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87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包括下模座、设于所述下模座上凸模、设于所述下模座两相对侧的送/退料结构及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废料收集结构,所述下模座由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围合而成,所述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围合而形成的矩形空间为凸模安装腔;所述退/送料结构包括设于下模座左侧壁或右侧壁的送料结构及相应设于所述下模座的右侧壁或左侧壁的退料结构,所述退料结构和送料结构均包括沿下模座的相应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可调节支架及安装于所述每一可调节支架上的若干滑轮;所述废料收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上的避让孔的位置处的废料收集通道以及废料收集盒。

Subcutaneous Die for Outer Skin of Automobile Backdo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bcutaneous die for the outer skin of the back door of an automobile,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die base, a punch on the lower die base, a feed/discharge structure o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lower die base and a waste collection structure on the lower die base. The lower die base is composed of a bottom wall, a front side wall, a rear side wall, a left side wall and a right side wall, and the bottom wall, a front side wall, a rear side wall and a left side wall are enclosed. The rectangular space formed by the enclosure of the right side wall and the right side wall of the lower die base is a punch mounting cavity; the feeding/feed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feeding structure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wall or the right side wall of the lower die base and a feeding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right side wall or the left side wall of the lower die base. The feeding structure and the feeding structure include two adjustable brackets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side wall of the lower die base and the installation thereof. A number of pulleys on each adjustable bracket; the waste colle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 waste collection passage and a waste collection box arranged on the lower die seat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a collision avoidance hole on the outer skin of the automobile back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
本技术涉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
技术介绍
汽车背门外蒙皮是汽车行李箱背门的汽车配件,与汽车背门形状相匹配,主要包括位于前上方的矩形框以及由所述矩形框的后侧边向下且向后倾斜的尾板,所述矩形框由前侧框、后侧框、左侧框以及右侧框围合而成。在汽车背门外蒙皮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前侧框的前边缘、左侧框的左边缘、右侧框的右边缘进行向下且向内扣的侧翻边制作,还需要对后侧框进行冲孔,这样就需要一套专门的模具来制作。由于汽车背门外蒙皮较笨重,工人将待加工的汽车背门外蒙皮放置于下模的凸模上时,极为费力且花费较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将待加工的汽车背门外蒙皮放于凸模上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包括下模座、设于所述下模座上凸模、设于所述下模座两相对侧的送/退料结构以及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废料收集结构,所述下模座由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围合而成,所述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围合而形成的矩形空间为所述凸模安装腔,在所述下模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部,在所述下模座的四个拐角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刚性存放件;所述退/送料结构包括设于下模座左侧壁或右侧壁的送料结构以及相应设于所述下模座的右侧壁或左侧壁的退料结构,所述退料结构和送料结构均包括沿所述下模座的相应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可调节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每一可调节支架上的若干滑轮;所述废料收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上的避让孔的位置处的废料收集通道以及废料收集盒,所述废料收集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避让孔相连通,所述废料收集盒从所述下模座的相应侧壁穿入,所述废料收集盒的里端位于所述废料收集通道的出口端下方以与所述出口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吊装部包括第一吊装耳、穿设于所述第一吊装耳上的第一吊棒以及所述第一吊棒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吊棒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吊棒的外端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吊棒向里端移动的第一限位杆、设于所述第一吊棒外端周缘位置处的第一限位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吊装耳的外侧面上相应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处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棒的外端面连接,另一端外凸于所述第一吊棒的外周以抵于所述第一吊装耳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限位槽由所述第一吊棒的外周向其中心方向开设而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吊装耳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应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部分从所述第一吊棒的外周面穿入所述第一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刚性存放件包括固定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端的转轴、设于所述转轴上的一转页以及设于所述转页上的刚性存放体。本技术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由于在下模座的两相对侧设置一送料结构和一退料结构,通过滑轮的方式将待加工的汽车背门外蒙皮推至凸模上,与传统的需要多个工人合力抬上凸模的方式,即省时又省力,便于工人操作。