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857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属于建筑防水施工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在地下室的四块墙面前端架设玻璃墙板,玻璃墙板上端与地下室的顶壁贴合,四块玻璃墙板围成一个矩形框,在玻璃墙板与墙面之间间隙;2、让相邻两块玻璃墙板呈相互垂直状态贴在一起后并粘结起来;3、在矩形框的四个角边上设置防水密封胶条,固定底座的上下两个端面上浇筑混凝土;4、在间隙内的底壁上设置固定底座,再在固定底座上设置防水膜,最后在防水膜的上端设置一个矩形浮动框,矩形浮动框由泡沫塑料制成;5、在玻璃墙板上正对地下室进出门的位置开设一个出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地下墙面漏水之后进行二次防水从而阻止水淹没地下室的优点。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nderground Waterproof Engineer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underground waterproofing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waterproofing constructio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erecting glass wallboard at the front end of four basement walls, the top of the glass wallboard is fitted to the top wall of the basement, four glass wallboards are enclosed in a rectangular frame,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glass wallboard and the wall surface is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2. 3. Install waterproof sealant strips o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and pour concrete on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fixed base; 4. Install a fixed base on the bottom wall of the gap, and then install a waterproof film on the fixed base. Finally, a rectangular floating frame is set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waterproof film, and the rectangular floating frame is made of foam plastic; 5. Place concrete on the glass wall. An entrance and exit is provided for the entry and exit position of the basement on the boar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econdary waterproofing after the leakage of the basement wall surface to prevent the flooding of the bas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公民建、房建,都要涉及到地下室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在这些行业的工程总所占比重非常大,而且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和质量,直接影响相应工程的总体质量。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防护工程、隧道及地下铁道等建筑物的地下防水工程常常由于设计考虑不周、选材不当或施工方案不合理而造成渗漏,直接影响生产和使用。通过做好墙体防水性能的建设,使得水被防水墙体阻挡,在现有技术中,地下防水施工方法为:清理防水层→刷2次防水涂料→贴墙面防水材料→表层处理,通过这几个步骤,能够有效地达到地下墙面防水。但上述施工方法仍有不足之处,在长时间之后,墙面防水材料受到时间影响会逐渐失去防水效果,并很有可能在受到洪涝灾害季时水依然会渗漏进来,后续并无任何补救措施,使得漏水在突破墙面防水这一道关卡后,会肆意蔓延在地下室内,最终将地下室淹没。