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造体、触摸传感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8733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连接构造体、触摸传感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能够不产生边角料而抑制制造成本。连接构造体(1)具有:安装电线(26)且具有插入孔(22)的端子(2);具有以从表面(30)贯通背面(31)的方式切成的切口部(35)的片状的导电性部件(3);以及在插入孔(22)以及切口部(35)插入凿紧部(42)且将切口部(35)的导电性部件(3)卷入凿紧而导通端子(2)以及导电性部件(3)的铆钉(4)。

Formation method of connection structure, touch sens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ion structure, a touch sensor and a forming method of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can suppres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without producing edges and corners.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1) has a terminal (2) with an insertion hole (22) and an installation wire (26); a sheet conductive component (3) with an incision (35) cut from the surface (30) through the back (31); and a rivet (4) with an insertion hole (22) and an incision (35) inserted into the chisel (42) and a conductive component (3) of the incision (35) rolled into the chisel to tighten the conductive terminal (2) and the conductive component (3).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构造体、触摸传感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主张日本专利申请2016-199794号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引用日本专利申请2016-199794号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构造体、触摸传感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公知有用于使由多个层叠的极薄金属片构成的极薄层叠体导通的极薄层叠体的导通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极薄层叠体的导通方法具有:在具有贯穿孔的冲孔模上配设极薄层叠体,将由杆担载的贯通铆钉打入极薄层叠体的工序;从打入了极薄层叠体的贯通铆钉的前端压入凿紧冲头,凿紧该贯通铆钉的工序;以及除去残留附着于贯通铆钉的内周面的废料的工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9348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极薄层叠体的导通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即,作为边角料而产生废料,因此浪费了该边角料,并且为了抑制边角料引起的不良状况需要回收边角料的工序,会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产生边角料而抑制制造成本的连接构造体、触摸传感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本专利技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7]中的连接构造体、触摸传感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1]一种连接构造体,具备:供电线安装的端子,该端子具有插入孔;片状的导电性部件,其具有以从表面贯通至背面的方式切成的切口部;以及铆钉,其在插入孔以及切口部插入凿紧部且将切口部的导电性部件卷入凿紧而导通端子以及导电性部件。[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连接构造体,上述导电性部件为导电性布或导电性片材。[3]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连接构造体,上述导电性部件为具有网格形状的导电性布。[4]根据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连接构造体,上述导电性部件的上述切口部以直线或曲线形成有一个或交叉的多个切口。[5]一种触摸传感器,其具备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连接构造体。[6]一种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具备:将片状的导电性部件以从表面贯通至背面的方式切口,在上述导电性部件形成切口部的工序;在上述导电性部件的上述表面侧配置安装电线并具有插入孔的端子的工序;将铆钉的凿紧部插入于上述插入孔以及上述切口部,并使上述切口部的上述导电性部件朝上述背面侧延伸的工序;以及凿紧上述铆钉,使上述凿紧部的前端变形,由此将朝上述导电性部件的上述背面侧延伸后的上述切口部的上述导电性部件卷入,导通上述端子以及上述导电性部件的工序。[7]根据上述[6]所记载的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上述导电性部件的上述切口部以直线或曲线形成有一个或交叉的多个切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不产生边角料而抑制制造成本的连接构造体、触摸传感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形成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2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构造体的铆钉的凿紧前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2B是表示铆钉的凿紧后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构造体的切口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构造体的切口部的其他变形例的说明图。