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24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切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下模及模座,其中,上模上设置有冲头,下模上设置有与冲头相对应的刀口模;还包括设置在模座和下模之间的限位组件和弹性复位件,限位组件固定于模座上,上模和下模合模冲压时,上模带动下模压缩弹性复位件,并使下模与限位组件相抵持,冲压结束后弹性复位件用于使下模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模切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模的冲头和刀口模配合对金属件冲压成型,上模带动下模移动,并使下模与限位组件相抵持,使得下模的刀口模对模座上放置的胶条进行冲切,进而使得冲压成型的金属件与冲切成型的胶条相粘结,操作简便,粘结后,弹性复位件使得下模复位。

A Die Cutt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ies, and discloses a die-cutt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a lower die and a die base arranged in turn, in which a punch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die and a tool-edge die corresponding to the punch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die, and also includes a limit component and an elastic reset component arranged between the die base and the lower die, which are fixed on the die base and when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are pressed. The upper die drives the lower die to compress the elastic reset, and the lower die is matched with the limit assembly. After stamping, the elastic reset is used to reset the lower die. When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of the die-cutting die are clamped, the upper die punch and the knife-edge die cooperate to stamp the metal parts, the upper die drives the lower die to move, and the lower die is matched with the position-limiting component, so that the lower die's knife-edge die punches the rubber strip placed on the die base, thereby making the stamping metal parts bond with the rubber strip of the stamping forming, which is easy to operate and stick. After the knot, the elastic reset makes the lower die re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切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切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制作金属背胶产品工艺是由多工序多人工生产,一般都是采用模切模具对金属件进行冲压成型,如图1所示,模切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上设置冲头11',下模2'上设置有凹板21',上模1'和下模2'之间放置金属件,通过上模1'和下模2'合模冲压完成金属件的冲压成型。然后再通过导板将双面胶进行冲切成型。最后将冲压成型的金属件和冲切成型的双面胶对位组装,即可实现金属背胶产品的组装,上述生产方式工序多、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模切模具,一次冲压即可实现金属件背胶产品的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切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下模及模座,其中,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冲头,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头相对应的刀口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座和所述下模之间的限位组件和弹性复位件,所述限位组件固定于所述模座上,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冲压时,所述上模带动所述下模压缩所述弹性复位件,并使所述下模与所述限位组件相抵持,冲压结束后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使所述下模复位。该模切刀具的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模的冲头和刀口模配合对金属件冲压成型,上模带动下模移动,并使下模与限位组件相抵持,使得下模的刀口模对模座上放置的胶条进行冲切,进而使得冲压成型的金属件与冲切成型的胶条相粘结,粘结后,弹性复位件使得下模复位。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还包括导柱,所述下模还包括导套,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冲压时,所述导柱伸入所述导套中并由所述导套导向。导柱和导套的设置能够使得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不发生偏移,冲压稳定,提高冲压精度,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柱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穿设槽,所述模座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导柱对应设置,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冲压时,所述导柱穿过所述导套并套设在所述定位销的外侧。定位销的设置能够使得导套沿定位销的长度方向移动,避免上模和下模相对于模座发生偏移,提高了整个模切模具的冲压精度,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模座相连。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簧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相连。安装槽的设置使得弹簧部分结构安装于安装槽内,避免当弹簧伸缩时发生扭曲。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弹簧。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料通道。第一进料通道的设置方便金属板的进料。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和所述模座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的设置方便胶条的进料。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刀口模包括多个刀口模件,每个所述刀口模件外侧均设置有模切刀具,各所述刀口模件沿轴向方向均设置通孔,所述冲头包括多个凸头,多个所述凸头与多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设置。