因此,如何在地下室墙面漏水之后实现二次防水,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具有在地下墙面漏水之后进行二次防水从而阻止水淹没地下室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呈长方体形的地下室的四块墙面的正前方处均竖直架设与墙面平行的玻璃墙板,玻璃墙板上端与地下室的顶壁贴合,四块玻璃墙板围成一个矩形框,相邻两块玻璃墙板相互垂直,在玻璃墙板与墙面之间留出宽度为10cm-15cm的间隙;步骤二、把玻璃墙板靠近相邻玻璃墙板处的端面切成呈45°的斜面,让相邻两块玻璃墙板呈相互垂直状态贴在一起后两个斜面完全贴合,通过白乳胶将四块玻璃墙板分别粘结起来;步骤三、在矩形框的四个角边上设置防水密封胶条,固定底座的上下两个端面上浇筑混凝土,使得矩形框的上下两个端面与地下室的顶壁以及底壁相固定,同样地,在矩形框与顶壁以及底壁贴合的边缘上设置防水密封胶条;步骤四、在间隙内的底壁上设置固定底座,再在固定底座上设置防水膜,防水膜将固定底座围绕,最后在防水膜的上端设置一个矩形浮动框,矩形浮动框由泡沫塑料制成;步骤五、在玻璃墙板上正对地下室进出门的位置开设一个出入口,出入口的大小与进出门的大小一致,且将进出门设置为从内往外开的形式。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渗入墙面后,水会流入并聚集在地下室位于间隙内的底壁上,当聚集在间隙内的水位逐渐上升后,由于矩形浮动框是由泡沫塑料支撑,因此遇水之后就会马上浮在水面之上,防水膜便会撑开,将水挡在防水膜外面,使得地下室整个被防水膜罩住,让水无法进入到地下室内,从而达到地下室二次防水的效果,使得在洪涝灾害时地下室不易被水淹没。进一步,所述固定底座远离底壁的上端面开设有供防水膜堆叠放入的环形容纳槽。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闲置时,将防水膜折叠之后放入到环形容纳槽内,能够起到一定地保护防水膜的作用。进一步,所述矩形浮动框的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环形容纳槽能供所述矩形浮动框的下端插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闲置时,将矩形浮动框的下端插入到环形容纳槽内,能够将防水膜完全包裹在环形容纳槽内,使得防水膜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损坏。进一步,所述玻璃墙板背离间隙侧设置有用于主动提升矩形浮动框的主动提升组件。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矩形浮动框在遇水上浮时,有可能会卡在间隙内无法上浮,此时通过主动提升组件将矩形浮动框主动上提,使得卡住的矩形浮动框再次漂浮在水面上,从而达到防水更为稳定的效果。进一步,所述玻璃墙板背离间隙侧设置有内部中空的放置盒,所述主动提升组件包括设置在放置盒内的转动电机、卷绳盘以及尼龙绳,所述卷绳盘同轴设置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尼龙绳绕设在所述卷绳盘上,所述玻璃墙板靠近地下室顶壁的壁面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尼龙绳穿过放置盒的外壁和穿孔并与位于间隙内的矩形浮动框连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转动电机,此时转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卷绳盘开始转动,从而让卷绳盘将尼龙绳再次卷到卷绳盘上,让穿过穿孔的尼龙绳开始收缩,而尼龙绳与矩形浮动框连接的另一端便会给矩形浮动框一个向上的拉力,让矩形浮动框受力而从卡住的位置被提拉上去,透过玻璃墙板看到矩形浮动框上移之后关闭转动电机即可,从而达到提拉矩形浮动框较为方便的效果。进一步,所述矩形浮动框上设置有扣环,所述尼龙绳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扣环相扣接的绳套。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尼龙绳上的绳套交错扣接在扣环上之后,便能够实现矩形浮动框与尼龙绳的连接,从而达到连接方便的效果。进一步,所述地下室的上方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抽水口端连通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穿过地下室的顶壁且延伸至间隙内的底壁处,所述抽水泵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抽水泵的出水口之间连通有输水管。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抽水泵,抽水泵能够通过抽水管将间隙内聚集的水抽出,并通过输水管抽至储水箱内,从而达到方便将堆积在间隙内的水快速抽出的效果。进一步,所述地下室的顶壁上且位于抽水管的穿插处设置有密封圈。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地下室处于地下,因此地下室顶壁位于地面,而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地面水通过抽水管与地下室顶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到间隙内。进一步,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抽水管的直径加上矩形浮动框的宽度,所述抽水管处在间隙内位于固定底座远离玻璃墙板的一侧。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间隙之间留有足够的宽度容纳抽水管以及矩形浮动框的宽度,使得矩形浮动框在上浮时不易接触到抽水管而造成卡住的现象。