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806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00
本申请涉及一种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风刀;所述风刀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上风刀刀头,所述风刀可在风刀支架上转动;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与插接在所述支架内的轴管连接,所述轴管穿过所述风刀支架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本申请中所述喷锡风刀冷却处理PCB板的除毛刺效果更好。

PCB Sn Spraying Post-treatment Cooling System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PCB tin spraying post-processing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air source and air source connected wind knife; the wind knife includes a wind knife head mounted on the wind knife support, which can rotate on the wind knife support; the wind knife includes a first air pipe and a second air pipe,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axle pipe inserted in the support, and the axle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wind knife support. The knife support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air supply pipe, and the tin spraying air knife cooling treatment PCB board has better deburr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电路板喷锡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PCB版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喷锡处理,喷锡的热量较高喷锡完成后需要冷却才能继续下一个加工步骤。现有的工艺中使用风刀喷出的强风对PCB冷却,并且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强风的作用是的PCB版上的未冷却的喷锡边缘的毛刺等不平整结构被去除。传统的风刀能够去除多数残留毛刺,但在风不易吹到的位置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残留,这不能满足高工艺要求。在PCB板存在打孔或开槽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更好的解决PCB板上打孔或开槽处残留冷却喷锡并且剔除毛刺的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风刀;所述风刀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上风刀刀头,所述风刀刀头可在风刀支架上转动;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与插接在所述支架内的轴管连接,所述轴管穿过所述风刀支架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刀包括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风刀刀头和轴管转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刀支架上设置有轴管轴承,所述轴管轴承用于支撑轴管,所述动力部驱动轴管使得轴管在轴承上自由转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部包括在风刀刀头上设置的具有开关的出风口,该出风口打开时空气喷出驱动所述风刀刀头转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部为风刀刀头一端的出风口,出风口的部分气流方向偏转30至90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管远离风刀刀头的一侧与气源端管连接,所述气源端管与气源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管上设置固定架,该固定架用于与风刀支架连接固定所述端管。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刀支架上具有固定接口固定所述风刀位置。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的进步在于:风刀能够在出风时转动时的其喷出的风角度方向多变,这样对PCB上的四角更容易处理,先对于单方向出风经过本申请上述风刀处理后的PCB板表面光滑无毛刺死角。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包含风刀在内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风刀结构侧视图,其中包括气源模块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立体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200,包括气源100和与气源110连接的风刀100;所述风刀100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107上风刀刀头118,所述风刀刀头118可在风刀支架107上转动,风刀刀头118;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102和第二风管106,所述第一风管102和第二风管106与插接在所述支架107内的轴管114连接,所述轴管114穿过所述风刀支架107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所述气源110为高压气源系统,高压气源系统包括储气罐121加压气泵122和控制系统124,所述控制系统124将储气罐121内的气压维持在一个特定的阈值之上,并且该阈值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风刀100用于连接气源110并且可控的喷出高压空气,风刀刀头118包括第一延申管105,所述延申管105为中空管,在延伸管105的一侧边缘逐渐收窄,延申管的整体结构为楔形,在楔形结构的末端为风刀的出风口119,所述出风口119整体为一条狭缝结构其有利于提高出风口的风速。在风刀100工作时风刀可在所述风刀支架107上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风刀喷出的风的方向也随之在转动过程中改变。风刀还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具有对称的结构,这样在风刀转动过程中第一风管102和第二风管104具有动平衡良好的性能。两者除了可为所述风刀刀头118供气以外还可以作为风刀刀头118与轴管114的连接媒介。在本方案中,所述风刀刀头118在喷风的过程中能够转动,并带动喷出风的方向时刻发生改变,改变的风向能够对固定风向风刀所处理不了的PCB版挖孔、死角上的喷锡毛刺具有良好的效果,使得经过冷却处理后的喷锡板表面光滑无毛刺死角。所述风刀包括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风刀刀头118和轴管114转动,在本申请中动力部可以时外置的电机、机械结构等凡是能够驱动风刀刀头118旋转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方案都可作为其动力部。所述动力部驱动风刀以轴管为中线转动,所述风刀支架107上设置有轴管轴承115,所述轴承115用于支撑轴管114,所述动力部驱动轴管使得轴管114在轴承115上自由转动。在优选的所述动力部方案中,本申请提供较为简单的动力部结构,所述动力部包括在风刀刀头118的延申管105上设置的具有开关的出风口103,该出风口103、104打开时空气喷出驱动所述风刀刀头118转动。所述动力部出风口103、104包括多个排列在所述风刀的延申管105上,每个所述出风口103、104的方向均与风刀喷气的方向垂直,这样由于出风口的喷气作用力,所述风刀刀头118在工作时会发生转动。风刀转动的速度可通过所述出风口103的数量决定,风刀转动的方向可通过出风口103、104的位置决定。当打开右侧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104时所述风刀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当打开左侧一个或多个出风口103时所述风刀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转动。所述出风口103的方案还可以通过改变风刀的出风方向代替,具体的为风刀一端的出风口119的部分气流方向偏转30至90度,这样气流会产生一个与所述风刀刀头118延申方向垂直的推力从而推动所述风刀沿着所述轴管转动。所述轴管114远离风刀的一侧与气源端管116连接,所述气源端管116与气源110连接,所述轴管116与气源端管连接即能够密封空气又能够相互自由转动。为了使得端管116固定的更稳固,所述端管116上设置固定架108,该固定架108用于与风刀支架107连接固定所述端管116,固定支架108通过连接杆131与所述风刀支架107固定。所述固定支架与端管连接的一端内部具有支撑所述端管的轴孔。所述风刀支架上具有固定接口固定所述风刀位置,所述风刀可通过固定接口固定在支架、墙体、机械设备上,所述固定接口包括但不限于螺杆、螺母、销钉等常规固定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风刀;所述风刀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上风刀刀头,所述风刀刀头可在风刀支架上转动;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与插接在所述支架内的轴管连接,所述轴管穿过所述风刀支架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和与气源连接的风刀;所述风刀包括安装在风刀支架上风刀刀头,所述风刀刀头可在风刀支架上转动;所述风刀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与插接在所述支架内的轴管连接,所述轴管穿过所述风刀支架并可转动地与供气管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包括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风刀刀头和轴管转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支架上设置有轴管轴承,所述轴管轴承用于支撑轴管,所述动力部驱动轴管使得轴管在轴承上自由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喷锡后处理冷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利明杨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先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