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扎用三角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58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扎用三角巾。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接触层、吸收层和防水层;所述接触层由纳米银纤维和其他纺织纤维织造成,其中所述接触层包括10‑30%纳米银纤维;所述吸收层为双梳理无纺布;所述防水层中无机添加物为纳米银粉末和石墨烯粉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触层由纳米银纤维和其他纺织纤维织造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在薄膜的生产、储存、销售和的过程中可以抑制菌类微生物在薄膜中的滋生,保证产品质量,并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水层中无机添加物为纳米银粉末和石墨烯粉末,防水抗菌。

A triangular towel for dr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iangular towel for dressing. The contact layer is made of nano silver fibers and other textile fibers. The contact layer comprises 10 30% nano silver fibers; the absorption layer is a double combed non-woven fabric; and the inorganic additives in the waterproof layer are nano silver powder and graphene powder. The contact laye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made of nano silver fibers and other textile fibers, and has good antimicrobial property. During the production, storage, sale and process of the film,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film can be inhibited, the product quality can be guaranteed, and the wound healing can be facilitated. The inorganic additives in the waterproof layer are nano-silver powder and graphene powder, which are waterproof and anti-bac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扎用三角巾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包扎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扎用三角巾。
技术介绍
在现有医疗领域中,用于包扎伤口的棉布基本都经过消毒杀菌后封装起来,使用时取出覆盖在伤口处,最后用棉布绳捆绑固定。在封装、运输、取用时难免会接触到细菌,要保证整套的卫生较为困难,最后造成伤口感染,情况恶化。并且包扎伤口的棉布都是不具有防水透气性的,容易不小心接触水造成二次污染伤口感染,情况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扎用三角巾,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接触层、吸收层和防水层;所述接触层由纳米银纤维和其他纺织纤维织造成,其中所述接触层包括10-30%纳米银纤维;所述吸收层为双梳理无纺布;所述防水层中无机添加物为纳米银粉末和石墨烯粉末。进一步的,所述双梳理无纺布包括上层纤网和下层纤网,所述上层纤网和下层纤网依次铺设热风加固连接;所述上层与所述接触层连接设置,所述上层为4.0-7.0D的粗旦纤维梳理成的纤网;所述下层预算书防水层接触设置,所述下层为1.0-2.4D的细旦纤维梳理成的纤网。进一步的,所述细旦纤维和所述粗旦纤维均为经过整理和油浸的卷曲纤维。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层由纳米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织造成;其中包括10-30%纳米银纤维、10-20%竹纤维和50-80%棉纤维。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层由纳米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织造成;其中包括15%纳米银纤维、11%竹纤维和74%棉纤维。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层和所述防水层之间还设置有形状记忆层。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巾两个角上连接有条形绑带。本技术接触层由纳米银纤维和其他纺织纤维织造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在薄膜的生产、储存、销售和的过程中可以抑制菌类微生物在薄膜中的滋生,保证产品质量,并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水层中无机添加物为纳米银粉末和石墨烯粉末,防水抗菌。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图。图中:接触层1;吸收层2;防水层3;上层21;下层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包扎用三角巾,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接触层1、吸收层2和防水层3;所述接触层1由所述接触层1由纳米银纤维、竹纤维和棉纤维织造成;其中包括15%纳米银纤维、11%竹纤维和74%棉纤维。所述吸收层2为双梳理无纺布;所述防水层3中无机添加物为纳米银粉末和石墨烯粉末。本实施例接触层1由纳米银纤维和其他纺织纤维织造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在薄膜的生产、储存、销售和的过程中可以抑制菌类微生物在薄膜中的滋生,保证产品质量,并有利于伤口愈合;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具有天然抗菌、抑菌和防臭的功能。防水层3将石墨烯和纳米银混合在石墨烯透气膜原料中,加入石墨烯粉末和纳米银粉末,制成膜后进行拉伸。薄膜经拉伸后会产生无数互通的微孔,其孔径非常微细,约0.01~10微米,只能透过粒径约为0.4nm的水蒸气分子,而对任何雨滴或水滴,因其粒径过大而无法通过。这样人体散发的水蒸气就能有效地通过孔径向外扩散,而水滴则无法向内渗透,从而达到防水透湿的效果。并且本专利申请石墨烯和纳米银作为微粒填充物分布在膜中,代替了传统使用的碳酸钙,增加了透气膜的吸附性能和提高了透气性,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在薄膜的生产、储存和销售的过程中可以抑制菌类微生物在薄膜中的滋生,保证产品质量。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双梳理无纺布包括上层21纤网和下层22纤网,所述上层21纤网和下层22纤网依次铺设热风加固连接;所述上层21与所述接触层1连接设置,所述上层21为4.0-7.0D的粗旦纤维梳理成的纤网;所述下层22预算书防水层3接触设置,所述下层22为1.0-2.4D的细旦纤维梳理成的纤网。上层21粗旦纤维和下层22细旦纤维制成双梳理非织造布,上层21粗旦非织造布渗透性大于细旦非织造布渗透性,形成梯度液体吸收,使表面干爽。所述细旦纤维和所述粗旦纤维均为经过整理和油浸的卷曲纤维。非织造布纤维整理成卷曲状,并经过油浸,使得液体下渗过程中分子整齐排列,并使纤维排列出倒钩,因重力和纤维倒钩的原因防止了液体反渗透,进一步使得表面干爽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吸收层2和所述防水层3之间还设置有形状记忆层。设置有形状记忆层包扎后与人体接触,收缩,更加贴身形,提高舒适度并不会使伤口外露。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三角巾两个角上连接有条形绑带。有些位置的伤口需要绑带,设置上绑带不需要再另外寻找绑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讲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扎用三角巾,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接触层、吸收层和防水层;其中所述接触层包括10‑30%纳米银纤维;所述吸收层为双梳理无纺布;所述防水层中无机添加物为纳米银粉末和石墨烯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扎用三角巾,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接触层、吸收层和防水层;其中所述接触层包括10-30%纳米银纤维;所述吸收层为双梳理无纺布;所述防水层中无机添加物为纳米银粉末和石墨烯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扎用三角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梳理无纺布包括上层纤网和下层纤网,所述上层纤网和下层纤网依次铺设热风加固连接;所述上层与所述接触层连接设置,所述上层为4.0-7.0D的粗旦纤维梳理成的纤网;所述下层与所述防水层接触设置,所述下层为1.0-2.4D的细旦纤维梳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四三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