通过新的刚性存放件,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刚性存放件易丢弃、难寻找的问题,便于收纳。通过新的吊装部结构,可以防止吊棒旋转且易向里或向外移动,解决吊棒易丢失,不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背门外蒙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中局部H的放大图。图3是图2中刚性存放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凸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滑动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滑动限位结构与设于上模上的驱动结构的配合图。图8是滑动限位结构安装于下模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至图8,本技术的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包括下模座1、设于所述下模座1上的汽车背门外蒙皮凸模2(以下简称凸模2)、设于所述下模座1两相对侧的送/退料结构3以及设于所述下模座1上的废料收集结构4。所述汽车背门外蒙皮包括位于前上方的矩形框80以及由所述矩形框80的后侧边向下且向后倾斜的尾板81,所述矩形框80由前侧框801、后侧框802、左侧框803以及右侧框804围合而成。关于下模座1:所述下模座1在水平面的投影上呈矩形,具有开口朝上的呈矩形的凸模安装腔100,所述凸模2设置于所述凸模安装腔100中。所述下模座1由底壁、前侧壁101、后侧壁102、左侧壁103以及右侧壁104围合而成,所述底壁、前侧壁101、后侧壁102、左侧壁103及右侧壁104围合而形成的矩形空间为所述凸模安装腔100。在所述下模座1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部11,所述第一吊装部11包括第一吊装耳111、穿设于所述第一吊装耳111上的第一吊棒112以及所述第一吊棒限位结构113。所述第一吊棒限位结构11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吊棒112的外端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吊棒112向里端移动的第一限位杆1131、设于所述第一吊棒112外端周缘位置处的第一限位槽113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吊装耳111的外侧面上相应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32的位置处的第一限位块1133。所述第一限位杆11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棒112的外端面连接,另一端外凸于所述第一吊棒112的外周以抵于所述第一吊装耳111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限位槽1132由所述第一吊棒112的外周向其中心方向开设而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块1133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吊装耳111的外侧面,所述第一限位块1133相应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32的部分从所述第一吊棒112的外周面穿入所述第一限位槽1132,从而防止所述第一吊棒112旋转同时防止所述第一吊棒112的里端向外移动。在所述下模座1的四个拐角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刚性存放件12,所述刚性存放件12包括一固定块121、设于所述固定块121上端的转轴122、设于所述转轴122上的一转页123以及设于所述转页123上的刚性存放体124,所述固定块121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的侧壁的上端相应于下模座1边角的位置处。其中: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22可以直接固定于所述固定块121的上端,所述转页123转接于所述转轴122上以能够绕所述转轴122的轴心转动,其原理可以类似于合页的原理。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22是直接与所述固定块121的上端固定的,所述转页123相应于所述固定块121上端的位置处可以开设一避让缺口,转页123上位于缺口两侧的位置直接与所述转轴122转接,这样,所述转页123即可绕所述转轴122转动。由于本方案中,只需要使得刚性存放体124180度旋转,使得刚性存放体124竖直向上的位于下模座1的上表面或者向下且向外翻转以竖直向下以位于下模座1的相应侧壁外,因此,转页123只需要实现180度转动即可。在又一种实施例,所述转轴122转动的设于所述固定块121的上端以能够绕自身轴心转动,所述转页123固定于所述转轴122上以能够随所述转轴122的转动而转动,转动原理可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枢接或转接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包括下模座、设于所述下模座上凸模、设于所述下模座两相对侧的送/退料结构以及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废料收集结构,所述下模座由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围合而成,所述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围合而形成的矩形空间为凸模安装腔,在所述下模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部,在所述下模座的四个拐角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刚性存放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退料结构包括设于下模座左侧壁或右侧壁的送料结构以及相应设于所述下模座的右侧壁或左侧壁的退料结构,所述退料结构和送料结构均包括沿所述下模座的相应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可调节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每一可调节支架上的若干滑轮;所述废料收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上的避让孔的位置处的废料收集通道以及废料收集盒,所述废料收集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避让孔相连通,所述废料收集盒从所述下模座的相应侧壁穿入,所述废料收集盒的里端位于所述废料收集通道的出口端下方以与所述出口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背门外蒙皮下模,包括下模座、设于所述下模座上凸模、设于所述下模座两相对侧的送/退料结构以及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废料收集结构,所述下模座由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围合而成,所述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围合而形成的矩形空间为凸模安装腔,在所述下模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装部,在所述下模座的四个拐角处还分别设置有一刚性存放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退料结构包括设于下模座左侧壁或右侧壁的送料结构以及相应设于所述下模座的右侧壁或左侧壁的退料结构,所述退料结构和送料结构均包括沿所述下模座的相应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可调节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每一可调节支架上的若干滑轮;所述废料收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相应于汽车背门外蒙皮上的避让孔的位置处的废料收集通道以及废料收集盒,所述废料收集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避让孔相连通,所述废料收集盒从所述下模座的相应侧壁穿入,所述废料收集盒的里端位于所述废料收集通道的出口端下方以与所述出口端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艾东王星严兆凯向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捷曜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