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718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包括分流板和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缸体位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供阀针穿过的让位孔,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供活塞穿过的限位导套,所述限位导套与缸体贴合的外圆周壁同轴设置有冷却水槽,所述缸体外圆周壁开设有与冷却水槽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设置支撑板,减少分流板对缸体的热传递,通过设置冷却水槽,减少缸体对活塞的热传递,保护活塞上的密封元件不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阀式热流道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热流道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热流道系统一般由热喷嘴、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热喷嘴一般包括两种:开放式热喷嘴和针阀式热喷嘴,由于热喷嘴形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选用和模具的制造,因而常相应的将热流道系统分成开放式热流道系统和针阀式热流道系统。气缸式热流道为针阀式热流道的一种,气缸式因为其结构的特点决定模具精度要高。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整体式气缸是锁定在分流板之上,系统工作起来分流板温度高达300℃左右,气缸的活塞长时间处在高温下,容易导致密封元件老化,导致漏气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其具能够对气缸的活塞冷却降温,减少气缸与分流板之间热传递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包括分流板和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阀针,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缸体位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供阀针穿过的让位孔,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供活塞穿过的限位导套,所述限位导套与缸体贴合的外圆周壁同轴设置有冷却水槽,所述缸体外圆周壁开设有与冷却水槽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优选的,所述限位导套外圆周壁位于冷却水槽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嵌有第一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缸体底壁同轴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嵌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限位导套底壁向外延伸设置有与缸体底壁相抵,并压缩第二密封圈的压环。优选的,所述活塞上端设置有与缸体内壁贴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导套抵接,所述限位块上端的外缘同轴设置有第一进气槽,所述定位导套上端的外缘同轴设置有第二进气槽,所述缸体外壁贯穿设置有与第一进气槽、第二进气槽相通的进气口。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缸体贴合的外圆周壁同轴设置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嵌有第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限位导套与活塞贴合的内侧壁同轴设置有第四环形槽,所述第四环形槽内嵌有第四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壁凸起设置有与分流板相抵的垫块。优选的,所述垫块呈锥形,所述垫块的截面积向分流板方向递减。优选的,所示支撑板沿上下方向贯穿支撑板与垫块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分流板设置有螺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缸体内安装一个限位导套,在对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内通入循环水,使循环水通过限位导套上的冷却水槽,并与缸体内壁之间形成冷却水路,从而又少减少缸体上的热量传递至活塞上;通过设置多个密封元件,能够保持机构的密封性,防止漏水漏气;通过设置支撑板,能够减少分流板上的热量传递至缸体上,通过设置锥形的垫块,用于减少支撑板与分流板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热传递。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分流板;2、缸体;21、活塞;211、阀针;3、支撑板;31、让位孔;22、限位导套;221、冷却水槽;23、进水接口;24、回水接口;222、第一环形槽;2221、第一密封圈;25、第二环形槽;251、第二密封圈;223、压环;212、限位块;26、进气口;2121、第一进气槽;224、第二进气槽;2122、第三环形槽;2123、第三密封圈;225、第四环形槽;2251、第四密封圈;32、垫块;33、沉孔;331、螺栓;11、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参照图1和2,其包括分流板1和缸体2,缸体2内设置有活塞21,活塞21底部设置有阀针211,分流板1上设置有支撑板3,缸体2位于支撑板3上,支撑板3设置有供阀针211穿过的让位孔31,支撑板3用于减少缸体2与风流板之间的热传递效果;支撑板3底壁凸起设置有与分流板1相抵的垫块32,垫块32呈锥形,垫块32的截面积向分流板1方向递减,支撑板3沿上下方向贯穿支撑板3与垫块32设置有沉孔33,沉孔33内设置有螺栓331,分流板1设置有螺孔11,通过螺栓331将支撑板3固定在分流板1上,通过设置垫块32,能够减少支撑板3与分流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热传递。缸体2内设置有供活塞21穿过的限位导套22,限位导套22与缸体2贴合,活塞21上端设置有与缸体2内壁贴合的限位块212,限位块212与限位导套22抵接,用于定位活塞21,限位块212上端的外缘同轴设置有第一进气槽2121,定位导套上端的外缘同轴设置有第二进气槽224,缸体2外壁贯穿设置有与第一进气槽2121、第二进气槽224相通的进气口26,用于驱动活塞21上下运动;限位块212与缸体2贴合的外圆周壁同轴设置有第三环形槽2122,第三环形槽2122内嵌有第三密封圈2123,以防止限位块212与缸体2内壁之间漏气;限位导套22与活塞21贴合的内侧壁同轴设置有第四环形槽225,第四环形槽225内嵌有第四密封圈2251,以防止活塞21与限位导套22之间发生漏气。限位导套22与缸体2贴合的外圆周壁同轴设置有冷却水槽221,缸体2外圆周壁开设有进水接口23和回水接口24,进水接口23、回水接口24与冷却水槽221相通,并形成循环冷却水路,进水接口23与回水接口24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回水管;限位导套22外圆周壁位于冷却水槽22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环形槽222,两个第一环形槽222内嵌有第一密封圈2221;缸体2的底壁同轴设置有第二环形槽25,第二环形槽25内嵌有第二密封圈251,限位导套22的底壁向外延伸设置有与缸体2底壁相抵的压环223,以用于压缩第二密封圈251,以防止水流入下方的分流板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包括分流板和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缸体位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供阀针穿过的让位孔,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供活塞穿过的限位导套,所述限位导套与缸体贴合的外圆周壁同轴设置有冷却水槽,所述缸体外圆周壁开设有与冷却水槽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包括分流板和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缸体位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供阀针穿过的让位孔,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供活塞穿过的限位导套,所述限位导套与缸体贴合的外圆周壁同轴设置有冷却水槽,所述缸体外圆周壁开设有与冷却水槽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回水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套外圆周壁位于冷却水槽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嵌有第一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底壁同轴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嵌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限位导套底壁向外延伸设置有与缸体底壁相抵,并压缩第二密封圈的压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的气缸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端设置有与缸体内壁贴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昇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斯精密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