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16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1:52
一种走线结构,其上定义有拐角区域、第一延伸区域以及第二延伸区域,包括多条第一分支走线、多条第二分支走线以及设置于拐角区域的金属片,第一分支走线自拐角区域分别向第一延伸区域和第二延伸区域延伸,第二分支走线与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相互交错形成网络状图案,金属片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相邻的第一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第二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使得电流在拐角处的多条走线中平均分配,进而避免了拐角处的内侧走线发热异常。

Wir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The first branch line extends from the corner area to the first extension area and the second extension area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branch line interlaces with the first branch line. A network pattern is formed. The metal sheet includes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The first side is parallel to the second branch line in the adjacent first extension area, and the second side is parallel to the second branch line in the adjacent second extension area, so that the current is even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multiple lines at the corner, thus avoiding the abnormal heating of the inner line at the co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WOA(WireOnArray,阵列基板走线)线路通常为空心走线,一般走线会存在拐角,对WOA走线加电压后,在拐角处走线的电流相对其他地方比较集中,导致该拐角处的走线发热严重,从而影响走线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WOA走线的结构示意图,在拐角区域A处的aa’、bb’、cc’、dd’走线的长度依次减小,对应地,该四条走线的电阻依次减小,电流依次增大,即拐角区域A处的从外侧走线到内侧走线的电流依次增大,电流在拐角区域A没有平均分配,电流会集中分配在靠内侧的一条走线上,进而导致该走线发热异常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走线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的WOA走线在拐角处的电流分配不均,导致内侧的分支走线的电流密度过大,进而导致该条分支走线严重发热,进而影响走线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定义有拐角区域和分别连接所述拐角区域的第一延伸区域、第二延伸区域,所述走线结构包括多条第一分支走线、多条第二分支走线、以及金属片;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自所述拐角区域分别向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和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延伸;多条所述第二分支走线,与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相互交错形成网络状图案;所述金属片设置于所述拐角区域内,所述金属片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所述第二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与所述金属片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与所述金属片的第二侧边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为不规则图形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区域与所述第二延伸区域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以及钝角中的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每一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等间距平行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每一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二分支走线等间距平行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走线与所述第一分支走线垂直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走线为长走线,所述第二分支走线为短走线。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在每一延伸区域内,所述第二分支走线与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相互交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定义有拐角区域和分别连接所述拐角区域的第一延伸区域、第二延伸区域,所述走线结构包括多条第一分支走线、多条第二分支走线以及金属片;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自所述拐角区域分别向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和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延伸;多条所述第二分支走线,与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相互交错形成网络状图案;所述金属片设置于所述拐角区域内,所述金属片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所述第二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走线结构减小了走线在拐角处的电流密度,使得电流在拐角处的多条走线中平均分配,进而避免了拐角处的内侧走线发热异常。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走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走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走线结构,由于在拐角处的走线的电流分配不均,导致内侧的分支走线的电流密度过大,进而导致该分支走线严重发热,进而影响走线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走线结构100,包括多条第一分支走线10、多条第二分支走线20、以及金属片30。所述走线结构100上定义有拐角区域103、第一延伸区域101以及第二延伸区域102,所述拐角区域103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区域101和所述第二延伸区域102。其中,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10自所述拐角区域103分别向两侧的所述第一延伸区域101和所述第二延伸区域102延伸;所述多条第二分支走线20与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10相互交错形成网络状图案。所述金属片30设置于所述拐角区域103内,所述金属片30包括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所述第一侧边31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延伸区域101内的第二分支走线20a平行,所述第二侧边32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延伸区域102内的第二分支走线20b平行,采用该形状设计的金属片30能够使得,拐角区域103处的多条走线的电流平均分配,即所述第一侧边31与所述二分支走线20a之间的走线、所述第二侧边32与所述第二分支走线20b之间的走线长度相同,进而使得这些走线之间的电阻相同,进而使得这些走线之间的电流值相同,避免了拐角处的电流密度过大而导致走线发热异常,本实施例中拐角区域103内侧的电流密度相比原有技术减小了10%。所述第一延伸区域101与所述第二延伸区域10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钝角或直角。在每一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10等间距平行设置,每一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二分支走线20等间距平行设置,使得所述走线结构100的电流分配均匀,避免了其中某一条走线过度发热。所述第二分支走线20与所述第一分支走线10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分支走线10为长金属走线,所述第二分支走线20为短金属走线,在每一延伸区域内,每一所述第二分支走线20与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10相互交错。所述金属片30为不规则图形,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金属片30为不规则的四边形,所述金属片30的第一侧边31和所述第二侧边32分别与各自相邻的第二分支走线20a、第二分支走线20b平行,其另外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区域101的外侧走线、所述第二延伸区域102的外侧走线所在的直线重合。所述第一延伸区域101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10与所述金属片30的第一侧边31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区域102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10与所述金属片30的第二侧边32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上述走线结构,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面板中的一种,所述衬底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所述走线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走线结构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走线结构减小了走线在拐角处的电流密度,使得电流在拐角处的多条走线中平均分配,进而避免了拐角处的内侧走线发热异常。综上所述,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定义有拐角区域和分别连接所述拐角区域的第一延伸区域、第二延伸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第一分支走线,自所述拐角区域分别向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和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延伸;多条第二分支走线,与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相互交错形成网络状图案;以及金属片,设置于所述拐角区域内,所述金属片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所述第二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定义有拐角区域和分别连接所述拐角区域的第一延伸区域、第二延伸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第一分支走线,自所述拐角区域分别向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和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延伸;多条第二分支走线,与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相互交错形成网络状图案;以及金属片,设置于所述拐角区域内,所述金属片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所述第二侧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内的第二分支走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与所述金属片的第一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与所述金属片的第二侧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为不规则图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区域与所述第二延伸区域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直角、以及钝角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延伸区域内的多条所述第一分支走线等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