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22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和与锂电池相连接的无刷马达,还包括控制电路,与无刷马达相连接的马达驱动电路,与锂电池相连接的升压电路,和与锂电池相连接的锂电池保护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十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二十电阻,第十八电阻连接在锂电池的正极与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制低成本,而且可以保证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用稳定性好且实用性强。

AC/DC Brushless Motor Driving Circuit for Double Protection Lithium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C/DC brushless motor driving circuit with double protection for lithium batteries, including lithium batteries and brushless motors connected with lithium batteries, including a control circuit, a motor driving circuit connected with brushless motors, a boost circuit connected with lithium batteries, and a lithium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connected with lithium batteries. The control circuit includes a control chip, a tenth circuit. Eighth resistor, first capacitor, second triode, fifth resistor, fourteenth resistor, twelfth resistor and twentieth resistor, eighteenth resistor is connected to the positive pole of lithium battery and the power pin of the control chip.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reasonabl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can ensur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lithium battery, and has good st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
本技术属于马达驱动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对锂电池要求较高的产品,需要对锂电池进行过充保护、低压保护和过流保护,传统技术中,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保护电路,不但大大增加了设计难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使用成本,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使用稳定性好的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和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无刷马达,还包括控制电路,与所述无刷马达相连接的马达驱动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升压电路,和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锂电池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十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二十电阻,所述第十八电阻连接在锂电池的正极与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上,第十三电阻与第十四电阻串联后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无刷马达的正极上且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马达驱动电路上,所述控制芯片的FB引脚连接在第十三电阻与第十四电阻连接点上。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四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与第四二极管串联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在锂电池的正极且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无刷马达的正极上,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在第一电感与第四二极管的连接点上、源极接地且栅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在控制芯片的PWM引脚上,所述第十电阻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与地线之间。所述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锂电池保护芯片、第七电阻、第四电容和第六电阻,所述锂电池的负极连接在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SS引脚且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引脚通过第七电阻接地,所述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DD引脚通过第六电阻连接在锂电池的正极上且第四电容连接在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DD引脚与锂电池的负极之间。还包括USB充电接口,所述USB充电接口通过锂电池充电芯片与锂电池相连接且USB充电接口的正极通过第一单向二极管连接在升压电路上。在所述USB充电接口的正极与地线之间设置有分压检测电路,所述分压检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分压检测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十九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Exp引脚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十九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马达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所述无刷马达的负极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上、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且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在控制芯片的FAN引脚上,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连接在第十一电阻与控制芯片的连接点上。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接的按键电路和指示灯电路。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设置有控制电路,不但可以通过控制芯片对升压电路及马达驱动电路进行控制,而且还可以通过检测第十三电阻及第十四电阻分压电压,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关断升压与马达驱动,配合锂电池保护电路可有效的实现对锂电池进行双重保护,不但设计简单,可以有效的降低制低成本,而且可以保证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用稳定性好且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见图1,一种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BT和与所述锂电池BT相连接的无刷马达M,还包括控制电路1,与所述无刷马达M相连接的马达驱动电路2,与所述锂电池BT相连接的升压电路3,和与所述锂电池BT相连接的锂电池保护电路4,所述控制电路1包括控制芯片U1、第十八电阻R18、第一电容C1、第二三极管Q3、第五电阻R5、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二十电阻R20,所述第十八电阻R18连接在锂电池BT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电源引脚上,第十三电阻R13与第十四电阻R14串联后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在无刷马达M的正极上且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在第二三极管Q3的基极与马达驱动电路2上,所述控制芯片U1的FB引脚连接在第十三电阻R13与第十四电阻R14连接点上。所述升压电路3包括第一电感L1、第四二极管D4、第一MOS管Q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感L1与第四二极管D4串联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在锂电池BT的正极且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在无刷马达M的正极上,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在第一电感L1与第四二极管D4的连接点上、源极接地且栅极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PWM引脚上,所述第十电阻R10连接在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地线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MOS管为N沟道MOS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锂电池保护电路4包括锂电池保护芯片U3、第七电阻R7、第四电容C4和第六电阻R6,所述锂电池BT的负极连接在锂电池保护芯片U3的VSS引脚且锂电池保护芯片U3的V-引脚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所述锂电池保护芯片U3的VDD引脚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在锂电池的正极上且第四电容C4连接在锂电池保护芯片的VDD引脚与锂电池的负极之间。还包括USB充电接口USB,所述USB充电接口USB通过锂电池充电芯片5与锂电池BT相连接且USB充电接口的正极通过第一单向二极管D1连接在升压电路上。在所述USB充电接口USB的正极与地线之间设置有分压检测电路6,所述分压检测电路6与所述控制芯片U1相连接,所述分压检测电路6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十九电阻R19,所述控制芯片U1的Exp引脚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十九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马达驱动电路2包括第一三极管Q2、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所述无刷马达M的负极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第一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且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FAN引脚上,所述第十二电阻R12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连接在第十一电阻与控制芯片的连接点上。本实施例中,第二三极管和第一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按键电路7和指示灯电路8。按动开关之后,控制芯片进入工作状态,通过PWM脚提供一个固定占空比的高频率信号,通过由电感L1、场效应管Q1、二极管D4、电容C2、电阻R9和R10组成的升压电路,将锂电池电压升压到一定的电压值,供给无刷马达工作,再通过提供一个高电平给FAN脚,导通三极管Q2,驱动无刷马达。当使用锂电池供电时,通过二极管D2提供给升压电路工作;当使用外接USB5V供电时,外部电压通过二极管D1提供给升压电路工作,由于USB5V与锂电池电压之间存在电压差,若使用同样的升压频率和占空比,即会产生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和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与所述无刷马达相连接的马达驱动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升压电路,和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锂电池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十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二十电阻,所述第十八电阻连接在锂电池的正极与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上,第十三电阻与第十四电阻串联后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无刷马达的正极上且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马达驱动电路上,所述控制芯片的FB引脚连接在第十三电阻与第十四电阻连接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包括锂电池和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无刷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与所述无刷马达相连接的马达驱动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升压电路,和与所述锂电池相连接的锂电池保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十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二十电阻,所述第十八电阻连接在锂电池的正极与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上,第十三电阻与第十四电阻串联后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无刷马达的正极上且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马达驱动电路上,所述控制芯片的FB引脚连接在第十三电阻与第十四电阻连接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四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与第四二极管串联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在锂电池的正极且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无刷马达的正极上,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在第一电感与第四二极管的连接点上、源极接地且栅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在控制芯片的PWM引脚上,所述第十电阻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与地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保护锂电池的交直流无刷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保护电路包括锂电池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植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