图4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构造体的组装前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组装后的连接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5B是表示配置了连接构造体的方向盘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摘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构造体具有:供电线安装的端子,该端子具有插入孔;片状的导电性部件,其具有以从表面贯通至背面的方式切成的切口部;以及铆钉,其在插入孔以及切口部插入凿紧部且将切口部的导电性部件卷入凿紧而导通端子以及导电性部件。该连接构造体不是形成用于将铆钉插入于导电性部件的孔,而是形成切口,并将铆钉插入于该切口且凿紧。因此,连接构造体能够不产生边角料而抑制制造成本。[第1实施方式](连接构造体1的概要)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此外,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各图中存在图形的比例与实际的比例不同的情况。例如,如图1所示,该连接构造体1具有:安装电线26的端子2,其具有插入孔22;片状的导电性部件3,其具有以从表面30贯通背面31的方式切成的切口部35;以及铆钉4,其在插入孔22以及切口部35插入凿紧部42且将切口部35的导电性部件3(卷入部36)卷入凿紧而导通端子2以及导电性部件3。(端子2的结构)例如,端子2为连接部20为圆形的圆型压接端子。例如,该端子2使用无氧铜形成,在其表面实施镀锡。另外,如图1所示,端子2具有连接部20和压接部24。连接部20具有圆板形状。而且在连接部20的中央形成有供铆钉4插入的插入孔22。压接部24具有圆筒形状,在圆筒中插入电线26。而且压接部24利用工具凿紧,从而与电线26电连接。例如,该电线26与车辆的ECU(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导电性部件3的结构)图2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构造体的铆钉的凿紧前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2B是表示铆钉的凿紧后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构造体的切口部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2A以及图2B中,在导电性部件3标注斜线。例如,导电性部件3具有细长的片形状。另外,导电性部件3为导电性布或导电性片材。例如,导电性布是指由具有导电性的线织成的较薄的布。另外,例如,导电性片材是指金属的薄膜形成于较软的片材而成的片材、或由导电性橡胶形成的片材等。在该导电性部件3利用激光或刀具形成切口部35。切口部35为能够供铆钉4插入的形状。图1所示的切口部35以交叉的方式切2次而形成为十字形状。切口部35的纵切口与横切口之间成为卷入部36。该卷入部36形成4个。而且,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在凿紧铆钉4后,卷入部36被卷入铆钉4的凿紧部42的变形部46与垫圈5之间。切口部35是在导电性部件3切入切口而形成,因此不产生边角料。因此切口部35在能够插入铆钉4的范围内存在各种形状。作为变形例,图3A所示的切口部35以交叉的方式切4次而形成。该切口部35形成有8个卷入部36。另外,作为变形例,图3B所示的切口部35是切一次形成的。该切口部35形成有2个卷入部36。此外,这些切口部35是切直线的切口形成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曲线的切口。另外,切口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铆钉4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铆钉4为中空铆钉,且使用铝、铁、不锈钢等形成。该铆钉4具有头部40和凿紧部42。例如,头部40具有圆板形状。凿紧部42具有:具备凿紧凹部44的圆筒形状。(垫圈5的结构)垫圈5具有在中央形成了插入孔52的圆板形状。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该插入孔52的直径大于铆钉4的凿紧部42的直径。这是为了容易在凿紧部42与插入孔52之间卷入导电性部件3的卷入部36。此外,例如,该导电性部件3的卷入在供凿紧部42插入的圆形的孔形成切口部35的情况下不产生。以下对连接构造体1的凿紧方法进行说明。(凿紧方法)在导电性部件3的表面30侧配置端子2的连接部20,并且,在背面31侧配置垫圈5。接着,如图2A所示,将铆钉4的凿紧部42插入于端子2的插入孔22、导电性部件3的切口部35以及垫圈5的插入孔52。如图2A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电线安装的端子,该端子具有插入孔;片状的导电性部件,其具有以从表面贯通至背面的方式切成的切口部;以及铆钉,其在所述插入孔以及所述切口部插入凿紧部且将所述切口部的所述导电性部件卷入凿紧而导通所述端子以及所述导电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1 JP 2016-1997941.一种连接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电线安装的端子,该端子具有插入孔;片状的导电性部件,其具有以从表面贯通至背面的方式切成的切口部;以及铆钉,其在所述插入孔以及所述切口部插入凿紧部且将所述切口部的所述导电性部件卷入凿紧而导通所述端子以及所述导电性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部件为导电性布或导电性片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部件为具有网格形状的导电性布。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部件的所述切口部以直线或曲线形成有一个或交叉的多个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