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机墨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44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凹版印刷机墨斗,凹版辊通过轴承与墨槽连接;进墨组件包括设有圆柱形内腔的储墨罐、设置于储墨罐顶部的第一微型液压缸和连接于第一微型液压缸输出轴的堵头;储墨罐底面设有倒圆台形的凹槽,凹槽上端的开口半径小于圆柱形内腔的半径;凹槽的侧壁设有与墨槽相通的通孔,通孔与墨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凹版辊下端边缘与墨槽底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微型液压缸驱动堵头无缝嵌合于凹槽内。通过堵头的上行和下行分别控制通孔的开闭,相对于长期浸泡在墨水中的阀门,通过外置的第一微型液压缸,涉及传动的机构无需长期浸泡于墨水之中,避免发生锈蚀从而影响使用效果,避免频繁拆装墨斗,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Ink bucket of gravure pr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k bucket for gravure printing press, in which the gravure ro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k groove through a bearing; the ink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n ink storage tank with a cylindrical inner cavity, a first micro-hydraulic cylinder set on the top of the ink storage tank and a plug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micro-hydraulic cylinder; the bottom of the ink storage tank is provided with an inverted cylindrical groove, and the opening radius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groove is less than the radius of the cylindrical inner cavity. The side wall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ink groov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bottom of the ink groove is larg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edge of the gravure ro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ink groove; the first micro hydraulic cylinder drives the plug seamlessly embedded in the groove. Controll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through hole through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plug separately, compared with the valve immersed in ink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the external first miniatur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oes not need to be immersed in ink for a long time, so as to avoid rust and affect the use effect, avoid frequent dismantling and assembling of the ink bucket, save time and manpower,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凹版印刷机墨斗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墨斗。
技术介绍
在现有凹版印刷机墨斗中,凹版辊部分浸在墨槽内直接给墨,这种给墨方式要求需要后期刮墨,对于墨槽内的墨水的量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现有的凹版印刷机墨斗墨水容量较小,需要频繁补充墨水,因此需要频繁拆装墨斗,生产效率低,耗费人力,因此,亟需一种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凹版印刷机墨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凹版印刷机墨斗。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凹版印刷机墨斗,包括:墨槽、位于墨槽内的凹版辊和进墨组件,凹版辊通过轴承与墨槽连接;进墨组件包括设有圆柱形内腔的储墨罐、设置于储墨罐顶部的第一微型液压缸和连接于第一微型液压缸输出轴的堵头;储墨罐底面设有倒圆台形的凹槽,凹槽上端的开口半径小于圆柱形内腔的半径;凹槽的侧壁设有与墨槽相通的通孔,通孔与墨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凹版辊下端边缘与墨槽底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微型液压缸的输出轴垂直贯穿储墨罐顶部,堵头的形状与凹槽配合,第一微型液压缸驱动堵头无缝嵌合于凹槽内。优选的,通孔的中轴线到凹槽的距离等于通孔的半径。优选的,第一微型液压缸与堵头之间设有防水电机,防水电机用于驱动堵头以堵头的中轴线为轴旋转。优选的,墨槽底面设有第二微型液压缸以及与第二微型液压缸输出轴连接的推板,推板的侧面与墨槽的内侧壁相抵,第二微型液压缸驱动推板上下运动;第二微型液压缸的行程最大时,推板与凹版辊下端边缘之间留有间隙。