进一步,所述抽水管上且沿着抽水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抽水管固定在墙面上的管卡。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管卡的设置使得抽水管能够固定在墙面上,不会阻挡到矩形浮动框在上浮时的上浮路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当水渗入墙面后,水会流入并聚集在地下室位于间隙内的底壁上,当聚集在间隙内的水位逐渐上升后,由于矩形浮动框是由泡沫塑料支撑,因此遇水之后就会马上浮在水面之上,防水膜便会撑开,将水挡在防水膜外面,使得地下室整个被防水膜罩住,让水无法进入到地下室内,从而达到地下室二次防水的效果,使得在洪涝灾害时地下室不易被水淹没;二、矩形浮动框在遇水上浮时,有可能会卡在间隙内无法上浮,此时通过主动提升组件将矩形浮动框主动上提,使得卡住的矩形浮动框再次漂浮在水面上,从而达到防水更为稳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隐藏一块墙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地下室内部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图6是图3中的C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间隙内的部分剖视图;图8是图7中的D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地下室;2、玻璃墙板;21、放置盒;22、穿孔;3、间隙;4、固定底座;41、环形容纳槽;5、防水膜;6、矩形浮动框;61、扣环;7、主动提升组件;71、转动电机;72、卷绳盘;73、尼龙绳;731、绳套;8、抽水泵;81、抽水管;811、管卡;82、输水管;9、储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呈长方体形的地下室1的四块墙面的正前方处均竖直架设与墙面平行的玻璃墙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呈长方体形的地下室(1)的四块墙面的正前方处均竖直架设与墙面平行的玻璃墙板(2),玻璃墙板(2)上端与地下室(1)的顶壁贴合,四块玻璃墙板(2)围成一个矩形框,相邻两块玻璃墙板(2)相互垂直,在玻璃墙板(2)与墙面之间留出宽度为10cm‑15cm的间隙(3);步骤二、把玻璃墙板(2)靠近相邻玻璃墙板(2)处的端面切成呈45°的斜面,让相邻两块玻璃墙板(2)呈相互垂直状态贴在一起后两个斜面完全贴合,通过白乳胶将四块玻璃墙板(2)分别粘结起来;步骤三、在矩形框的四个角边上设置防水密封胶条,固定底座(4)的上下两个端面上浇筑混凝土,使得矩形框的上下两个端面与地下室(1)的顶壁以及底壁相固定,同样地,在矩形框与顶壁以及底壁贴合的边缘上设置防水密封胶条;步骤四、在间隙(3)内的底壁上设置固定底座(4),再在固定底座(4)上设置防水膜(5),防水膜(5)将固定底座(4)围绕,最后在防水膜(5)的上端设置一个矩形浮动框(6),矩形浮动框(6)由泡沫塑料制成;步骤五、在玻璃墙板(2)上正对地下室(1)进出门的位置开设一个出入口,出入口的大小与进出门的大小一致,且将进出门设置为从内往外开的形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呈长方体形的地下室(1)的四块墙面的正前方处均竖直架设与墙面平行的玻璃墙板(2),玻璃墙板(2)上端与地下室(1)的顶壁贴合,四块玻璃墙板(2)围成一个矩形框,相邻两块玻璃墙板(2)相互垂直,在玻璃墙板(2)与墙面之间留出宽度为10cm-15cm的间隙(3);步骤二、把玻璃墙板(2)靠近相邻玻璃墙板(2)处的端面切成呈45°的斜面,让相邻两块玻璃墙板(2)呈相互垂直状态贴在一起后两个斜面完全贴合,通过白乳胶将四块玻璃墙板(2)分别粘结起来;步骤三、在矩形框的四个角边上设置防水密封胶条,固定底座(4)的上下两个端面上浇筑混凝土,使得矩形框的上下两个端面与地下室(1)的顶壁以及底壁相固定,同样地,在矩形框与顶壁以及底壁贴合的边缘上设置防水密封胶条;步骤四、在间隙(3)内的底壁上设置固定底座(4),再在固定底座(4)上设置防水膜(5),防水膜(5)将固定底座(4)围绕,最后在防水膜(5)的上端设置一个矩形浮动框(6),矩形浮动框(6)由泡沫塑料制成;步骤五、在玻璃墙板(2)上正对地下室(1)进出门的位置开设一个出入口,出入口的大小与进出门的大小一致,且将进出门设置为从内往外开的形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4)远离底壁的上端面开设有供防水膜(5)堆叠放入的环形容纳槽(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浮动框(6)的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环形容纳槽(41)能供所述矩形浮动框(6)的下端插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墙板(2)背离间隙(3)侧设置有用于主动提升矩形浮动框(6)的主动提升组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盛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