该结构使得一次冲压能够组装金属件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上述模切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套和固定件,所述限位套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模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模切模具,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模的冲头和刀口模配合对金属件冲压成型,上模带动下模移动,并使下模与限位组件相抵持,使得下模的刀口模对模座上放置的胶条进行冲切,进而使得冲压成型的金属件与冲切成型的胶条相粘结,操作简便,提高了生产效率;粘结后,弹性复位件使得下模复位。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提供的模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模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上模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下模和模座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下模和模座的俯视图。图中:1、上模;11、冲头;111、凸头;12、导柱;2、下模;21、刀口模;211、刀口模件;212、模切刀具;22、导套;3、模座;31、定位销;32、安装槽;4、限位组件;41、限位套;42、固定件;5、弹性复位件;6、第一进料通道;7、第二进料通道;1'、上模;2'、下模;11'、冲头;21'、凹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模切模具,适用于金属件背胶产品的生产,即在金属件的一侧贴附双面胶。如图2所示,模切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1、下模2及模座3,其中,上模1上设置有冲头11,下模2上设置有与冲头11相对应的刀口模21;还包括设置在模座3和下模2之间的限位组件4和弹性复位件5,限位组件4固定于模座3上,上模1和下模2合模冲压时,上模1带动下模2压缩弹性复位件5,并使下模2与限位组件4相抵持,冲压结束后弹性复位件5用于使下模2复位。该模切刀具212的上模1和下模2合模时,上模1的冲头11和刀口模21配合对金属件冲压成型,上模1带动下模2移动,并使下模2与限位组件4相抵持,使得下模2的刀口模21对模座3上放置的胶条进行冲切,进而使得冲压成型的金属件与冲切成型的胶条相粘结,一次冲压即可实现金属件背胶产品的生产,操作简便,提高了生产效率;粘结后,弹性复位件5使得下模2复位,便于胶条的放置及冲切。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上模1包括导柱12,如图5所示,下模2还包括导套22,上模1和下模2合模冲压时,导柱12伸入导套22中并由导套22导向。导柱12和导套22的设置能够使得上模1和下模2合模时不发生偏移,冲压稳定,提高冲压精度,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模1底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导柱12,相应的下模2上设置有多个导套22。优选地,本实施放置中,在上模1的四个顶角的位置均设置有导柱12,对应的,下模2的四个定焦的位置均设置有导套22。进一步地,导柱12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穿设槽(图中未示出),模座3上设置有定位销31,定位销31与导柱12对应设置,上模1和下模2合模冲压时,导柱12穿过导套22并套设在定位销31的外侧。定位销31的设置能够使得导套22沿定位销31的长度方向移动,避免上模1和下模2相对于模座3发生偏移,提高了整个模切模具的冲压精度,如图5所示,弹性复位件5包括弹簧,模座3上设置有安装槽32,弹簧置于安装槽32内且一端与下模2相连,另一端与模座3相连。安装槽32的设置使得弹簧部分结构安装于安装槽32内,避免当弹簧伸缩时发生扭曲。本实施方式中,下模2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弹簧,增强对下模2的回复力,而且使得下模2的各个位置受到的力较均匀。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当上模1和下模2处于非合模状态时,下模2在弹簧的作用下与限位组件4未接触,当上模1和下模2合模时,上模1带动下模2朝向模座3移动,将下模2抵持在限位组件4上,当合模结束后,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下模2回复到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料通道6。金属件通过第一进料通道6进入到上模1和下模2之间,方便上模1和下模2合模时,实现对金属件的冲压成型,第一进料通道6的设置方便金属件的进料。下模2和模座3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料通道7,第二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1)、下模(2)及模座(3),其中,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冲头(11),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头(11)相对应的刀口模(2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座(3)和所述下模(2)之间的限位组件(4)和弹性复位件(5),所述限位组件(4)固定于所述模座(3)上,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合模冲压时,所述上模(1)带动所述下模(2)压缩所述弹性复位件(5),并使所述下模(2)与所述限位组件(4)相抵持,冲压结束后所述弹性复位件(5)用于使所述下模(2)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模(1)、下模(2)及模座(3),其中,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冲头(11),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头(11)相对应的刀口模(2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座(3)和所述下模(2)之间的限位组件(4)和弹性复位件(5),所述限位组件(4)固定于所述模座(3)上,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合模冲压时,所述上模(1)带动所述下模(2)压缩所述弹性复位件(5),并使所述下模(2)与所述限位组件(4)相抵持,冲压结束后所述弹性复位件(5)用于使所述下模(2)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还包括导柱(12),所述下模(2)还包括导套(22),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合模冲压时,所述导柱(12)伸入所述导套(22)中并由所述导套(22)导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12)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穿设槽,所述模座(3)上设置有定位销(31),所述定位销(31)与所述导柱(12)对应设置,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合模冲压时,所述导柱(12)穿过所述导套(22)并套设在所述定位销(3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铭锋荆京平李树新刘伟明郭孝霞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恒铭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