优选的,通孔内设有传感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堵头的上行和下行分别控制通孔的开闭,相对于长期浸泡在墨水中的阀门,通过外置的第一微型液压缸,涉及传动的机构无需长期浸泡于墨水之中,避免发生锈蚀从而影响使用效果,避免频繁拆装墨斗,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凹版印刷机墨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的凹版印刷机墨斗,包括:墨槽10、位于墨槽10内的凹版辊20和进墨组件,凹版辊20通过轴承与墨槽10连接;进墨组件包括设有圆柱形内腔的储墨罐30、设置于储墨罐30顶部的第一微型液压缸40和连接于第一微型液压缸40输出轴的堵头50;储墨罐30底面设有倒圆台形的凹槽301,凹槽301上端的开口半径小于圆柱形内腔的半径;凹槽301的侧壁设有与墨槽10相通的通孔302,通孔302与墨槽10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凹版辊20下端边缘与墨槽10底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微型液压缸40的输出轴垂直贯穿储墨罐30顶部,堵头50的形状与凹槽301配合,第一微型液压缸40驱动堵头50无缝嵌合于凹槽301内。储墨罐30设置用于进料的进料口,为现有技术,由于本技术改进不涉及储墨罐30的进料,储墨罐30可设有进料口,墨水也可以是预先注入储墨罐30中,由于本技术改进不涉及储墨罐30的进料,在此不再赘述。工作原理:第一微型液压缸40驱动堵头50下压,堵头50下行的过程中将凹槽301中墨水挤压,墨水从堵头50侧面与凹槽301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堵头50无缝嵌合于凹槽301中时,墨水被全部挤压出凹槽301,堵头50完成对通孔302的堵塞,储墨罐30中的墨水不流向墨槽10;当墨槽10中的墨水不足时,第一微型液压缸40驱动堵头50上行,储墨槽10中的墨水开始向凹槽301内汇聚,凹槽301内墨水的液面高于通孔302时,储墨槽10中的墨水注入墨槽10。通过堵头50的上行和下行分别控制通孔302的开闭,相对于长期浸泡在墨水中的阀门,通过外置的第一微型液压缸40,涉及传动的机构无需长期浸泡于墨水之中,避免发生锈蚀从而影响使用效果。若采用圆柱形的凹槽301,为使堵头50与凹槽301无缝嵌合,堵头50在凹槽301中由于堵头50与凹槽301之间没有缝隙,凹槽301内的墨水无法压出。具体的,通孔302的中轴线到凹槽301的距离等于通孔302的半径,即凹槽301底部与通孔302下沿齐平,避免由于凹槽301底部低于通孔302下沿导致部分墨水残留。具体的,第一微型液压缸40与堵头50之间设有防水电机,防水电机用于驱动堵头50以堵头50的中轴线为轴旋转。防水电机的结构以及防水电机的供电模式为现有技术,例如防水电机内置电源供电或者外界绝缘防水导线供电,由于本技术不涉及防水电机的供电改进,在此不在赘述。防水电机可驱动堵头50旋转对墨水进行搅拌,防止墨水中的色素沉积,保证墨水的均匀性。具体的,墨槽10底面设有第二微型液压缸70以及与第二微型液压缸70输出轴连接的推板80,推板80的侧面与墨槽10的内侧壁相抵,第二微型液压缸70驱动推板80上下运动;第二微型液压缸70的行程最大时,推板80与凹版辊20下端边缘之间留有间隙。当墨槽10中的墨水较少时,第二微型液压缸70驱动推板80上行,将墨槽10中墨水的液面抬高,使凹版辊20浸渍到墨水,提高墨水的利用率。为实现自动化控制,通孔302内设有传感器,传感器感应墨槽10中墨水的液位,以通孔302的高度为界,通过与外界控制器联用,实现自动化进墨。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版印刷机墨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墨槽、位于所述墨槽内的凹版辊和进墨组件,所述凹版辊通过轴承与所述墨槽连接;所述进墨组件包括设有圆柱形内腔的储墨罐、设置于储墨罐顶部的第一微型液压缸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微型液压缸输出轴的堵头;所述储墨罐底面设有倒圆台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上端的开口半径小于所述圆柱形内腔的半径;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墨槽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墨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凹版辊下端边缘与所述墨槽底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微型液压缸的输出轴垂直贯穿所述储墨罐顶部,所述堵头的形状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第一微型液压缸驱动所述堵头无缝嵌合于所述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版印刷机墨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墨槽、位于所述墨槽内的凹版辊和进墨组件,所述凹版辊通过轴承与所述墨槽连接;所述进墨组件包括设有圆柱形内腔的储墨罐、设置于储墨罐顶部的第一微型液压缸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微型液压缸输出轴的堵头;所述储墨罐底面设有倒圆台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上端的开口半径小于所述圆柱形内腔的半径;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墨槽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墨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凹版辊下端边缘与所述墨槽底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微型液压缸的输出轴垂直贯穿所述储墨罐顶部,所述堵头的形状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第一微型液压缸驱动所述堵头无缝嵌合于所述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睿龙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