花架5包括两根十字交叉的托底杆51和与托底杆51上端面相连且呈环形的横杆52,花架5和横杆4均与立柱3可拆卸连接,护栏单元2之间间隔30cm组合形成护栏本体1,组合后横杆4呈水纹状,在城市次干道或城郊地区,车流量较少的情况下即可节约成本,也能起到行车安全的作用。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专利技术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本体,所述护栏本体包括至少一组护栏单元,所述护栏单元包括至少一根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立柱和若干均设于立柱上的横杆,所述立柱高度为120‑140cm且两立柱之间间距45cm‑54cm,所述横栏呈梭形且两两之间纵向间距为30cm‑4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本体,所述护栏本体包括至少一组护栏单元,所述护栏单元包括至少一根与水平面相垂直的立柱和若干均设于立柱上的横杆,所述立柱高度为120-140cm且两立柱之间间距45cm-54cm,所述横栏呈梭形且两两之间纵向间距为30cm-4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非车道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花架呈半球体状设置于护栏单元的顶部,所述花架包括两根十字交叉的托底杆和与托底杆上端面相连且呈环形的横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长,许小巧,石明明,邹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